share_log

核医疗产业加速推进 人才与监管难题待解

核醫療產業加速推進 人才與監管難題待解

證券時報 ·  11/20 11:00

核醫療,作爲惡性腫瘤診斷與治療的領先技術,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吸引業界目光。

這一融合放射性同位素與核技術的醫學利器,以其精準靶向、高效殺傷、低損傷及診療一體化的獨特優勢,在心腦血管病、癌症等重大疾病領域展示實力,全球應用日益廣泛。

近年來,在國內政策扶持與企業積極佈局下,核醫療產業迎來黃金髮展期。上游核技術、中游放射性藥物和核診療設備研發,以及下游臨床應用,全產業鏈蓬勃發展,吸引東誠藥業、雲南白藥、中廣核技等上市公司紛紛湧入,浙江、江蘇等地亦加速佈局,四川更是提出打造世界級核醫療產業高地。然而,核醫療產業發展和推廣仍面臨挑戰。

政策支持產業集聚

11月的四川秋意漸濃,證券時報記者來到綿陽科技城核醫療健康產業園,現場項目建設繁忙。位於園區內的中廣核技質子治療裝備製造基地內同樣熱火朝天。

「今年6月基地竣工驗收後,我們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國產化商用質子治療系統的生產、組裝、測試、總裝、集成等工作,隨着中廣核首臺質子治療系統設備出廠,未來將形成批量化質子治療系統供貨的能力。」中廣核醫療科技(綿陽)公司副總經理唐洪波告訴記者,企業已經獲得華西國際腫瘤治療中心的訂單,預計到2025年完成相關設備的安裝調試工作。

這只是產業園內核醫療項目建設的一個縮影。「目前國內專門以核醫療爲主的產業園區不多,綿陽是其中之一。」綿陽遊仙區負責核技術應用產業招商引資的工作人員告訴記者,產業園依託綿陽大院大所優勢,對相關科研成果進行轉化,並招引培育核醫療裝備有關企業入駐形成產業集群。「目前已入駐項目17個、總投資200多億元,項目建成後,預計實現年產值超過500億元、年稅收20億元,將在西南地區形成國內首家、規模最大、功能齊全、設施先進的核醫療健康產業基地。」

「地方政府在覈醫療產業方面的政策支持力度正在不斷加大,四川省出台的《關於促進核醫療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便是典型代表。」新智派新質生產力會客廳創始發起人袁帥告訴記者。

今年四川出臺《關於促進核醫療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簡稱《意見》),明確以樂山、成都、綿陽、瀘州爲重點區域佈局,聚力打造貫通醫用同位素生產、放射性藥物研發、核醫療裝備製造、臨床應用推廣的全產業鏈,形成「一鏈四極」的發展格局,全力打造世界級核醫療產業高地。根據《意見》規劃,到2027年實現10種以上主要醫用同位素國產化自主供應,到2030年建成全球最大的醫用同位素生產基地。

除四川外,國內多地也在加速推進核醫療產業發展。浙江依託秦山核電站,在嘉興市海鹽縣推進醫用同位素生產、建立產業園。核醫療也是浙江省重點培育並優先發展的「未來醫療」產業之一。諾華中國更是將放射性藥品生產項目在嘉興市海鹽縣落地,該生產項目將應用同位素鑥-177,計劃生產用於治療晚期前列腺癌的放射配體療法創新藥物,預計將於2026年底建成投產。

「這些政策旨在通過優化產業佈局、加強科技創新、完善基礎設施等措施,推動核醫療產業高質量發展。」袁帥表示,不少地方政府還通過提供財政補貼、稅收優惠等激勵措施,吸引更多企業和資本進入核醫療產業。

上市公司加速佈局

核醫療產業的快速發展,離不開全球核醫藥市場規模的快速增長。

根據BBC Research數據,2020年全球核醫藥市場規模爲93億美元,預計到2026年將達到175億美元。面對如此巨大的市場蛋糕,國內衆多上市公司紛紛加速佈局,以搶佔市場份額。目前,東誠藥業、雲南白藥等企業均加速佈局核藥領域;中廣核、中核集團等則在醫用同位素方面努力實現國產替代;中廣核技、聯影醫療等加速佈局核醫療裝備。

以雲南白藥爲例,自2022年9月佈局以核藥爲中心的創新藥物研發以來,公司在覈藥研發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2024年上半年,用於PET/CT顯像診斷可疑前列腺癌患者的INR101診斷核藥項目已獲得臨床批件,並完成Ⅰ期臨床試驗;INR102項目已啓動前體藥學和非臨床研究。

在覈藥研發方面,雲南白藥在硬件設施上進行大量投入。今年10月,雲南白藥全資子公司雲核醫藥(天津)有限公司順利取得天津市生態環境局頒發的輻射安全許可證。這標誌着該項目正式具備使用放射性同位素和射線裝置的資質,可以開展放射性藥品研發和臨床樣品生產等工作。

除雲南白藥外,國內核藥龍頭企業東誠藥業也加速佈局核藥領域。東誠藥業不僅在覈藥上游產業鏈進行佈局,還在今年2月先後兩次引進診斷核藥產品。此外,先通醫藥等知名企業也競相進入核藥領域,展開激烈競爭。

核醫療裝備方面,國內企業也在加速國產替代進程。質子治療裝備是核醫療領域的重要產品之一,對於惡性腫瘤的治療具有重要意義。

中廣核質子醫療戰略專項總設計師段衛勝告訴記者,2020年中廣核完整取得多室質子治療技術,後歷時4年攻關,首次實現了質子治療加速器的自主生產。基於引進技術,中廣覈對其進行了完整消化掌握,並進行了改良改進,目前已經實現全部知識產權歸屬於中廣核。

段衛勝介紹,中廣核質子治療系統共227個主設備,按採購成本計算,預計到2027年實現大於50%關鍵部件國產化,到2030年實現大於80%部件國產化以及供應鏈100%自主可控。「從研發、供應鏈、生產、安裝到調試,目前中廣核都實現了完全的自主可控。」

隨着上市公司加速佈局和國產替代進程的推進,我國核醫療產業規模迅速擴張。「例如一些公司在醫用同位素、核藥及核醫療裝備等關鍵環節展開佈局,旨在構建完整的核醫療產業鏈,並制定相應的戰略以鞏固市場地位。」袁帥指出,上市公司在覈醫療產業的佈局日益廣泛,多家企業紛紛涉足這一領域,通過投資、合作或自主研發等方式,加速核醫療產品的開發與市場推廣。

面臨人才、監管難題

儘管國內核醫療產業發展迅速,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一個行業共識是,這些差距主要體現在技術創新和自主研發能力方面,國內核醫療產業在高端技術、核心產品等方面尚需進一步突破。

在覈藥領域,截至2023年10月,全球已上市核藥創新藥品種達到64款,而國內獲批上市的核藥僅有42款,且都是仿製藥。在覈醫學影像設備和放療類設備領域,通用電氣、飛利浦、西門子等國外廠商的市場佔有率超過90%。國產單光子發射斷層成像(SPECT)和正電子斷層成像(PET)設備,在斷層圖像質量等關鍵性能指標上距國際先進水平還有較大差距,醫用直線加速器、質子和重離子治療加速器整機系統等仍需依賴進口。

根據我國公佈的惡性腫瘤數據,2020年我國新發癌症457萬人,佔全球23.7%;死亡人數300萬,約佔全球30%。這意味着,有大量的惡性腫瘤患者需要精準有效的治療手段。中廣核醫療科技公司副總經理唐洪波表示,按照前述新發病例數估算,我國需要的質子治療房間預估在700個左右,但目前已建成和建成中的質子治療房間不到100個。

此外,核醫療產業的推廣還面臨專業人員配置不足的問題。「國內很多放療醫生可能做過光子放療等,但可以進行專門質子治療的放療醫生卻不多。國內不少已開設質子治療的機構,最開始都是聘請了海外的專業治療師進行操作培訓,人才是限制質子治療普及的一大瓶頸因素。」唐洪波認爲。

除了技術和人才方面的挑戰外,核醫療產業的市場準入和監管也是一大難題。受訪企業普遍指出,希望有更加便捷的審批流程、更好的營商環境。核醫藥的使用涉及多個行政審批環節和流程,週期較長,資質獲取困難,建議在建設流程、升級改造、廢物排放問題上統一監管標準。

「核醫療產業發展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技術研發、臨床應用、市場準入和監管等方面的問題。」科方得智庫研究負責人張新原表示,核醫療產業的市場準入和監管方面存在一些難題。首先由於核醫療產品的特殊性和安全性要求較高,需要加強監管力度和標準制定。其次需要建立完善的監管體系和市場準入制度,確保市場公平競爭和產品質量安全。此外需要加強與相關部門的溝通和協作,共同推動核醫療產業的健康發展。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