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系AI生成
11月20日,“科创板创新药第一股”微芯生物(688321.SH)发布定增预案,拟募资不超过9.6亿元用于投资创新药研发项目、补充流动资金,发行价及具体发行对象尚未确定。
由于三季度亏损加剧,净利润大幅下滑147.26%,印证了公司两款王牌“现金牛”FIC新药产品西达本胺、西格列他钠的商业化变现再一次没能转化为盈利,本次定增一经公告即为市场所热议:开发支出和在建工程的大规模投入究竟还有多“漫长”才能迎来稳定的春天?公司销售实力是否能匹配这种巨额投入?
另一方面,资本市场对微芯生物的价值评判也难言乐观,公司股价2019年上市首日即触顶125元的巅峰,今年一度跌至12元历史新低。截至今日午盘,收于23.35元,市值95亿元,较上市之初的500亿元蒸发81%。
7.1亿加码新药研发,2.5亿补充流动资金
微芯生物《2024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显示,公司拟向特定对象发行股票,募集资金总额不超过9.6亿元,其中7.1亿元将用于投资创新药研发项目,2.5亿补充流动资金,发行对象为不超过35名特定投资者,发行数量不超过1.22亿股。
图源:微芯生物公告
公司原创新药的研发项目包括西达本胺+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抗三药联合治疗结直肠癌、西格列他钠单药治疗代谢功能障碍相关的脂肪性肝炎(MASH)、西奥罗尼或安慰剂联合免疫和化疗一线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西达本胺联合PD-1一线治疗PD-L1表达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等III期临床试验。
其中,西达本胺+信迪利单抗+贝伐珠单三药联合治疗结直肠癌于2024年6月获CDE正式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III期临床试验已于2024年7月获CDE批准。
补充流动资金2.5亿元,主要系公司研发投入时间长、成本高,2021年至2023年研发投入占收入比重分别为54.44%、54.33%和77.30%。随着营收提升较快,营运资金需求较大。
相关议案及事项将在2024年12月6日由公司2024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后续待上海证券交易所审核通过并经中国证监会作出同意注册决定。
亏损扩大,商业化盈利困局难解
2015年5月,微芯生物西达本胺作为国内第一个以II期临床结果获批上市的抗肿瘤1.1类化学新药、唯一治疗外周T细胞淋巴瘤的国产药物,在国内正式上市,此后5年之间,其在国内PTCL治疗用药上基本没有竞争对手,成为公司最主要的收入来源,销售额增速保持在20%-54%之间,2023年营收占比89.1%。
登陆科创板后,公司获得近10亿元融资解决了燃眉之急,2021年10月,微芯生物第二款首创的FIC新药西格列他钠获批在国内上市,是全球首个过氧化酶体增殖受体(PPAR)全激动剂,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家1类降糖新药西格列他钠,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迅速成为第二款“现金牛”产品,去年贡献了8%的营业收入。
至此,微芯生物完成新药的市场卡位以及产线布局的梯次分布,原创新药的“长征”渡过生死存亡的关键期。
但商业化阶段的盈利难题眼下愈发严峻,主力产品能否再次放量已经存疑。
三季报显示,公司前三季度营收4.8亿元,同比增长38.02%;归母净利润-5108万元,同比减少147.26%;资产负债率来到50.77%,带息债务占到股权价值的15%。
核心产品西达本胺的销售增长也已大幅放缓,2022年全年微芯生物西达本胺销售收入增速从上年的54.8%回落到了20.7%,2023年仅为-0.04%。
图源:choice数据
而增速较快的西格列他钠,商业化成绩也难言出众,对于研发驱动的创新药企而言,这是绝对“硬伤”。微芯生物此前是与海正药业(600267.SH)达成战略合作,独家授权其子公司在国内19省份区域进行推广销售。但环比竞争对手,去年10月才正式上市销售的华领医药(2552.HK)多格列艾汀,仅今年前2月多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760万元,超过西格列他钠全年销售额,上半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此外,司美格鲁肽等GLP-1靶点“减肥兼控糖”的新药也在源源不断纷至沓来。
同时,主力产品西达本胺用药市场容量又不算广阔。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约有2.26万例新增的外周T细胞淋巴瘤(PTCL)患者,预计2025年中国PTCL新增患者会达到2.54万例,全球则为4.1万例,绝对数量并不大,属于罕见病之一。并且国内如迪哲医药-U(688192.SH)、嘉禾生物(6998.HK)等公司均有相关新药冲刺上市。
因此,即使西达本胺毛利率高达90%以上,但仍无法为公司盈利能力带来显著改善。微芯生物开发战线较长,研发管线涵盖五大领域:肿瘤、代谢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中枢神经性疾病和抗病毒,加之每年原研新药成本的摊销,研发支出和在建工程规模较为庞大,后者今年Q3达4.07亿元,而公司企业自由现金流仅为-6125万元,上半年深圳南山智谷产业园的办公楼、成都高新区新通南一路18号的办公楼均被用于抵押借款。(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 ,作者丨黄田)
圖片系AI生成
11月20日,「科創板創新藥第一股」微芯生物(688321.SH)發佈定增預案,擬募資不超過9.6億元用於投資創新藥研發項目、補充流動資金,發行價及具體發行對象尚未確定。
由於三季度虧損加劇,淨利潤大幅下滑147.26%,印證了公司兩款王牌「現金牛」FIC新藥產品西達本胺、西格列他鈉的商業化變現再一次沒能轉化爲盈利,本次定增一經公告即爲市場所熱議:開發支出和在建工程的大規模投入究竟還有多「漫長」才能迎來穩定的春天?公司銷售實力是否能匹配這種巨額投入?
另一方面,資本市場對微芯生物的價值評判也難言樂觀,公司股價2019年上市首日即觸頂125元的巔峯,今年一度跌至12元歷史新低。截至今日午盤,收於23.35元,市值95億元,較上市之初的500億元蒸發81%。
7.1億加碼新藥研發,2.5億補充流動資金
微芯生物《2024年度向特定對象發行A股股票預案》顯示,公司擬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募集資金總額不超過9.6億元,其中7.1億元將用於投資創新藥研發項目,2.5億補充流動資金,發行對象爲不超過35名特定投資者,發行數量不超過1.22億股。
圖源:微芯生物公告
公司原創新藥的研發項目包括西達本胺+信迪利單抗+貝伐珠單抗三藥聯合治療結直腸癌、西格列他鈉單藥治療代謝功能障礙相關的脂肪性肝炎(MASH)、西奧羅尼或安慰劑聯合免疫和化療一線治療廣泛期小細胞肺癌、西達本胺聯合PD-1一線治療PD-L1表達陽性的局部晚期或轉移性非小細胞肺癌等III期臨床試驗。
其中,西達本胺+信迪利單抗+貝伐珠單三藥聯合治療結直腸癌於2024年6月獲CDE正式納入突破性治療品種,III期臨床試驗已於2024年7月獲CDE批准。
補充流動資金2.5億元,主要系公司研發投入時間長、成本高,2021年至2023年研發投入佔收入比重分別爲54.44%、54.33%和77.30%。隨着營收提升較快,營運資金需求較大。
相關議案及事項將在2024年12月6日由公司2024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後續待上海證券交易所審核通過並經中國證監會作出同意註冊決定。
虧損擴大,商業化盈利困局難解
2015年5月,微芯生物西達本胺作爲國內第一個以II期臨床結果獲批上市的抗腫瘤1.1類化學新藥、唯一治療外周T細胞淋巴瘤的國產藥物,在國內正式上市,此後5年之間,其在國內PTCL治療用藥上基本沒有競爭對手,成爲公司最主要的收入來源,銷售額增速保持在20%-54%之間,2023年營收佔比89.1%。
登陸科創板後,公司獲得近10億元融資解決了燃眉之急,2021年10月,微芯生物第二款首創的FIC新藥西格列他鈉獲批在國內上市,是全球首個過氧化酶體增殖受體(PPAR)全激動劑,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家1類降糖新藥西格列他鈉,用於治療2型糖尿病,迅速成爲第二款「現金牛」產品,去年貢獻了8%的營業收入。
至此,微芯生物完成新藥的市場卡位以及產線佈局的梯次分佈,原創新藥的「長征」渡過生死存亡的關鍵期。
但商業化階段的盈利難題眼下愈發嚴峻,主力產品能否再次放量已經存疑。
三季報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營收4.8億元,同比增長38.02%;歸母淨利潤-5108萬元,同比減少147.26%;資產負債率來到50.77%,帶息債務佔到股權價值的15%。
核心產品西達本胺的銷售增長也已大幅放緩,2022年全年微芯生物西達本胺銷售收入增速從上年的54.8%回落到了20.7%,2023年僅爲-0.04%。
圖源:choice數據
而增速較快的西格列他鈉,商業化成績也難言出衆,對於研發驅動的創新藥企而言,這是絕對「硬傷」。微芯生物此前是與海正藥業(600267.SH)達成戰略合作,獨家授權其子公司在國內19省份區域進行推廣銷售。但環比競爭對手,去年10月才正式上市銷售的華領醫藥(2552.HK)多格列艾汀,僅今年前2月多的銷售額就達到了1760萬元,超過西格列他鈉全年銷售額,上半年銷售額突破1億元。此外,司美格魯肽等GLP-1靶點「減肥兼控糖」的新藥也在源源不斷紛至沓來。
同時,主力產品西達本胺用藥市場容量又不算廣闊。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約有2.26萬例新增的外周T細胞淋巴瘤(PTCL)患者,預計2025年中國PTCL新增患者會達到2.54萬例,全球則爲4.1萬例,絕對數量並不大,屬於罕見病之一。並且國內如迪哲醫藥-U(688192.SH)、嘉禾生物(6998.HK)等公司均有相關新藥衝刺上市。
因此,即使西達本胺毛利率高達90%以上,但仍無法爲公司盈利能力帶來顯著改善。微芯生物開發戰線較長,研發管線涵蓋五大領域:腫瘤、代謝性疾病、自身免疫疾病、中樞神經性疾病和抗病毒,加之每年原研新藥成本的攤銷,研發支出和在建工程規模較爲龐大,後者今年Q3達4.07億元,而公司企業自由現金流僅爲-6125萬元,上半年深圳南山智谷產業園的辦公樓、成都高新區新通南一路18號的辦公樓均被用於抵押借款。(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 ,作者丨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