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想“看长”的贝壳,思考如何成为百年企业

想「看長」的貝殼,思考如何成爲百年企業

阿爾法工廠 ·  11/26 15:09

導語:一家願意「看長」的企業,更容易基業長青。

房產政策春風陣陣,但市場不可能回到以往快速增長的時代,已成事實。

承壓環境下,更能考驗深處其中企業的底色。

11月21日,一站式新居住服務平台貝殼(BEKE.US;02423.HK)發佈2024年第三季度財務業績。

報告期內,貝殼總交易額(GTV)爲7368億元,同比增長12.5%,淨收入爲226億元,同比增長26.8%,淨利潤達11.68億元,經調整淨利潤達17.82億元。

調整期暗礁叢生,雙位數增長實屬不易,而能將雙位數增長保持兩個季度,更是罕見。

對於貝殼來說,這並非一個在動盪期斷尾求生的慘勝故事,而更像是一個主動求變開啓新旅程的大航海故事。

01 讓大象跳舞

「對於大的組織,最可怕的是沒有增長」,貝殼聯合創始人、董事長、首席執行官彭永東在2024年第三季度業績公告中表示,但所幸對於貝殼來說,「我們今年的業務增長策略成效顯著」。

對貝殼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一個詞——「一體三翼」,即把房產經紀業務作爲壓艙石,同時擴展家裝、惠居(租房)、貝好家三條事業線。

大象很難跳舞,巨輪難以掉頭。但貝殼龐大的業務架構,卻打破了這一規則。第三季度業績顯示,貝殼包括存量房、新房、家裝家居、房屋租賃等在內的業務交易額,均出現不同程度上漲。

其中,存量房業務總交易額達4778億,同比增長8.8%。新房交易業務增速甚至比存量房更快,總交易額達人民幣2276億,同比增長18.4%。

房產業務外,家裝、租房、新興業務及其他收入佔比進一步提升至38.3%。相比2023年同期提升6.8個百分點。

其中,在受地產週期擾動較弱的家裝行業,其業務合同額已達40.7億元,同比增長24.6%。房屋租賃服務淨收入貢獻了39.4億元的淨收入。

多業務集體上漲,一個原因是外部在慢慢變好。

5月份政策密集出臺並迎來脈衝式復甦後,國內存量房市場表現相對穩健,新建商品房銷售狀況也呈現出了一波「止跌回穩」趨勢。

在家裝行業,一系列「以舊換新」政策也催熱了消費需求,貝殼還攜手成都等地政府發放「雙補貼」,激活了家電消費的一池春水。

但貝殼的增長動力,又不止於此。如果將貝殼近幾年的關鍵動作一一列舉,不難發現這是一家非常喜歡「多走幾步」的企業,其佈局就像對弈,落子之前,總是要往前推演幾步,把錨點定在未來。

比如:在房地產市場從高增長向調整期過度的關鍵階段,貝殼乾脆利落地建立了「一體三翼」戰略,早早地佈局多元核心業務。

又比如:在2022年5月,貝殼在港交所掛牌上市,完成了中概股的一道重要課題。

這種「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閒庭信步」的氣質,頗有些深思遠慮的老牌企業的味道。

而彭永東在2024年第三季度業績公告發表的講稿,也印證了這一點:

「我們在思考的不僅是下一年怎麼做,更多的是怎麼能成爲30、50、100年的企業。而生存的敵人是僵化、官僚、失去增長和創新的活力……」

02 比起報時,更想造鐘

彭永東的這段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美國管理學家詹姆斯·柯林斯和傑裏·波拉斯在斯坦福大學爲期6年的研究成果——《基業長青》。

本書選取了36家平均經營時間高達92年的老企業,這些企業在歷經兩次世界大戰、大蕭條、革命性科技等動盪時代後,依舊生生不息,繁榮昌盛。

是什麼使這些真正獨特的公司,有別於其他企業呢?

柯林斯總結了許多條特質,破除了人們對大企業固化認知的種種迷思。

令人驚奇的是,柯林斯總結的種種特質,與貝殼近年來確立的諸多戰略方向,呈現出一種嚴絲合縫的對應關係。

比如,柯林斯發現,那些基業長青的大企業,都在建立一種可長時間存續的規範,比起按部就班的「報時」,它們更願意「造鐘」,即專心致志地構建一種大而持久的制度。

「大而持久的制度」,對於貝殼來說無疑是反覆提及的一體三翼。毫無疑問,貝殼用一種兼收幷蓄的融合之法,減弱了週期波動給自身造成的影響,使家裝、租賃等非房產交易業務,成爲公司新的增長極。

同時,柯林斯還發現,高瞻遠矚的公司都有一種深入內心的追求進步的驅動力。這種驅動力並非源自外在認知,比如「不進則退」的理性分析,或被外在世界提醒「是時候改變了」的被動心態。

它更多地出自與生俱來的探索、創造、發現與改變的慾望,是一種來自於人類深層的衝動。

回望貝殼第三季度,「求變」幾乎貫徹始終,從某些動作看,貝殼都是主動戳破了有礙於長遠發展的窗戶紙,主動創造一種更健康的生態模式。

比如,貝殼推行了面向店東的門店積分機制,用來回饋在平台上時間久、業績好、守底線、業務上探索創新的門店。貝殼還將連接較爲分散的社區小店,逐漸轉向連接更多的大店,並對應提高了店均經紀人的門檻業績要求與激勵規則。

家裝業務方面,貝殼通過更新迭代產品套餐、增加集中採購比例、縮短施工工期、擴充自營維修維保團隊等方式,將家裝業務Q3的貢獻利潤率拉到了31.2%。

除創造性地追求進步外,《基業長青》還發現有14家高瞻遠矚的公司,都具有一個並不符合大企業穩健印象的特質——敢於設定「膽大包天的目標」。

所謂「膽大包天的目標」有這樣幾個特徵:刺激進步,創造動力,令人願意爲其貢獻創造力與精力。

對於貝殼來說,它或許指的是,不同的業務都在勇敢地向前邁步、拓展。

在大家都在勒緊腰帶、裁剪枝葉的當下,貝殼的一系列舉動着實讓一些人捏了把汗。

比如,貝殼旗下貝好家依舊以10.76億元拿下了一塊24畝的住宅用地,計劃進行自主操盤項目開發。

在新房難賣的時候,貝殼三季度新房合作數量創歷史新高,覆蓋了大部分的Top10房企。

同時,貝殼人店數量也進一步增加,三季度平台活躍門店數達到46857家,同比增長14.6%,淨新增近6000家門店;活躍經紀人數達到423400名,同比增長6.1%。

但許多人都忽略的一個事實是:那些敢想敢做的企業,同樣擅長精密計劃與風險控制。

貝殼門店擴展速度很快,但門店回本速度也很快。截止到9月末,貝殼今年Q1的新簽約門店ROI已經轉正,一季度和之前簽約的門店也均已經回本。

此外,貝殼還保持了穩健的風險控制,開發商提前預付佣金的「快傭」收入佔比保持高位,應收賬款週轉天數維持在47天的極低位。

貝好家業務也是如此。彭永東表示:「我們也不會盲目的去下注。我們這個行業每一個賽道都非常大,進入任何一個賽道都需要重決策。需要經過前期大量的思考,小分隊的試水和深度的參與,需要我們對一件事有很深的理解,不能着急。而這也是我們在探索的貝好家業務的邏輯。」

據了解,貝好家明確定位在數據驅動型住宅開發服務平台,並非房地產開發商,是要賦能開發商。成都項目意在打造樣本,希望通過該成都項目驗證C2M產品解決方案的落地能力。

03 「看長」的力量

站在投資者的視角,《基業長青》早在30年前,就下了一個在現在已成常識的判斷:

高瞻遠矚的公司,能獲得更傑出的長期績效。

假設一個人在1926年各投資一美元,分別購買紐約證券交易所大盤指數基金、對照公司股票基金、高瞻遠矚公司股票基金,那麼到1990年,他收穫的回報大概是這樣:

大盤指數基金上的錢,會升值到415美元,對照公司股票基金上的錢,會升值到955美元;而投在高瞻遠矚公司股票基金上的錢,會升值到6356美元,是投資對照公司股票基金的6倍多,是投資大盤指數基金的15倍多。

投資的複利,根底在於企業的長期主義經營。基業長青的公司,無一例外都對時間充滿了耐心。

在2024年第三季度業績公告裏,彭永東堅定地表達出了公司對「看長」力量的堅持:

「在這一輪市場週期裏,我們越來越篤定的東西,是『看長』,我們越來越理解看長的力量。」

貝殼的「看長」,體現在行業、業務與投資回報多個方面。

一則,買房、租房、家裝等圍繞「住」的需求,永遠都不會消失。在上一代,「買到房」是居民核心目標,房產在居民存量財富中佔比較大;如今一代,「住得好」成爲首位,這使房子從資產價值,逐漸回歸到使用價值,並逐漸衍生出更多元、發散、均衡的業務體系。

二則,貝殼對底層基礎——服務品質與基礎設施——發力頻頻:比如用億元保障金爲消費者兜底;爲租戶提供入住前提前檢修、標準化交房等服務。這些困難但正確的動作需要長期耕耘,但產生的影響同樣如春雨潤物,無聲但持久。

三則,貝殼在持續回報股東,與投資者分享長期主義發展紅利。今年以來截至第三季度末,貝殼共斥資約5.8億美元回購股票。自2022年9月回購計劃啓動以來,截至三季度末,貝殼累計回購金額約14.9億美元,回購股數佔回購計劃啓動前公司總股本約8.1%。

概而言之,在經歷了30年的上行週期後,中國關於「住」的消費觀念、投資觀念與需求痛點都在發生調整與變化。

在調整期生存,是企業的首要目標;但更難的是,要長久地生存,要基業長青。

從當前「看長」的篤定態度來看,不能否認的是,貝殼身上的確帶有「長青」的潛力與特質。而持有貝殼的投資者,也不僅僅是看好當前的增長,更是對未來時間複利抱有足夠的期待與耐心。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