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財聯社
財聯社11月27日訊(編輯 馬蘭)歐洲的電池野心在Northvolt的破產海嘯中被重創,而其衝擊波可能將遠超過一家電池初創企業倒閉所帶來的影響。
上週Northvolt申請破產後,作爲第二大股東的高盛也緊接着宣佈,將其持有的Northvolt股份價值減記至零。高盛在2019年首次投資Northvolt,直到半年前,這一華爾街大行都一直堅定認爲Northvolt的投資回報十分樂觀。
據外界估計,高盛的私募股權基金持有Northvolt至少8.96億美元的股份,佔比19%。另一個難兄難弟則是德國汽車製造巨頭大衆汽車,據稱其也已經大幅減記其持有的21%的Northvolt股份。
除了高盛和大衆這些重量級投資者外,西門子、瑞典養老基金AMF都是Northvolt的股東之一。股東們在過去陸續爲Northvolt輸送了150億美元的資金,幫助其成爲歐洲規模最大的初創企業。
但截至上週四,Northvolt賬上只剩下3000萬現金,和58億美元的債務。作爲債主之一的歐盟委員會,其發言人在週一表示,其爲歐洲投資銀行向Northvolt提供的多筆貸款提供了擔保。
目前該機構的風險敞口已經達到3.13億美元,這部分虧損十分可能將由歐盟預算承擔,而歐盟預算又主要由歐盟各國財政部出資提供資金。
無數的私募經理、政府官員和歐盟納稅人都很納悶,在他們看來,一個月前Northvolt還是歐洲最有希望打破亞洲電池壟斷的希望,但一夕之間電池沒了,錢也沒了。他們能想到的唯一跡象,或許只有寶馬的那一次撤單。
危機的開端
Northvolt由Peter Carlsson和前特斯拉高管Paolo Cerruti於2016年創立,其宗旨是利用北歐地區豐富而廉價的綠色能源,在電池領域挑戰寧德時代和比亞迪等電池領先公司。隨後,俄烏衝突、歐洲綠色轉型等一系列事情又推動該公司成爲歐美新能源的一張名片。
在其發展早期,Northvolt獲得了歐洲一些最大工業集團的商業和金融支持。除大衆汽車的股權投資外,寶馬、Scania等汽車集團都向Northvolt下達了規模極大的訂單。到2022年,Northvolt的客戶訂單累積量已經達到550億美元。
這也讓最初計劃只在瑞典小鎮謝萊夫特奧建立一家工廠的Northvolt野心膨脹,第二家、第三家工廠迅速被提上日程,德國、加拿大、波蘭等國家都成爲該公司的業務發展地,除了電池製造之外,Northvolt還做起儲能設施、陰極生產和回收等生意。
遺憾的是,在2021年開始生產電池的謝萊夫特奧的工廠,無法擔當起Northvolt這一大攤子中的核心角色,反而成爲刺破Northvolt資本泡沫的第一把刀。
2023年,謝萊夫特奧工廠的總產量只有其理論產能的0.05%,讓一衆期待Northvolt驚豔表現的歐洲人士大跌眼鏡。
2024年6月,大客戶寶馬終於認栽,以延誤和質量不佳爲由終止了一份價值數十億美元的電池合同,而這一事件也被市場視爲Northvolt的一大挫折。但當時沒人想到,這個挫折會直接絆倒Northvolt。
謝萊夫特奧
Northvolt首席執行官Carlsson上週反省稱,他應該早點停止公司的擴張,以確保核心引擎(謝萊夫特奧工廠)可以按計劃運轉。
越來越多的人則發現謝萊夫特奧工廠多年以來竟一直在上演一出「草臺班子」大戲。一名熟悉謝萊夫特奧的人士表示,那個瑞典小鎮十分偏遠,難以吸引有識之士在那邊安家,而當地的人才也不願跳槽去Northvolt工作。
還有人則補充稱,謝萊夫特奧緯度極高,夏天天不黑,冬天天不亮,導致很多外地工人生物鐘完全紊亂。該地之難熬,最後甚至讓有些瑞典人都不願意去上班。
更加離譜的是,Northvolt是一家很「綠」的公司,不僅表現在它是一家制造綠色電池的公司,還表現在它的政治正確。該工廠引進了來自100多個不同國家的數千名新工人,但工人們之間幾乎沒有交流。
另據一份調查報告發現,該工廠能完成工作的只有100多個來自中國和韓國的外包工人。其中,中國的外包工人主要來自一家無錫的電池上游設備生產商。而爲了趕工,Northvolt要求中方前往瑞典工廠完成設備測試,痛苦的是,當地工廠卻沒有一個人有生產經驗。
據一名前員工透露,Northvolt基礎太弱了,一切都要中國人手把手地教,機器也是中國人給的,廠房也是中國人建的。這種脫節導致謝萊夫特奧上下溝通不靈,這也讓公司管理成爲一個極大的問題。但這些細節都被隱藏在謝萊夫特奧工廠裏。
一直都很災難
Northvolt的現任和前任員工還透露了更多的內幕。謝萊夫特奧工廠還存在着安全標準差、浪費資金和普遍性管理不善等問題。
大概一年前,謝萊夫特奧工廠曾發生過一次爆炸,導致了一名Northvolt工人死亡。隨後,瑞典環境檢察官以涉嫌嚴重過失殺人罪對Northvolt提起調查。而那次事故也讓Northvolt停止了工廠生產,導致其對最大客戶Scania的電池供應出現延誤。
去年12月,Northvolt再次出現事故,一名建築工人在擴建工廠時,被倒下的叉架砸中身亡。而在今年年初,Northvolt工廠又發生了三起不明原因的工人死亡事件。這對一家追求高環境標準,高道德標準的電池生產企業來說,無疑是十分災難的事情。
出自特斯拉的電池工程師團隊可能低估了在歐洲白手起家的難度,華爾街和歐洲政客大概也低估了現實與夢想之間的距離。Northvolt的這一出悲慘戲劇早在很久之前就已經有所伏筆。
難回當初
前特斯拉高管、Lyten公司的首席電池技術官Celina Mikolajczak指出,電池的製造難度極大,其必須在無塵環境中的自動裝配線上生產,使用高度加工的金屬和化學品進行製造。輕微的雜質就可能毀掉成批的電池,使公司一下子損失數百萬美元。
她補充稱,電池工廠的建設成本高達數十億美元,而掌握所需技術訣竅的工程師卻供不應求。人們如果想要在電池行業中立足,他們就必須帶來新的東西,而不是追趕着前人的腳步。
股東們似乎對Northvolt的管理層已經無話可說,還有人則將矛頭對準大衆汽車和高盛,聲稱是這兩大股東在很多問題上意見不一致才加劇了Northvolt的困境。總之,每個人都希望找到一個確切的理由來爲自己打水漂的投資買單。
據Northvolt臨時董事長Tom Johnstone稱,破產程序將幫助該公司重新獲得資金,並加以重組以繼續電池製造業務。但每個人心裏都明白,Northvolt不再是過去的那個歐洲之光了。
(財聯社 馬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