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重塑能源“流血”上市:短期扭亏无望,扩产又添“吸金黑洞” | BUG

重塑能源「流血」上市:短期扭虧無望,擴產又添「吸金黑洞」 | BUG

新浪財經 ·  2024/12/10 17:00

文 | 新浪財經 劉麗麗

幾天前,上海重塑能源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在港交所掛牌上市,這意味着國內迎來第四家以氫能爲主營業務的上市公司。

然而,重塑能源的業績並不理想。自2021年以來連續虧損,截至2024年5月,虧損額累計超20億元人民幣。今年前五個月,重塑能源僅交付11台燃料電池系統,較2023年同期的85台減少87%。

面對這樣嚴峻的局面,也不難理解重塑能源爲何一直走得如此艱難。

在上市當天,重塑能源開盤報148.90港元,盤中最低價報145.10港元,跌破發行價。截至昨日收盤,重塑能源報145.9港元,仍未回到開盤價。

扭虧遙遙無期

現金流壓力漸增

招股書顯示,在過去的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前五個月,重塑能源的營業收入分別爲人民幣5.24億、6.05億、8.95億和0.13億元,相應的淨虧損分別爲人民幣6.54億、5.46億、5.78億和4.09億元,虧損額有逐年上升的趨勢。

虧損的背後是如同「過山車」般的毛利率。重塑能源2023年氫燃料電池系統的毛利率爲28%,而到了2023年上半年,毛利率降爲-260%。造成這一結果的主要原因是開工率低下,導致單位產品分攤的折舊、攤銷費用過高。

比虧損更可怕的是虧現金流。

招股書顯示,重塑能源截至2021年、2022年及2023年12月31日以及2024年5月31日,貿易應收款項及應收票據以及合約資產(扣除減值)分別爲12億元、15億元、20億元及19億元,分別佔截至同日總資產的47.8%、36.7%、50.0%及51.4%,應收賬款佔比逐漸升高。

應收賬款和應付賬款的時間差也有拉大的趨勢。尤其是2021年、2022年及2023年,貿易應收款項週轉天數分別爲909天、1029天及866天。而2021年、2022年及2023年的貿易應付款項及應付票據週轉天數分別爲501天、435天及325天。如果貿易應收款項週轉天數與貿易應付款項及應付票據週轉天數不匹配程度加劇,將會進一步加劇流動資金風險。

實際上,氫能產業的市場熱度也沒有想象的那麼大。雖然氫燃料電池市場訂單交付有一定的季節性,下半年一般是交付旺季,但今年重塑能源的交付情況格外寡淡。2021年、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5月31日止五個月,重塑能源提供的搭載燃料電池電堆的燃料電池系統銷量分別爲639台、790台、1234台及11台。招股書顯示,2021年、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5月31日止五個月,氫燃料電池系統的利用率分別爲27.2%、26.5%、35.1%及0.1%。5個月只有11台交付,數據「少得可憐」。

「市場根本就還沒有形成,就想着摘果子」,業內人士認爲,當前,國內氫能產業發展正處在降本增效、技術創新以及協同推進的初期探索階段,氫能產業鏈上下游協同聯動效果還未完全顯現出來,氫能汽車處於「起步」「爬坡」階段,行業市場空間有限、應用場景少。

中汽協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氫燃料電池汽車總產銷量分別只有5631輛和5791輛,而爲這些車輛提供燃料電池系統的廠商卻多達上百家。廠商普遍面臨巨額應收賬款長期未結的問題,這個市場回報無法快速兌現。

重塑能源近年來毛利及毛利率

擴產吸金黑洞

毛利率低於同業

目前,重塑能源的業務策略需要大量的資金。招股書顯示,重塑能源計劃擴大氫燃料電池系統及氫能裝備的產能。氫燃料電池系統方面,計劃將燃料電池電堆的年產能擴大至約20000台及將膜電極的年產能擴大至600萬片,還計劃將雙極板的產能提升至設計年產能約300萬片。此外,還打算建立新的生產設施,以擴大氫能裝備的產能。

重塑能源的業務及未來戰略屬資本密集型,需要大量投資以進行研發、提升產能、產品推廣和營銷。隨着提升產能和運營,亦可能需要大量資金用以維護物業、廠房及設備,而相關成本可能超出預計。也因此,重塑能源此前的IPO之路,屢敗屢戰。

值得注意的是,重塑能源的大部分收入來自數量有限的客戶。2021年、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5月31日止五個月,向五大客戶的銷售分別佔總收入的約75.0%、71.7%、69.3%及58.2%,來自最大客戶的收入分別佔相關年度/期間總收入的22.4%、22.2%、29.2%及38.9%。對大客戶的依賴沒有出現顯著下降的跡象。

雖然,2023年重塑能源已售氫燃料電池系統總輸出功率位居中國氫燃料電池系統市場第一,但其毛利率甚至低於同業水平。重塑能源2021年—2023年的毛利率分別爲11.8%、8.2%、20.1%,盈利水平明顯低於同行億華通,億華通近三年的毛利率分別爲37.9%、38.4%、32.5%。

業內人士表示,在這種背景下,如何讓自身資金鍊不斷裂,是生死攸關的。

更多財經視頻,請關注視頻號「新浪財經」

往期回顧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