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游戏行业防沉迷成效显著,腾讯疏堵结合领跑未保新阶段

遊戲行業防沉迷成效顯著,騰訊疏堵結合領跑未保新階段

證券時報 ·  12/13 16:04

12月12日,2024年中國遊戲產業年會「產業發展分論壇」在京召開,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副秘書長、遊戲工委秘書長唐賈軍在會上正式發佈了由中國音像與數字出版協會遊戲出版工作委員會、伽馬數據(CNG)共同編制的《2024中國遊戲產業未成年人保護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披露了遊戲行業未成年人保護的最新情況。

報告指出,2024年超七成未成年人每週遊戲時長3小時以內,超八成未成年人玩家不充值或月充值金額低於30元,多數未成年人已逐步養成健康遊戲習慣。

在論壇上,騰訊未成年人保護體系的運營負責人趙書影發表了主題演講。她指出,騰訊正通過「功能+服務」的策略深化防沉迷措施,並在引導未成年人合理使用遊戲方面持續探索。趙書影強調,騰訊通過「觸夢計劃」等創新項目,致力於多角度促進未成年人的全面發展和健康成長。

未成年人遊戲行爲改善明顯,行業整體向好

報告顯示,2021年8月國家新聞出版署發佈《關於進一步嚴格管理切實防止未成年人沉迷網絡遊戲的通知》(以下簡稱「830新規」)三年後,遊戲行業未成年人保護工作收效明顯。

一方面,國內未成年人遊戲行爲已經產生明顯改變。2024年,國內周遊戲時長3小時以內未成年人佔比較2021年提升37.2個百分點,達到75.1%,超八成未成年人玩家不充值或月充值金額低於30元。在上網休閒娛樂方式選擇權重排行中,遊戲目前排在第三位,佔比約13.47%,未成年人娛樂選擇正趨向多樣化發展。

在限制工作達成廣泛效果之後,如何爲未成年人在遊戲之外提供多樣、優質的文娛生活體驗,多維引導未成年人養成更加健康的生活習慣,已成爲未成年人保護事業的最新命題。

持續嚴控,動態升級打擊「代過」

隨着 「830防沉迷新規」的全面實行,絕大多數未成年人的遊戲行爲得到了有效管控,藉助家長或其他長輩等身份信息「繞過」的問題也時有發生。報告顯示,有33.64%家長會用自己的身份證幫孩子註冊遊戲,未保工作已進入需要企業、家庭等多方聯動,合力助推的新階段。

2024年內,騰訊遊戲進一步爲監護人監管賦能,針對新痛點推出了更垂直有效的解決方案。針對「代過」問題,騰訊遊戲多方位優化人臉識別策略:在優化疑似未成年人賬號模型的基礎上,推出「防代過人臉巡查」以進一步提高「代過」門檻;以 「人臉識別炸彈鎖」針對性打擊黑灰產提供的租號代過服務;新增「充值意願認證」流程,加強充值提醒和確認,以避免家長在不知情的情況下幫孩子代過人臉進行充值。

爲配合家長監護,騰訊遊戲再次拓展家長工具包能力,推出「防沉迷四件套」,使家長得以實現「一鍵禁玩禁充」以及「一鍵屏蔽陌生人」,並通過「自我賬號管理」自定義限制自己賬號的遊戲時長和消費,或在「綠色手機上報」中提前上報親友賬號預防孩子冒用玩遊戲。

此外,在宣傳層面,騰訊遊戲加強「家長防騙宣傳及服務」,不僅開展「家長防騙小課堂」和專項傳播活動,通過案例拆解爲家長提供指導;還推出「家長服務」專線,1v1視頻幫助不熟悉互聯網及手機操作的家長解決難題。

疏堵結合,引領未保新思路

隨着遊戲沉迷問題的進一步解決,騰訊遊戲未保思路在「嚴堵」基礎上,逐漸轉向全方位守護未成年人健康成長,以疏堵結合爲核心,爲未成年人搭建更立體、更豐滿的未成年人保護生態。

爲了「把疏導做得好玩」,騰訊遊戲持續推進「智體雙百計劃」爲城鄉兒童持續打造「未來教室」和「未來運動場」。截至2024年12月已累計在全國29個省、自治區及直轄市落地,打造103個未來教室和未來運動場,並聯合42個地區教育局部門舉辦區域性運動賽事活動,累計帶動3.8萬所學校參與。

此外,在今年「久久公益節」期間,騰訊成長守護攜手騰訊遊戲超核玩家、壹基金,聯合騰訊57款遊戲及遊戲玩家,發起了「騰訊遊戲愛心回禮」活動。玩家可通過「禮包捐」的形式,支持「給孩子一堂科技課」公益項目。活動累計18.2萬人次參與捐贈,捐贈科技盒子4200餘套,將幫助326所學校在一年內開展科技課共計8150+餘節,至少覆蓋學生32.9萬人次。

在2025年,騰訊成長守護將攜手騰訊旗下多個遊戲及遊戲玩家開啓「觸夢計劃」,爲青少年的健康成長提供更多元的正向幫助。目前,已有《穿越火線手遊》《英雄聯盟》《地下城與勇士》端遊、手遊等多個遊戲陸續加入,分別官宣了「火線燃夢計劃」「守護燃夢計劃」「星火燃夢計劃」等多個公益活動。NBA2K Online2的「籃球燃夢計劃」也已經提上日程。

隨着遊戲行業未成年人保護進入新階段,在全局領先的理念和技術、資源實力之上,騰訊遊戲將持續團結包括企業、家庭、學校、公益組織等多方力量,全力助推遊戲未保進入新的篇章。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