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星旅遊文化停牌近半個月的謎底終於揭曉。
12月10日,復星旅遊文化公告,擬以協議安排方式回購註銷公司股份並實現私有化退市,回購價格爲7.8港元/股,該價格較公司停牌前最後一個交易日的股價4港元/股,溢價約95%。
受私有化預期提振,12月11日,復星旅遊文化收漲80.25%,報7.21港元/股,最新市值89.71億元。
事實上,復星旅遊文化的業務表現並不差,其是復星系「快樂」板塊的支柱,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94.15億元,歸母淨利潤爲3.22億元,其中公司旗下的度假村Club Med貢獻了超80億營收。不過,公司的股價長期在低位徘徊,交易流動性極低。
值得一提的是,同樣是由於在二級市場表現低迷,今年6月,同爲復星系旗下公司的復宏漢霖選擇以復星醫藥吸收合併方式私有化退出港股。
而私有化這些在資本市場回報有限的公司,實際上也符合復星系近年來的「瘦身」戰略。
復星旅遊文化擬私有化退市
11月27日,復星旅遊文化公告將短暫停牌,以待根據香港公司收購及合併守則刊登一份有關公司的內幕交易公告。彼時市場上有如公司將出售資產、控股股東收購等諸多猜測,如今謎底終於揭曉。
12月10日,復星旅遊文化公告,公司董事會建議以協議安排方式回購公司股份,回購價格爲7.8港元/股,總價約22.12億港元。計劃生效後,相關股份將被註銷,復星國際及復星控股將分別持有公司約98.44%及1.56%的權益,復星旅遊文化將從港股退市。
停牌前一日,復星旅遊文化的收盤價爲4港元/股,此次的股份回購價格較該價格溢價約95%。同時,今年4月19日,復星旅遊文化股價最低達3.04港元/股,該回購價較彼時翻了一倍多。
受較高溢價刺激,復星旅遊文化12月11日開盤大漲83%,收漲80.25%,報7.21港元/股,最新市值89.71億元。
資料顯示,復星旅遊文化爲全球綜合性旅遊集團之一,其主要業務爲通過Club Med及其Club Med Joyview從事度假村運營、三亞亞特蘭蒂斯等旅遊目的地的開發運營及管理,公司還提供基於度假場景的服務和解決方案。
業績方面,由於疫情影響,2020-2022年復星旅遊文化出現虧損,2023年才剛剛扭虧爲盈。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94.15億元,同比增長5.9%;毛利爲32.07億元,同比增長4.6%;歸母淨利潤爲3.22億元。
雖然利潤規模不大,但復星旅遊文化手握的Club Med和三亞亞特蘭蒂斯在旅遊市場都十分「吃香」。Club Med是全球知名的度假村品牌,三亞亞特蘭蒂斯則是中國首家七星級酒店。其中,Club Med貢獻了公司大部分收入。復星旅遊文化業績顯示,上半年來自Club Med及其他的收入爲81.93億元,佔比爲87%;來自三亞亞特蘭蒂斯的收入爲8.7億元,佔比爲9.2%。
值得一提的是,在今年年初的第七屆世界浙商上海論壇上,郭廣昌曾表示「以後,復星就聚焦兩個主業,分別是生物醫藥和文旅,走上輕資產運營的道路。」去年年底,郭廣昌還點名表揚了三亞亞特蘭蒂斯。
「老闆看好」,業績又正處於漲勢,爲何復星旅遊文化會在此時宣佈私有化?
私有化的背後
在港股被「低估」或是原因之一。
長期以來,復星旅遊文化股份的交易流動性極低。截至停牌前的最後一個交易日即11月26日,其前6個月、12個月及24個月的股份日均交易量僅佔公司股份總數的0.13%、0.12%及0.09%。
同時,從宏觀環境來看,近幾年港股公司的市值普遍走低,港股恒生指數自2018年高點的33484點,一路跌到當前(2024年12月11日)的20310點,累計跌幅近40%。
復星旅遊文化的股價則長期在低位徘徊。截至停牌前,公司股價年內已跌超30%,市值僅剩40億港元。即便復牌後漲超80%,公司最新股價較2018年上市時的發行價15.6港元/股仍是腰斬。
要知道,復星旅遊文化2015年收購Club Med花了9.58億歐元,約合人民幣64億元,在三亞亞特蘭蒂斯身上也前前後後投入110億。上市本就是爲了拓寬融資渠道。如今港股投資者對公司的價值並不認可,自然也會讓公司「心灰意冷」想到私有化退市。
此外,復星旅遊文化還從公司戰略的角度做出了解釋。其回應稱,此次私有化提案是基於復星旅文長期發展戰略所做出的關鍵決策。私有化將使公司能夠更靈活及積極地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環境,從而更專注於公司輕資產模式的過渡與可持續增長引擎的打造。
而爲了向輕資產模式轉型,復星旅遊文化此前已經做了不少努力。
今年9月,復星旅遊文化剛將太倉市的4處物業地塊以3.94億元的價格打包出售給了太倉國資。同期,公司還將接連虧損的Thomas Cook英國業務出售給了波蘭在線旅行社ESKY.PL.S.A.,總價3000萬英鎊。
更早些時候,復星旅遊文化將上海復星愛必儂物業管理有限公司的全部股權賣給了上海豫園全資附屬公司上海高地物業管理有限公司,代價1元。旗下Casa Cook和Cook's Club兩家度假酒店品牌及海外業務則被出售給了高盛集團。
此外,Club Med和三亞亞特蘭蒂斯也曾傳出過出售傳聞。
而頻頻拋售資產的背後,復星旅遊文化缺錢也是事實。
半年報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6月末,復星旅遊文化的資產負債率達92.94%,期末現金及等價物爲35.41億元,同期一年內到期的債務規模爲33.79億元,存在較大的償債壓力。
復星系「撤退」
這已經是今年以來複星旗下公司的第二個港股私有化案例。
今年6月24日,復宏漢霖公告,復星醫藥控股子公司復星新藥擬以現金及/或換股方式,收購併註銷公司其他現有股東持有的全部股份(包括H股及非上市股份)並私有化復宏漢霖,其中現金對價合計不超過54.07億港元。
彼時的復宏漢霖直接指出私有化原因與公司在資本市場上的表現有關,「復宏漢霖的港股上市地位未能提供有意義的融資渠道,2019年上市以來尚未通過股權融資籌集任何資金,反而帶來額外成本。同時,股票表現不佳,未能充分反映公司的核心價值,有損業務重心和員工士氣。目前復宏漢霖私有化進程當前仍在推進中。」
需要注意的是,復星系兩次私有化資本運作的大背景是,與過去急速擴張、大膽投資的發展風格不同,近年來的復星系收斂鋒芒,開始「瘦身健體」。
據悉,2020年,復星集團就啓動了對非戰略性、非核心資產的處置,接連出清了涉及鋼鐵、文旅、金融、消費等多個行業的相關產業。
2020年以來,復星系陸續清倉減持了金徽酒、青島啤酒、中山公用、泰和科技等多家公司的股票。南鋼股份、招金礦業等也忍痛割愛賣出。對於部分核心資產,如復星醫藥、豫園股份等,復星國際也進行了部分減持。
Choice數據顯示,2020年,復星系公司共出現在了21家A股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之中。目前,該數量銳減至12家,包括重藥控股、漢森製藥、德聯集團、三元股份等。
通過在資產上做「減法」,目前復星國際也逐漸脫困,今年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978.38億元,歸母淨利潤爲7.19億元。
復星旅遊文化私有化後,復星系會對其作何安排,仍待後續觀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