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丨張青
出品丨牛刀財經(niudaocaijing)
「把攤子搞爛很容易,但要重新再補好就難了。」這句充滿人生智慧的警句,恰如其分地描繪了福能東方這家上市公司的命運。
曾幾何時,福能東方憑藉一樁樁資本運作的成功,成爲了資本市場上的明星企業,但隨着創始人郭景松的「藝術性套現」與企業的劇烈變動,這家公司逐漸陷入了困境。
而國資接盤後,五年的努力不僅未能重振旗鼓,反而將這張「爛攤子」進一步推向了深淵。
福能東方的故事,是中國資本市場上典型的「爛攤子」案例。
它涉及的是創始人如何通過資本遊戲獲取個人財富,同時也揭示了國資在資本市場上的重生困境。更深層次的思考是:如何在資本市場上做成一樁生意,卻遺留了數不清的虧損和沉澱,最終需要國資爲其收拾殘局。
創始人的「資本遊戲」
福能東方的故事開始於上世紀90年代,當時的郭景松,剛剛從衡陽探礦機械廠轉到廣東順德德堡印刷機械廠擔任副廠長。
彼時的中國,正在經歷改革開放的巨大浪潮,市場經濟風起雲湧,充滿了無數機會。正是那時,郭景松看到了印刷機械行業的巨大潛力,並迅速從「德堡」廠跳槽,和妻子張曉玲一起創業,成立了松德股份(即福能東方的前身)。
松德股份從一開始便與德國海德堡等國際知名品牌展開了激烈競爭,依靠性價比的優勢迅速打開市場。
作爲一名機械專業出身的企業家,郭景松並不滿足於單純的模仿,他在技術創新方面投入了大量精力,憑藉多項自研技術和發明,獲得了廣東省科技獎勵一等獎,公司的業務也迅速擴展。
然而,資本市場的高回報和高風險始終如影隨形。2011年,松德股份成功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郭景松也進入了資本市場的「遊戲圈」。從那時起,資本的運作便成爲了他關注的焦點。藉助資本市場的資源,他開始了頻繁的收購與整合。
從「智慧松德」到虧損
2015年,郭景鬆通過收購自動化設備公司將松德股份更名爲「智慧松德」,並迅速拓展了公司的業務版圖。
然而,收購的溢價太高,後來的業績並沒有如股價那般飆升,反而出現了嚴重的虧損。2018年,公司被迫計提商譽損失,導致當年巨虧8億。
更爲致命的是,郭景松的資本遊戲在這一年開始走向了死衚衕。爲了逃避虧損,郭景松夫婦於2018年底將控制權交給了佛山國資。
2019年1月,國資成爲了智慧松德的實際控制人,而郭景松夫婦則套現數億元。可以說,郭景松的資本操作成功完成了一次自我「套現」——把公司和資產拋給國資的同時,他從中獲得了巨額的財富。
國資的「救市」掙扎
福能東方的困境,遠遠超出了國資的預期。
根據公司的業績,2019年到2023年,福能東方的未分配利潤一直處於負增長狀態,尤其是2023年,虧損進一步加劇。
國資入主後,雖然注入了鋰電池裝備製造這一新業務,但在逐年虧損的壓力下,這一業務的成績依舊微乎其微。
更爲嚴峻的是,福能東方在2023年年底不得不將郭景松收購來的虧損業務掛牌出售,這一交易,標誌着國資的「救市」徹底失敗。
雖然國資通過出售部分資產、調整業務結構來減少虧損,但難以彌補前期巨額投入的損失。更爲嚴重的是,福能東方的長期虧損讓公司陷入了無力分紅的困境,股民們只能眼睜睜看着股價徘徊在低谷,無法獲得任何實際收益。公司在資本市場的形象也因此大幅下滑,股東們對未來的信心逐漸喪失。
在這一系列的資本遊戲中,郭景松夫婦無疑是最大的贏家。
可以說,郭景松的操作是一種典型的「資本轉圈」模式:通過資本市場獲取短期收益,而將長期的虧損和風險留給了國資及股東。換句話說,郭景松不僅實現了財富自由,還通過資本的運作,成功「避雷」了潛在的財務危機,而國資則繼續承擔着其遺留下的巨額虧損。
福能東方的「再生」
儘管國資接盤後的5年,福能東方的前景依舊撲朔迷離,但對於這家公司來說,未來依然有轉機。中國的鋰電池產業,作爲一個新興且快速發展的行業,依然充滿潛力。
隨着全球新能源產業的崛起,福能東方如果能借助這一趨勢,推動鋰電池裝備製造業務的快速發展,或許能夠迎來新的生機。
但前提是,福能東方需要徹底擺脫此前的資本運作困境,專注於技術創新與產業發展,而非再度陷入資本博弈的泥淖中。
在這條艱難的復興之路上,國資是否能夠以更加穩健的姿態推動公司發展,成爲未來的關鍵。
福能東方的故事,深刻揭示了資本市場中,企業家如何通過資本運作獲取短期利益,同時也提醒了投資者,在追逐短期資本回報的背後,往往伴隨着巨大的風險和不可預測的未來。
國資接盤後,雖努力補救,但面對不斷虧損的局面,福能東方仍舊沒有走出「爛攤子」的陰影。作爲一個行業的旁觀者,我們只能期待,福能東方能否在接下來的時間裏,真正完成產業的蛻變,迎來屬於自己的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