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3個成年人中,可能就有1個人患有高血壓。《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2023》顯示,成人高血壓患病率已達31.6%,患病人數約爲2.45億。
作爲「慢病之王」,高血壓不是獨立疾病,通常容易引發腦出血、心梗、腎衰等多種慢性疾病,而且高血壓並非固有認知中的「老年病」,從過往篩查數據來看,年輕人高血壓上升趨勢更加陡峭。1991年至2015年間,20-39歲人群高血壓患病率增加144.4%,而60-79歲人群上升25.1%。
但高血壓不是洪水猛獸,若採取積極有效的預防和控制,併發症的發生幾率會大幅降低。很多疾病治療,是醫生占主導地位,高血壓的治療不同,需要患者作爲「自己健康的第一責任人」主動參與。其中,患者定時關注自己的血壓情況尤爲重要,這就要求血壓檢測產品需要更加行之有效,且具備更強的可及性。
對此,京東健康給出了一個全新的技術解決方案,突破了已有血壓檢測手段的場景和設備限制。
基於京醫千詢大模型的多模態能力,京東健康成功自主研發了「首款以智能手機爲載體的多模態技術應用血壓檢測產品」(以下簡稱「手機測血壓產品」),該產品內嵌於京東/京東健康App中,登陸搜索「測血壓」即可使用。
手機「變身」血壓計
今年8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24年修訂版)》 (下稱「新版指南」)正式發佈,這也是該指南時隔六年後的首次更新。新版指南中特別提及,基於Internet Plus-related的遠程實時家庭血壓監測是血壓管理的新模式。
一方面,不論是智能手錶、運動手環亦或是可穿戴式電子血壓計,都有額外的購買成本。
另一方面,在居家血壓監測中,傳統的電子血壓計不僅使用步驟繁瑣,測量時還要求保持特定體位與姿勢。尤其對於長期戶外工作人群來說,此類產品的測量便捷度大打折扣,使用體驗不佳往往會降低用戶的依從性,進而忽略血壓監測。
而京東健康推出的手機測血壓產品,完全掃除上述痛點。
用戶無需額外購買其他任何設備,僅通過隨身攜帶的手機就可進行血壓檢測,性價比突出;每次檢測僅需30秒,可自動準確記錄每次測量的血壓數值,實現便捷檢測、持續記錄;測量結果顯示界面包含血壓分類科普內容,還會對檢測結果作出解讀,提供預警和健康建議,助力用戶制定個性化健康管理計劃。
除了延伸血壓監測場景、擴大適用人群,以及滿足長期、實時、普惠、便捷的要求之外,這款產品的可靠性如何?
水銀血壓計是臨牀上公認的最準確的血壓計,其原理是利用汞柱高度與血液壓力成正比的關係來測量血壓。
國際血壓標準通常採用毫米汞柱(mmHg)或千帕(kPa)作爲單位,測量誤差範圍在±5±8mmHg,即同一時間和條件下,同一款血壓計對同一人進行的兩次測量結果差異的均值不應超過5mmHg,並且差異的標準差不應超過8mmHg。這一標準的制定目的是爲確保血壓計的準確性和一致性。
而京東健康推出的手機測血壓產品,完全符合國際標準,已獲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信部直屬科研事業單位)認證。
憑藉普惠、便捷、準確的特性,京東健康新推出的多模態技術應用血壓檢測產品在測試階段已經爲超150萬人次提供血壓檢測服務。
之所以能實現僅通過手機就準確測量血壓,打開這個便捷使用場景的關鍵鑰匙是技術融合創新與多模態技術的加持。
創新背後:雙通道疊加大模型
最開始確定技術路線,京東健康就創新性地採用了雙路徑聯合技術。
在血壓檢測領域,目前主要有四大普遍應用技術,分別是經皮動脈穿刺法、柯氏音法、示波法、光電容積脈搏波描記法(PPG)。
經皮動脈穿刺法爲侵入性檢測方法,僅適用於病情嚴重患者在醫院臨牀場景中使用。柯氏音法則是大衆最爲熟知的水銀血壓計,對於測量人員有着專業要求。
居家血壓檢測場景中,便攜性不強的電子血壓計通常採用示波法,其原理是通過傳感器檢測血管壁收縮舒張產生的波形,從而計算出血壓值。
而PPG是一種非侵入性的光學技術,可以通過探測微血管的血液體積變化產生特徵信號,進而利用算法推算血壓,現已廣泛應用於智能手錶等設備,PPG也是京東健康研發團隊擇定的技術路線,但不是唯一之選。
京東健康技術產品部高級技術總監王國鑫說:「我們發現,當人體血壓升高後,血管的硬度會隨之增大,會導致脈搏波從近心端向遠心端傳播的時間縮短,如果能有效測量脈搏波的傳播速度,就可以實現血壓的準確測量。」
他介紹稱,京東健康的手機測血壓產品是雙通道技術路線:一是遠心端的PPG特徵信號,二是近心端的心震信號(SCG)。SCG信號是心臟收縮時產生的機械振動,能夠提供關於心臟機械活動的信息,包括心臟收縮的力度、模式和時序特徵。
測量時,手指按壓手機的攝像頭和閃光燈獲取PPG信號,同時,手機緊貼胸口,利用手機的加速度傳感器即可獲取SCG信號。通過計算兩種信號的時間差就可以得知脈搏波速度,進而測量血壓。但是脫離理想環境,兩類信號採集會受到各種干擾。
首先,檢測人群的基本生理特徵不同,男女老少幼個體差異性大,其次,型號不同的智能手機採集和處理信號的方式也會有所不同,而且,體外檢測還要考慮抗噪性,此外,還要考慮運動僞跡、皮膚接觸不良等影響因素。
最終,這些問題通過多模態大模型技術得到解決。
王國鑫表示,技術團隊通過模擬實際使用場景,收集了大量數字信號並構建了較大的數據集,在此之上又建立了血壓估測大模型算法,用大量實驗去驗證和校準算法的精準度。通過大規模的數據訓練,模型算法已經能適應不同個體特性,並通過智能手機提供的多種信號特徵實現血壓的準確測量。
在利用技術解決應用痛點的路上,京東健康已經走了很遠。
專注挖掘技術應用價值
在發掘普惠、便捷、準確的居家監測產品方面,京東健康此前就有過嘗試。兩年前的冬天,京東健康就開發了一內嵌於智能手機的血氧檢測功能,這在「血氧儀一機難求」的特殊時期,滿足了廣泛人群的檢測需求,頗受好評。
正是基於前次技術創新的突破與經驗,京東健康想在智能手機上,通過AI技術實現更多基礎健康指標的檢測,也才有了本次新推出的手機測血壓產品。
12月19日的「手機測血壓」產品線上發佈會,直播開始時間被專門設定在下午5點17分。京東健康希望通過這個關聯「5·17世界高血壓日」的小彩蛋,喚起更多人對高血壓防治的重視與關注,足見其良苦用心。
談到在打磨多模態技術中發揮重要作用的大模型技術,京東健康更是佈局良久,且不斷解鎖新的應用場景。
新技術從誕生到應用通常會有一個漫長的過程,如火如荼的大模型技術要真正帶來變革,就要打破一層又一層的「應用場景」隔膜,從虛走向實。
2023年7月,基於京東集團的「靈犀」通用大模型,京東健康發佈了「京醫千詢」醫療大模型。與衆多專研大模型的技術廠商苦於找不到場景的情況不同,京東健康最不缺的就是應用場景,「京醫千詢」已經迅速在線上問診和健康諮詢、智能輔助診療、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等具體的醫療健康場景不斷學習並遷移落地。
舉例來說,京東健康已經面對執業醫生推出了一系列基於大模型技術的解決方案,包括雲診室、診後隨訪、「智能醫生助手」工具等,京東健康還面向C端用戶推出了基於大模型的智能健康助手產品「康康」,力圖爲每一位用戶配備一位隨時待命的「智能醫生」。
在京東健康,「零售藥房+醫療健康服務」生態閉環一直在強化,其中對醫療健康服務的強化離不開技術助力,對此,京東健康半年報中強調以技術創新推動服務升維的決心——將基於大模型和人工智能,不斷優化數字化、智能化的解決方案,降低服務成本、擴大服務人群,加速普惠醫療落地。
對京東健康來說,商業層面的正向驅動力也因此持續強化。
2024年上半年,京東健康繼續交出營收、利潤雙增長的業績成績單,公司12個月的年度活躍用戶數量達到1.81億,「線上健康消費第一入口」的實力展露無遺。長遠來看,規模化驅動增長之外,技術創新帶來的商業潛力正在醞釀,畢竟擁有場景就已具備優勢,而京東健康還在加速探索各細分場景的技術創新與應用落地,給大家留下了足夠大的想象空間。(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