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收尾在即,回过头来看A股,并不性感的银行板块表现亮眼。年初以来(至12月25日,下同),银行板块累计上涨34.62%,在31个一级行业中位居第一。
站在年初看全年,面对降息大趋势,银行业息差收窄导致的盈利增速放缓几乎是确定性结果。面对这样的基本面,很难得出银行板块全年领涨的结论。事后看,银行板块之所以表现很亮眼,主要受益于两点,一是银行业绩韧性十足,净利润维持正增长;二是市场对高股息资产的偏爱。
前三季度看,银行板块营收同比下降1.05%,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3%;股息率方面,虽股价明显上升,仍然维持在5%左右。截至12月24日收盘,银行板块过去12个月股息率仍高达4.89%,其中,国有大行为4.48%,城商行、股份制银行和农商行均超过5%。
就业绩和股息的关系看,稳定的业绩是前提。受益于拨备缓冲作用,市场一直对银行业利润韧性充满信心,这是银行板块高股息优势得以充分发挥的前提。一个反面例证是煤炭板块,在A股31个一级行业中,煤炭是唯一股息率高于银行的行业,面对同样的红利风格受偏爱的环境,煤炭股价表现要差得多。
年初至今,煤炭板块累计上涨4.84%,远低于银行的34.62%。一个重要拖累是煤炭业绩稳定性差,且预期层面有更高的不确定性。前三季度,煤炭板块营收同比下滑7.41%,归母净利润同比下滑21.88%。
启发在于,短期一年之内,影响股价变动的因素中,除了关注基本面,也不能忽视增量资金的风格偏好。
先看一下增量资金来源,2024年,(1)被动型指数基金是最大的单一资金净流入方,截至12月24日,股票指数型基金份额约为2.99万亿份,较年初增长7791亿份;(2)险资位居第二,1-10月,我国实现保费收入5.08万亿元,按照13%的权益配置比例,对应约6600亿元保险资金入市(部分流入港股市场);(3)9月末以来,融资余额快速涌入,成为重要的边际增量资金,截至12月24日,两市融资余额18810亿元,较年初增长2256亿元,较9月20日的低点增长5099亿元;(4)股票回购也是重要的买入方,年初至今,A股累计回购金额1563亿元,是去年全年的1.6倍。
结合增量资金风险偏好看,被动指数基金对应行业龙头,以中证A500为例,前三大行业分别为电子(10.2%)、电力设备(9.9%)和银行(8.1%);险资则偏爱具有高分红特征的银行股。相应地,银行板块今年走出超额收益也就不足为奇了。
尤其是近日,国有大行股价再创新高,核心逻辑也是岁末年初,配置型资金集中增配权益资产,银行作为优质红利代表,再次迎来资金的集中流入。
接下来,我们展望一下明年行情,主要关注两个点,一是银行业绩是否仍有韧性,二是增量资金是否依旧偏爱银行股。
展望2025年银行板块业绩,重点关注净息差、不良率和拨备缓冲效应。在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下,继续降息是大概率事件,相应地,银行业息差仍有收窄压力,只不过,因绝对值已处于地位,收窄幅度预计放缓;不良率方面,在政策全力促消费、稳楼市以及强力化债的背景下,银行业的零售贷款、地产贷款以及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不良率有望触底企稳;拨备方面,截至2024Q3,商业银行拨备覆盖率209.48%,较年初回升4.34个百分点,明年缓冲利润波动仍有空间。
整体来看,2025年银行板块利润仍有较大概率保持正增长,仍属于稳健高股息标的。
再看资金偏好。降息环境下,随着存款利率继续下行,保费继续保持中高增速增长仍是高概率事件,保险资金仍是A股重要的增量资金来源;基于同样原因,居民财富增配权益资产的趋势仍会延续,作为固收理财的替代品,稳健高股息权益资产预计会受到更多青睐。暂不考虑其他资金,仅这两类资金就足以确保高股息资产依旧受到青睐,相应地,银行板块仍有增量资金流入。
综上,驱动银行板块在2024年走牛的因素,在2025年大概率仍会延续。相应地,银行板块在2025年仍有配置价值。就空间来看,股价上涨会摊薄股息率,2025年银行板块难以重现超30%的涨幅,但跑赢存款利率问题不大。
落实到操作层面,除非配置银行指数,重点是做好个股选择。
就2024年看,年初至今,42家上市银行中位数涨幅为38.02%,其中,14家涨幅超过45%,12家涨幅低于25%,分化较为明显。回溯去看个股涨跌,很难从业绩增速、股息率等方面找到明确的对应关系,表明影响个股涨跌的因素更复杂、更难以把握。
在这个意义,对于2025年的个股选择,重点并非挑出能够跑赢行业的,而是尽量规避可能跑输行业的,重在排雷。
首先,股息率低于4%的银行个股,很难享受行业红利属性带来的β行情,可以排除在外;其次,考虑到今年10月存量房贷利率调降的影响,房贷占比越高,明年息差收窄压力越大,可尽量规避房贷占比高的银行;最后,在特朗普关税冲击下,明年出口不确定性增大,应规避出口类客户占比高的银行。
附表:年初以来A股上市银行涨跌幅及最新股息率(%)
【注: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在任何情况下,本文所载信息或所表述意见仅为观点交流,并不构成对任何人的投资建议。】
本文由公众号“薛洪言微语”原创,作者为星图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
2024年收尾在即,回過頭來看A股,並不性感的銀行板塊表現亮眼。年初以來(至12月25日,下同),銀行板塊累計上漲34.62%,在31個一級行業中位居第一。
站在年初看全年,面對減息大趨勢,銀行業息差收窄導致的盈利增速放緩幾乎是確定性結果。面對這樣的基本面,很難得出銀行板塊全年領漲的結論。事後看,銀行板塊之所以表現很亮眼,主要受益於兩點,一是銀行業績韌性十足,凈利潤維持正增長;二是市場對高股息資產的偏愛。
前三季度看,銀行板塊營收同比下降1.05%,歸母凈利潤同比增長1.43%;股息率方面,雖股價明顯上升,仍然維持在5%左右。截至12月24日收盤,銀行板塊過去12個月股息率仍高達4.89%,其中,國有大行爲4.48%,城商行、股份制銀行和農商行均超過5%。
就業績和股息的關係看,穩定的業績是前提。受益於撥備緩衝作用,市場一直對銀行業利潤韌性充滿信心,這是銀行板塊高股息優勢得以充分發揮的前提。一個反面例證是煤炭板塊,在A股31個一級行業中,煤炭是唯一股息率高於銀行的行業,面對同樣的紅利風格受偏愛的環境,煤炭股價表現要差得多。
年初至今,煤炭板塊累計上漲4.84%,遠低於銀行的34.62%。一個重要拖累是煤炭業績穩定性差,且預期層面有更高的不確定性。前三季度,煤炭板塊營收同比下滑7.41%,歸母凈利潤同比下滑21.88%。
啓發在於,短期一年之內,影響股價變動的因素中,除了關注基本面,也不能忽視增量資金的風格偏好。
先看一下增量資金來源,2024年,(1)被動型指數基金是最大的單一資金淨流入方,截至12月24日,股票指數型基金份額約爲2.99萬億份,較年初增長7791億份;(2)險資位居第二,1-10月,我國實現保費收入5.08萬億元,按照13%的權益配置比例,對應約6600億元保險資金入市(部分流入港股市場);(3)9月末以來,融資餘額快速湧入,成爲重要的邊際增量資金,截至12月24日,兩市融資餘額18810億元,較年初增長2256億元,較9月20日的低點增長5099億元;(4)股票回購也是重要的買入方,年初至今,A股累計回購金額1563億元,是去年全年的1.6倍。
結合增量資金風險偏好看,被動指數基金對應行業龍頭,以中證A500爲例,前三大行業分別爲電子(10.2%)、電力設備(9.9%)和銀行(8.1%);險資則偏愛具有高分紅特徵的銀行股。相應地,銀行板塊今年走出超額收益也就不足爲奇了。
尤其是近日,國有大行股價再創新高,核心邏輯也是歲末年初,配置型資金集中增配權益資產,銀行作爲優質紅利代表,再次迎來資金的集中流入。
接下來,我們展望一下明年行情,主要關注兩個點,一是銀行業績是否仍有韌性,二是增量資金是否依舊偏愛銀行股。
展望2025年銀行板塊業績,重點關注淨息差、不良率和撥備緩衝效應。在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基調下,繼續減息是大概率事件,相應地,銀行業息差仍有收窄壓力,只不過,因絕對值已處於地位,收窄幅度預計放緩;不良率方面,在政策全力促消費、穩樓市以及強力化債的背景下,銀行業的零售貸款、地產貸款以及地方融資平台貸款不良率有望觸底企穩;撥備方面,截至2024Q3,商業銀行撥備覆蓋率209.48%,較年初回升4.34個百分點,明年緩衝利潤波動仍有空間。
整體來看,2025年銀行板塊利潤仍有較大概率保持正增長,仍屬於穩健高股息標的。
再看資金偏好。減息環境下,隨着存款利率繼續下行,保費繼續保持中高增速增長仍是高概率事件,保險資金仍是A股重要的增量資金來源;基於同樣原因,居民財富增配權益資產的趨勢仍會延續,作爲固收理財的替代品,穩健高股息權益資產預計會受到更多青睞。暫不考慮其他資金,僅這兩類資金就足以確保高股息資產依舊受到青睞,相應地,銀行板塊仍有增量資金流入。
綜上,驅動銀行板塊在2024年走牛的因素,在2025年大概率仍會延續。相應地,銀行板塊在2025年仍有配置價值。就空間來看,股價上漲會攤薄股息率,2025年銀行板塊難以重現超30%的漲幅,但跑贏存款利率問題不大。
落實到操作層面,除非配置銀行指數,重點是做好個股選擇。
就2024年看,年初至今,42家上市銀行中位數漲幅爲38.02%,其中,14家漲幅超過45%,12家漲幅低於25%,分化較爲明顯。回溯去看個股漲跌,很難從業績增速、股息率等方面找到明確的對應關係,表明影響個股漲跌的因素更復雜、更難以把握。
在這個意義,對於2025年的個股選擇,重點並非挑出能夠跑贏行業的,而是儘量規避可能跑輸行業的,重在排雷。
首先,股息率低於4%的銀行個股,很難享受行業紅利屬性帶來的β行情,可以排除在外;其次,考慮到今年10月存量房貸利率調降的影響,房貸佔比越高,明年息差收窄壓力越大,可儘量規避房貸佔比高的銀行;最後,在特朗普關稅衝擊下,明年出口不確定性增大,應規避出口類客戶佔比高的銀行。
附表:年初以來A股上市銀行漲跌幅及最新股息率(%)
【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所載信息或所表述意見僅爲觀點交流,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本文由公衆號「薛洪言微語」原創,作者爲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