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造车之后再造“人” 超十家车企布局、已成AI时代必选项?

造車之後再造「人」 超十家車企佈局、已成AI時代必選項?

財聯社 ·  12/25 22:50

①理想汽車董事長李想回應是否會做人形機器人時表示,概率上肯定是100%,但節奏不是現在;②除特斯拉外,中國品牌中的比亞迪、廣汽集團、奇瑞汽車、小米、賽力斯、小鵬汽車、上汽集團、長安汽車和東風汽車,均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有所涉足。

財聯社12月26日訊(記者 徐昊)從特斯拉推出首款人形機器人原型Optimus,到今年AI概念持續火爆,人形機器人作爲AI與物理世界的接口,成爲繼飛行汽車之後,主機廠又一跨域融合的新標的。

12月25日,理想汽車董事長李想回應是否會做人形機器人時表示,概率上肯定是100%,但節奏不是現在,「如果我們連L4級自動駕駛的汽車都解決不了,怎麼去解決更復雜(的應用場景)。車是最簡單的機器人,如果車沒法實現,其他人工智能機器人還是非常有限的。」

儘管李想認爲理想涉足人形機器人領域的時機尚未成熟,但由智能駕駛觸及AI技術的主機廠,已漸次入局。除特斯拉外,中國品牌中的比亞迪、廣汽集團、奇瑞汽車、小米、賽力斯、小鵬汽車、上汽集團、長安汽車和東風汽車,均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有所涉足。

「汽車行業在人工智能時代出現了一個非常有意思的趨勢——『在路上』是智能汽車,『飛上去』是飛行汽車、低空產業,『立起來』是人形機器人、具身智能。」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兼秘書長張永偉看來,智能汽車產業正在進一步發展爲聚合型智能產業。

業內普遍認爲,車企在自動駕駛、傳感器、機器視覺和人工智能等領域的技術,與人形機器人開發存在諸多共通之處,在供應鏈上亦存在大量重疊。同時,汽車工廠也是人形機器人應用的重要場景,可形成研發、製造、應用的商業閉環,並且可外溢到更多應用場景,加快人形機器人商業化步伐。

從現階段看,車企主要通過自研、合作開發、投資創業企業等方式佈局機器人賽道。在自研方面,12月8日,由廣汽集團自主研發的第二代具身智能機器人亮相。「廣汽集團啓動具身智能機器人研發以來,重點依託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成熟的產業鏈,通過共用車端芯片、激光雷達等零部件來分攤研發成本,並以車規級標準定製開發,在性能提升的同時確保高端品質。」廣汽研究院前瞻技術部部長劉巨江表示。

同樣進行自主研發的還有小鵬汽車。11月初,小鵬汽車在廣州發佈其自主研發的全新AI人形機器人——Iron。據介紹,Iron機器人已在小鵬汽車的廣州工廠投入實訓,主要參與小鵬P7+車型的生產流程。

奇瑞汽車則是合作開發的代表。今年4月,奇瑞汽車聯手AI公司Aimoga共同研發了人形機器人Mornine,進軍人形機器人賽道。Mornine是一臺具備先進人工智能的人形機器人,能夠準確地理解人類語言交互意圖,並將其轉化爲具體的行動策略和語言輸出。與衆多汽車製造商將機器人主要應用於汽車生產線以提高生產效率的常規做法不同,奇瑞爲Mornine設定了一個全新的角色——門店導購。

上汽集團以投資機器人企業的形式切入人形機器人領域。今年3月,上汽創投參與人形機器人本體企業智元機器人的A3輪戰略融資。除了上汽創投,上汽金控旗下私募股權投資機構尚頎資本、恒旭資本也在加大對「投早、投小、投科技」的探索。其中,尚頎資本於今年7月參與通用機器人初創公司逐際動力LimX Dynamics A輪戰略融資,恒旭資本正在研究推進相關潛在標的。

作爲最早開發人形機器人的車企,特斯拉人形機器人概念於2021年8月首次提出,次年9月原型機首次亮相。2023年3月,Optimus首次展示了穩定步態行走與雙手抓取動作;同年12月,特斯拉發佈Optimus 2代,穩定性、靈活度、速度、輕量化等方面均實現提升。截至今年12月10日,特斯拉更新Optimus戶外盲走視頻,複雜環境應用能力增強,未來將配合視覺方案、優化步態。

之所以越來越多的車企選擇這一賽道,正是看重了人形機器人未來遠期的經濟效益。特斯拉CEO馬斯克曾多次強調,特斯拉Optimus機器人項目將比其汽車業務和FSD更有價值,其甚至預言,到2040年,人形機器人的數量可能會超過人類。「2025年特斯拉人形機器人Optimus將量產千台級,人形機器步入量產元年;2026年Optimus大規模生產並外銷,遠期需求量級達百億台。」馬斯克預計。

據2024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發佈的《人形機器人產業研究報告》,至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約27.6億元;到2029年,該市場規模有望擴大至750億元,佔據全球市場的32.7%;到2035年,這一市場規模有望進一步提升至3000億元。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