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共14家智能駕駛相關企業在港交所或納斯達克完成上市或提交上市申請。②市場對汽車智能化轉型的需求和高階自動駕駛相關政策的落地,則成爲資本市場接納智能駕駛企業的兩大重要推手。③當前行業內部普遍面臨的資金短缺和業績虧損問題,是智駕企業爭相尋求IPO的關鍵因素。
財聯社12月26日訊(記者 徐昊)特斯拉FSD不斷升級的版本和入華傳聞,不僅助長了市場情緒,也讓「苦熬」了多年的智能駕駛相關企業,在2024年紛紛站上了資本市場的風口。
據財聯社記者不完全統計,截止12月26日,共14家智能駕駛相關企業在港交所或納斯達克完成上市或提交上市申請。其中,既有地平線、黑芝麻等智駕芯片供應商,也有Momenta、小馬智行等智駕解決方案供應商,還包括如祺出行等Robotaxi運營商,幾乎涉及智能駕駛全產業鏈。
如果說特斯拉FSD的相關消息,是催熱智駕賽道的一顆火種,那麼市場對汽車智能化轉型的需求和高階自動駕駛相關政策的落地,則成爲資本市場接納智能駕駛企業的兩大重要推手。
從市場需求來看,智駕能力已經成爲影響消費者購車決策的重要因素。工業和信息化部披露的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中國乘用車L2級輔助駕駛及以上新車滲透率達到 55.7%,其中具備領航輔助駕駛(NOA)功能的新車滲透率達到11%,預計全年智能網聯汽車銷量將超過1700萬輛,滲透率超過60%。爲搶佔市場,主機廠無疑需要進一步加速與智駕企業進行合作。
在政策層面,今年6月,工業和信息化部、公安部、住房和城鄉建設部、交通運輸部發佈《進入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聯合體基本信息》,在北京、上海、廣州等7個城市展開智能網聯汽車准入和上路通行試點,試點產品涵蓋乘用車、客車、貨車三大類。這意味着,我國智能網聯汽車在高階智能駕駛的規模性應用上邁出關鍵一步,進一步推動了高階智能駕駛的商業化落地。
「今年以來,特斯拉、Waymo、百度等領軍企業在Robotaxi方面的商業化取得積極進展,智駕賽道的關注度顯著提升,相關企業的估值和市場認可度相應得到提升。」辰韜資本執行總經理劉煜冬表示。
儘管智能駕駛相關企業扎堆進入資本市場,但其中的過程卻絕非一帆風順。當前行業內部普遍面臨的資金短缺和業績虧損問題,是智駕企業爭相尋求IPO的關鍵因素。「虧損是這些自動駕駛企業選擇上市的一個原因。」深度科技研究院院長張孝榮表示。
以在12月23日剛剛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的賽目科技爲例,在此之前,賽目科技曾經歷過三次遞表,時間分別爲今年5月、2023年10月和2022年12月。招股書顯示,賽目科技是一家專注於智能網聯汽車(ICV)仿真測試技術的公司,主要從事ICV仿真測試產品的設計及研發,並提供相關測試、驗證和評價解決方案。從業績表現來看,2019-2023年及2024年上半年,賽目科技的收入分別約爲806.6萬元、7120.3萬元、1.07億元、1.45億元、1.76億元和5556.0萬元;凈利潤分別爲559.4萬元、5157.9萬元、3757.1萬元、4868.6萬元、5343.1萬元和-459.9萬元。
數據表明,賽目科技收入增長放緩,凈利率從2019年的69.4%下降至2021年的35.1%、2022年的33.5%和2023年的30.4%,且2024年上半年出現虧損。
不只是賽目科技,智駕領域的多家頭部企業也都面臨着虧損現實。其中,地平線2021年到2024年上半年累計淨虧損超過超過226億元;文遠知行2021年至2024年上半年累計淨虧損超過51億元;小馬智行2022年到2024年上半年累計淨虧損超過23億元。
「自動駕駛極爲燒錢,這是一個資金密集型行業,需要大量資金支持研發和市場推廣,上市可以開闢必要的融資渠道。」張孝榮認爲,自動駕駛相關企業普遍面臨盈利挑戰,但通過上市可以獲得資金支持,推動技術發展和商業化進程。
市場回暖、需求增加、政策推動,面對回暖的高階智駕賽道,IPO大門外的等候者依然絡繹不絕。「預計(公司)明年更新年報,會繼續推進相關IPO進程。」此前曾三度遞表的自動駕駛解決方案供應商縱目科技,給出了下一步計劃。
除縱目科技,毫末智行也已在排隊進入資本市場。「毫末智行將在明年繼續推進IPO計劃。」在行業傳出暫停IPO的消息後,毫末智行董事長張凱予以了否認。
麥肯錫預計,到2030年中國或成爲全球最大的自動駕駛市場,自動駕駛相關的新車銷售及出行服務將創造超過5000億美元的收入。在市場火熱的背後,則是更加激烈的市場競爭。
「中國智能駕駛市場競爭將進一步白熱化,企業能否確立競爭優勢,將有賴於其在智能駕駛技術研發上的持久投入、對智駕數據資產的有效管理和高效利用,以及不斷提升自身產品在安全性能與可靠性方面的卓越表現。」IDC中國高級分析師洪婉婷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