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4日,紫光股份發佈公告,公司第二大股東紫光集團有限公司破產企業財產處置專用賬戶(以下簡稱「紫光集團賬戶」)與長安信託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
據協議顯示,紫光集團賬戶將其持有的紫光股份1.57億股股份,約佔公司總股本的5.50%,通過協議轉讓方式以每股24.363元轉讓給長安信託旗下產品“長安信託·中保投1號信託”。
此外,在12月21日,紫光股份披露了另一項股權轉讓事宜。紫光集團賬戶與信達證券簽署了另一份《股份轉讓協議》,同樣轉讓1.57億股公司股份,但每股價格爲23.418元,受讓方爲信達證券旗下的「豐實2號單一資產管理計劃」。
綜合兩次股權轉讓,紫光集團賬戶在紫光股份的持股比例將從原來的12.44%大幅下降至1.44%。紫光集團賬戶通過這兩項交易分別獲得了38.32億元和36.84億元的轉讓款,總計約75.16億元。
自2022年紫光集團破產企業財產處置專用賬戶成立以來,紫光集團持有的紫光股份3.87億股及紫光國微2844.64萬股均被轉入該賬戶。
如今,隨着紫光集團賬戶將紫光股份11%的股權轉讓給長安信託和信達證券的旗下產品,紫光集團的風險出清進程得以進一步推進,這對紫光股份來說也是新的機遇。
紫光股份11%股權「易主」
近日,市值達800億的A股算力龍頭紫光股份發佈公告稱,其第二大股東——紫光集團賬戶已與長安信託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根據協議內容,紫光集團賬戶將轉讓其所持有的紫光股份1.57億股,受讓方爲長安信託旗下的「長安信託·中保投1號信託」。若本次轉讓完成,長安信託旗下產品將持有紫光股份5.5%的股權,耗資約38.32億元。
從長安信託的官方網站信息來看,「中保投1號信託」目前處於開放銷售狀態,其發行規模設定爲50億元,投資門檻爲100萬元,信託期限爲24個月。值得注意的是,根據choice數據的最新顯示,該產品目前並未躋身其他任何上市公司的前十大股東名單。
此外,本次收購紫光股份5.50%的股權,是長安信託近年來在資本市場上的一次重要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第三季度末,長安信託旗下的產品僅在6家上市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東行列中現身,持股比例均低於5%,持倉市值總計僅爲10.25億元。
除了長安信託外,12月21日,紫光股份公佈,紫光集團賬戶還與信達證券簽署了《股份轉讓協議》,同樣將紫光集團專用賬戶持有的公司1.57億股,以每股23.418元的價格轉讓給信達證券旗下的“豐實2號單一資產管理計劃”。
總的來看,兩次協議轉讓完成後,紫光股份第二大股東紫光集團專用賬戶的持股比例將由12.44%減少至1.44%,分別獲得38.32億元、36.84億元轉讓款,合計約爲75.16億元,而信達證券和長安信託的旗下產品將分別持有紫光集團5.5%的股權。
是什麼促使長安信託和信達證券的旗下產品如此大手筆地收購紫光股份呢?
從業績角度看,紫光股份近年來利潤增長緩慢,幾乎處於停滯狀態。2022年、2023年、2024年前三季度,歸母凈利潤同比變動爲0.48%、-2.54%、2.56%。
不過,紫光股份今年9月公告稱,其全資子公司已完成對新華三30%股權的收購,使紫光股份間接持有的新華三股權比例由51%躍升至81%。
據中原證券研報,基於新華三2023年34.11億元的凈利潤,此次收購將爲公司每年帶來約10.23億元的業績增長。此外,隨着新華三海外業務限制的解除,其海外業務潛力將得到釋放,進而推動紫光股份海外業務的快速增長。
值得一提的是,當前紫光股份的股權結構相對分散,目前尚無實際控制人。若本次股權轉讓成功,長安信託及信達證券的旗下產品將並列成爲紫光股份的第二大股東。
能否擺脫「舊紫光」陰影?
事實上,紫光股份11%股權轉讓的背後,也證明了其正在擺脫「舊紫光」的陰影。
據了解,紫光集團成立於1993年,前身系清華大學科技開發總公司。2003年,清華大學成立國有獨資公司清華控股有限公司,將紫光集團的股份全部劃入。
2009年6月,清華畢業的趙偉國進入紫光集團出任總經理。次年,趙偉國實控的北京健坤投資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北京健坤”)以2.8億元入股獲得紫光集團35.29%股權,後增至49%,並出任紫光集團董事長一職,直到2022年才卸任。
成爲紫光集團“掌門人”後,善於資本運作的趙偉國的「野心」開始顯露,藉助資本槓桿,開始了對外擴張。據不完全統計,自2013年到2019年這短短的6年時間裏,紫光集團收購了20多家公司,投入資金超千億。
數據顯示,2019年末,紫光集團通過直接、間接的方式,持有多家上市公司的股權,其中包括紫光股份、紫光國微、學大教育、同方股份等。
與此同時,紫光集團也沒有放棄金融佈局。除了入股曲靖市商業銀行股份有限公司以及芯鑫融資租賃有限責任公司外,2017年,紫光集團計劃設立中青人壽,但最終未能成行。2018年紫光集團出資28.37億元,參股誠泰財險,達到單一股東最高持股比例33%。僅時隔一年有餘,2020年又借誠泰財險之手,受讓幸福人壽原股東中國信達30%股權。
然而,快速擴張也帶來了沉重的債務負擔。2021年7月,北京市第一中級人民法院宣佈,受理債權人對紫光集團的破產重整申請,彼時,紫光集團擬化解債務約1376.09億元。
當年年末,紫光股份公告表示,紫光集團的管理人確定北京智路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智路資產」)和北京建廣資產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建廣資產」)作爲牽頭方組成的聯合體爲紫光集團等七家企業實質合併重整戰略投資者。
自此,紫光集團進入了漫長的風險化解與資產重組階段。作爲紫光集團旗下上市平台紫光股份也難以倖免,2022年紫光集團破產企業財產處置專用賬戶正式成立,將紫光集團持有的紫光股份3.87億股票轉入該賬戶。
除了紫光股份外,紫光集團還將持有的紫光國微2844.64萬股、學大教育1617.73萬股也被轉入該賬戶,分別佔總股本的4.69%、13.74%。
就在12月14日,學大教育公告,公司第一大股東紫光集團賬戶擬將持有的616.2萬股,約佔上市公司總股本的5%,以每股40.302元的價格轉讓給南京星納赫源創業投資合夥企業。若完成轉讓,紫光集團專用賬戶持有學大教育比例將降至8.04%。
隨着新股東資金注入和資產不斷出清,紫光集團的負債壓力大幅減緩。今年7月,距離完成重整兩週年之際,紫光集團宣佈更名爲「新紫光集團」,在發佈會上,紫光集團的現任董事長李濱表示,重整前,僅紫光集團層面負債接近1400億元,每年的利息就超過100億元,而到了2024年6月,集團層面負債下降了67%,減少到400多億元。
綜上,若紫光股份的本次股權轉讓順利完成,或將成爲紫光集團重整道路上的一個重要里程碑。也將爲紫光股份帶來新的希望。
「新紫光集團」的關鍵先生
在紫光集團風險出清的過程中,不得不提到一位關鍵先生——李濱。
公開資料顯示,與前任董事長趙偉國類似,紫光集團現任董事長李濱同樣畢業於清華大學,亦是半導體資本市場的「風雲人物」,曾任中芯國際高管、埃賦隆半導體、安世半導體董事長。如今除了紫光集團董事長外,還兼任中關村融信產業聯盟理事長、廣大融智集團董事長等職。
從其過往經歷來看,不難發現,在接盤紫光集團之前,李濱就已經在半導體行業的企業併購上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據企查查數據顯示,接盤紫光集團的管理人智路資產和建廣資產均與李濱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其中,建廣資產持股49%的股東建平(天津)科技信息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其實際控制人正是李濱。此外,李濱通過北京啓平科技有限責任公司、廣大融信(珠海橫琴)控股有限公司、北京智元芯管理諮詢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三家公司擁有智路資產的控股權。
2017年初,李濱操盤的建廣資產和智路資產主導了對恩智浦旗下標準件業務的收購,後將這部分業務更名爲安世半導體。據了解,這起收購交易金額達27.5億美元,成爲當時中國最大的海外半導體併購案。
在國內半導體行業,李濱同樣動作頻頻,先後於2017年、2019年參與了國內手機ODM龍頭廠商華勤技術的A輪和B輪融資。據公開報道,上述兩輪融資規模分別爲8.7億元、10億元。此外,智路資產還以14.6億美元的價格,拿下全球最大半導體封測企業日月光,位於中國大陸的四家封測廠。
接手紫光集團後,李濱同樣展現出不俗的戰略眼光,其表示老紫光集團報表範圍內合併的子公司有292家,業務冗雜。
重整後,“新紫光集團”逐漸清退非主業資產,同時根據業務發展需要新成立了紫光智行、紫光智算、紫光閃芯、新紫光半導體等新公司,分別面向汽車電子、人工智能、存儲、先進工藝等領域。
除了出清冗餘資產外,李濱豐富的資本市場經歷也給「新紫光集團」帶來了資本加持。7月初,紫光集團旗下的存儲芯片廠商紫光國芯成功在新三板掛牌。
此外,今年6月,紫光集團旗下正在衝刺IPO的紫光展銳完成新一輪超40億元的股權融資,投資方包括京滬兩地國資平台,以及工銀資本管理有限公司、交銀金融資產投資有限公司、人保資本股權投資有限公司、中信建投、國泰君安、弘毅投資等金融機構。
隨着這筆巨額融資的落地,紫光展銳的上市之路或將更爲順遂。而如今,隨着紫光集團賬戶將紫光股份11%的股權轉讓給長安信託和信達證券的旗下產品,紫光集團的風險出清進程得以進一步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