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當地時間12月26日,日本知名企業松下公司表示,其部分商用空調產品有關空調性能的數據造假。
松下稱,2012-2024年,該公司銷售的2305台空調設備中,有668台空調設備實際性能未達到標示數值。
據媒體報道,除668台已確認存在數據造假問題外,其餘1637台也可能存在類似問題。目前調查確認工作正在進行,最晚將持續到2025年4月。
這已經不是松下第一次被爆出數據造假問題了。2024年1月和11月,松下已經兩次承認,在向第三方機構申請認證的過程中,存在篡改測試數據等不當行爲。
而據日本《讀賣新聞》爆料,松下的造假行爲甚至可以追溯到20世紀80年代。
存在欺詐行爲的工廠多達40家
松下的違規行爲,在公司內部廣泛存在。其日本和海外的共計55家工廠中,有40家被發現存在欺詐行爲,佔比高達72.7%。
松下工業公司是松下集團旗下從事電子零部件業務的子公司。早在2022年,松下工業社長長阪本真司和其他高管就曾收到內部員工的舉報,但並未認真處理。去年11月,松下工業一名工廠員工在年度質量檢查期間發現,公司長久以來爲確保產品「符合阻燃性標準」而僞造數據,並進行了舉報。
今年1月,松下工業首次承認數據造假,稱爲獲得相關標準認證,在日本國內外的7家工廠對用於汽車、家電等產品的電子零部件的樹脂材料進行數據造假,使材料的阻燃性符合認證標準。
該公司還長期生產並銷售與獲得認證時材料成分不同的產品,存在偷工減料等行爲。但松下工業當時聲稱,使用相關材料的產品沒有發生任何事故或缺陷,松下集團各公司還將對其產品進行自願檢查。並宣佈啓用一個由外部律師組成的調查委員會進行了調查。
3月份,松下控股宣佈內部調查結果,顯示松下工業有12種產品的銷售配方與認證時的配方不同,共有54種產品提交的樣品配方與定期審核時登記的配方不同。此外,松下工業在奧地利的電子線路板材料生產工廠,也在認證登記時僞造了數值,日本國內外共有9家工廠出現違規行爲。
截至目前,這5200種不合格的產品已出貨至約4000家企業,年銷售額約爲1900億日元(約合人民幣88億元)。松下工業稱目前尚未有事故報告,也還沒有客戶提出取消訂單或退貨的要求。
11月1日,松下控股社長久住由紀與阪本真司向外界致歉,並宣佈未來4個月自願返還50%的薪酬作爲懲罰。阪本證實,該公司向客戶報告了僞造的數據,並僞造了履行合同的條款。此外,包括阪本在內的管理層也知道違規行爲,但沒有向客戶報告。
老牌日企接連出事
不僅是松下,近年來日本企業頻頻被爆造假醜聞。
2015年,東芝被揭自2008年開始就持續做假賬,企業憑空多出1518億日元的利潤。
2016年,三菱汽車承認其自從1991年開始就存在油耗測試造假,涉及60萬輛汽車。同年,汽車安全氣囊製造商高田爆發篡改安全氣囊測試數據醜聞,導致全球大規模召回,涉及1.27億輛汽車。
高田隨後在2017年宣告破產,但日本製造業的造假醜聞還在繼續。
2017年,神戶制鋼所被爆篡改鋁和銅製品的強度與尺寸數據,以次充好醜聞,500家客戶企業受到影響。同年,三菱電線工業和三菱伸銅也被爆出存在篡改產品數據造假。
2018年,日本有色金屬巨頭三菱綜合材料公司稱,旗下三家子公司又爆出造假問題。同一年,日產汽車在日本國內的5家工廠存在尾氣排放和油耗測量數據造假;鈴木汽車篡改廢氣排放、燃油數據等方面的測定數據,並允許無資質人員進行車檢。
2021年,三菱電機被揭產品檢驗數據造假,造假持續30年以上;小林化工被揭約500種藥品中,近80%都涉及造假,持續時間長達40年。
2022年,川崎重工旗下子公司生產的大樓中央空調冷凍機存在多項質檢造假行爲,部分造假行爲已持續38年時間。
2023年,豐田下屬的大發汽車被曝篡改碰撞測試數據,違規操作高達174項,涉及64款車型,導致超過100萬輛汽車被召回。
2024年,日本日立造船公司發佈信息稱,兩家子公司存在「大型船舶用發動機燃油消耗率數據造假」問題,數據造假時間跨度已經超過20年。
面對如此多的製造業造假醜聞,日本學者指出,很多問題由來已久,涉事企業和日本政府雙方都有責任。
20世紀90年代以來,日本國內大量企業面臨生產成本上升、利潤率下降的難題,爲保住市場份額,各大公司降本提效,把壓縮成本當作首要目標。與此同時,很多歷史悠久的製造業企業開始面臨設備老化等問題,企業運轉壓力倍增。
日本神戶國際大學經濟學部教授中村智彥指出,在日趨激烈的國際競爭中,日本企業正逐漸失去優勢地位,但一些大企業仍舊傲慢地保持着昔日的自信錯覺,卻忽略了對行業規則的堅守,這是一種傲慢。
在中村智彥看來,日本監管部門在標準制定、監督檢查、懲罰機制等方面存在不足,也在客觀上減輕了造假代價。
日本媒體和專家普遍認爲,頻發的造假醜聞,正加速消磨着消費者對日本製造業的信任,比起社長們頻繁的鞠躬道歉,拿出切實的改變更爲重要。
(時代財經馬歡 綜合自新華社、央視網、新浪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