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韩国政治动荡殃及经济! 韩元大幅贬值助推通胀上行

韓國政治動盪殃及經濟! 韓元大幅貶值助推通脹上行

智通財經 ·  2024/12/31 09:36

韓元近期大幅貶值;韓國在食品和能源方面嚴重依賴進口,韓國通脹率上升,政治影響可謂波及全國。

智通財經APP獲悉,隨着政治局勢持續動盪對韓元造成劇烈貶值壓力,韓國消費者通脹意外加速,威脅到這個嚴重依賴進口食品和能源的國家的價格穩定體系。在通脹公佈前一日,由於出口增長規模放緩以及尹錫悅戒嚴令引發的一些政治動盪導致韓國國內的商業信心減弱,韓國11月工業產出降幅大於預期,這些跡象綜合反映出12月以來持續陷入政治動盪的韓國拉響經濟警報。

韓國統計局週二報告稱,12月消費者價格指數(即CPI)同比上漲1.9%,高於11月的1.5%,以及經濟學家們普遍預期的1.7%。昨日公佈的一項關鍵經濟數據顯示,韓國11月工業產出指數在季節性調整後,較上月下降0.7%,而前一月則保持環比不變。相比之下,經濟學家們普遍預期的11月工業產出降幅則爲0.4%。

工業產出數據對於韓國經濟增長趨勢而言至關重要,關係到韓國出口趨勢以及韓國國內的整體需求水平,該數據超預期下滑可能意味着韓國經濟疲軟的復甦步伐可能遭到打壓。

最新工業產出與通脹數據使韓國央行的貨幣政策選擇變得更加複雜化,在10月和11月連續減息之後,通脹意外上行使得明年其降低基準利率的空間可能受限。政策制定者們還擔心,由於尹錫悅總統短暫實施緊急戒嚴令所引發的一系列政治動盪,尤其是韓國總統這一最高領導者位置持續被彈劾引發韓國國內的商業信心大幅衰減,韓國經濟增長可能將進一步減弱。

big

通貨膨脹率再次加速——韓元持續貶值威脅韓國通脹

細節數據層面,韓國統計機構公佈的數據顯示,12月,韓國酒精飲料和煙草價格同比下降0.4%,而食品和非酒精飲料價格意外上漲2.5%。娛樂成本上漲1.2%,公用事業價格上漲1.7%。

來自Shinhan Investment的分析師安在均表示:「未來幾個月,韓元走弱對通脹的影響可能會進一步加大,但目前最大的擔憂是消費者信心不斷減弱。鑑於韓國國內的生產和消費均出現疲軟跡象,1月份可能是韓國央行選擇減息的合適時機。」

週日所發生的致命空難使該國面臨的挑戰進一步加劇,機上181人中除兩人外全部遇難。韓國代總統崔相穆宣佈從即日起至1月4日爲期一週的哀悼期,這可能將嚴重影響消費者情緒。

此外,韓國政壇自尹錫悅意外宣佈緊急戒嚴令之後,持續陷入動盪,使得韓國企業的整體商業信心水平大幅下降,並且一些韓國中小企業開始擔憂政策層面的一些補貼政策也因韓國最高領導層持續動盪而延遲發放。

韓國央行行長李昌鏞在這場民航災難發生前就曾表示,明年的韓國經濟增長速度可能無法達到之前所預測的增長1.9%。

經濟學家們普遍認爲,韓國私人支出愈發疲軟、特朗普關稅重壓下韓國出口反彈勢頭降溫以及消費者信心不斷惡化,是促使韓國央行明年加快寬鬆步伐的核心因素。包括聯儲局在內的全球央行在未來幾個月的貨幣政策行動,也將對韓國央行的貨幣政策決策產生顯著影響。

對於韓國經濟核心支柱——出口增長的預期方面,經濟學家們預計韓國12月繼續實現出口增幅,這也將是極度依賴出口經濟的韓國出口連續15個月實現同比增長,但是有經濟學家表示,預計除美國以外的全球經濟仍然處於疲軟狀態,疊加基數效應減弱,除了半導體出口明年可能持續大增,在特朗普關稅重壓之下,明年全球市場對於韓國商品的需求可能將減弱,未來一年韓國出口增速將大幅放緩。

即將於1月重返白宮的特朗普此前已經承諾對包括中國(中國是韓國最大規模的貿易伙伴)在內的全球主要貿易伙伴的進口商品徵收高額關稅。經濟學家們普遍認爲,隨着市場對特朗普政府可能向全球更多國家加徵關稅的擔憂加劇,未來一年韓國的出口增長勢頭可能大幅放緩。

「韓元跌至2009年以來的最低水平,凸顯出市場對經濟增長受到衝擊的擔憂,但韓元持續貶值也可能限制韓國央行減息以支持經濟的程度。」Bloomberg Economics經濟學家權孝星表示。

在新冠疫情期間,韓國政府實施了大規模刺激措施以支撐韓國經濟增長,此後消費者價格大幅上漲。現在,包括韓國央行在內的全球許多央行感到有足夠的信心放鬆其限制性的貨幣政策,因爲它們的激進加息舉措已幫助減輕了通脹壓力。

在韓國總統尹錫悅遭國會投票彈劾之後,僅僅兩週,韓國代理總統韓德洙也遭到國會投票彈劾,這在韓國政壇屬於史無前例的事件,令韓國民衆們抗議,要求韓國國會盡快選定最高領導層,恢復韓國政府正常秩序。

在上週三,共有192名國會議員投票支持彈劾,超過了成功彈劾代理總統韓德洙所需的151票。繼發起戒嚴令的總統尹錫悅之後,隨着代理總統韓德洙也被國會彈劾,副總理兼企劃財政部部長崔相穆出任代總統,韓國的政治局勢預計將面臨更多的混亂與不確定性,韓國經濟在政治動盪平息前也將面臨嚴峻挑戰。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