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端之年。
文 | 华商韬略 东木褚
2023年12月,日本制铁向有120年历史的美国钢铁发出了149亿美元的收购要约。
美国钢铁被称为“美国工业化的象征”,建造了包括联合国大厦在内的象征性建筑,它的创建者是“世界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和“美国金融业教父”约翰·摩根。
可想而知,收购难度很大,但日本人志在必得。
【买下世界】
日本第一次掀起海外并购潮是在美、日、英、法、德签订广场协议的1985年。
那一年,受内外多种因素的影响,在时任首相中曾根康弘的推动下,日本把经济政策从“贸易立国”调整为“海外投资立国”。
对内,日本经济发展势头强劲,汽车、半导体等行业位居世界前列,手握巨额资金储备;对外,贸易顺差持续扩大,为了减轻与美国和欧洲的摩擦,日本决定发起海外投资,把产能转移到美国等地,绕过贸易壁垒。
1985年-1991年,日本的海外投资总额达4000亿美元,是全世界最大的对外直接投资国。
日本企业超过500亿日元的海外并购有21起,主要集中在发达国家的金融和房地产领域,其中17起的并购对象来自美国,3起出自英国。
其中典型案例包括,三菱地产以13.73亿美元收购洛克菲勒中心,索尼以34亿美元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日本季节集团2880亿日元收购有数百年历史的英国洲际酒店。
▲索尼收购哥伦比亚电影公司的新闻
在这波海外并购潮中,日资买下了全美国10%的不动产。
泡沫经济崩溃后,日本经济陷入漫长的萧条,期间海外投资逐渐转向东亚和东南亚的新兴市场,投资规模远不及1990年代。
2012年,日本股市衰退到8000点,再次上台的安倍把摆脱通货紧缩作为首要课题,强烈呼吁“无限度、无限期”的经济刺激政策,但遭到时任日本央行行长白川方明的反对。
白川方明有“泡沫经济危机吹哨人”之称,经历过泡沫经济的崩溃,行事谨小慎危。
为了说服白川,安倍请出了自己的经济顾问、耶鲁大学教授浜田宏一,同时也是白川的经济学导师,浜田给白川寄了一本自己的著作,但白川把书退了回去,说自己掏钱买。
眼看软的不行,浜田喊话白川:“有人只关心控制金融风险,不关心经济衰退给国民生活带来的疾苦。”
安倍也直接施压,“如果日本央行不听从,我们会修改法律,制定适合的政策,让央行同意通胀目标。”
最终,白川辞职,支持“安倍经济学”的前亚洲开发银行总裁黑田东彦接任,一干就是10年。
在“大规模量化宽松”“扩大财政支出”“推动日元贬值”等措施的刺激下,日企开启了第二次海外并购潮。
与1980年代不同的是,日资不再追求高楼大厦,而是聚焦在医疗、通信以及基建等领域,目标是帮助日企进入新市场,提高全球竞争力和拉动内需,对外投资规模相比泡沫经济破裂后的1996年翻了八倍:
其中多项交易都创造了纪录,比如2014年日本饮料巨头三得利以160亿美元收购美国威士忌厂商Beam,是近年来酒类行业中最大的收购案之一,三得利由此成为全球第三大蒸馏厂。
当年刚上任的三得利CEO新浪刚史表示,“我的任务,是使三得利成为真正的全球性公司,所以收购仍会继续。”
还有软银在2016年掏出320亿美元收购英国芯片设计公司ARM,创下了亚洲在英国的投资纪录。
虽然ARM的联合创始人赫曼·豪萨对交易并不满意,他说:“对我个人和英国的科技界来说,将ARM卖给软银是件伤心的事情。”
但孙正义还是如愿得到了ARM,他当时的设想是建设物联网,如今更改为布局AI战略。
再有2018年武田制药斥资600亿美元收购爱尔兰制药巨头shire,成为21世纪以来制药行业的最大收购,武田药品从全球第19大制药商跃升到了第11位。
这几笔收购案背后,都有金融集团的背书,三菱东京、三井住友、瑞穗等日本三大银行成立了海外并购营业部,专门为日企提供资金和法律服务,三得利获得了三菱东京银行的融资担保,武田制药600亿美元收购资金的一半都来自三井住友银行的短期贷款。
安倍之后,日本首相接连换了三任,但海外投资的脚步没有放缓,为了弥补“失去三十年”错过的机会,日本又在后疫情时代发起了新一轮的海外并购。
【卷土重来】
2021年以来,日本企业参与的并购已连续3年每年超过4000项,是1985年以后的最高水平,最显著的趋势是获取新技术和新产品,实现产业升级。
进入2024年,日本股市终结了35年的“漫长失去”,日经指数刷新了1989年12月以来的历史最高点,手握大量现金的日本企业更进一步向海外发起并购攻势。
美国大型投资公司KKR的联合创始人George Roberts对年轻员工说:“要想和别人拉开差距,就去学日语吧。”
一时间,日本仿佛回到了要买下美国的1990年。
1月,日本车用芯片巨头瑞萨电子打响了2024年日本海外并购的头炮,以3.39亿美元收购美国氮化镓功率半导体供应商Transphorm。
2002年成立的瑞萨电子是日立、三菱电机和NEC三家公司的半导体业务合并而成的联合体,也是目前为数不多在世界半导体界舞台上有竞争力的日本公司,承载了日本振兴半导体产业的希望。
据瑞萨电子发布的信息,收购Transphorm能为他们扩充第三代半导体的产品阵容。氮化镓(GaN)是第三代半导体的关键材料,与传统硅材料的半导体相比,具有更出色的功率效率。
2月,瑞萨又马不停蹄地以59亿美元收购了澳大利亚设计软件提供商Altium,这也是迄今日本企业对澳大利亚上市公司最大的一笔收购。
Altium成立于1985年,是世界老牌的PCB(印制电路板)设计工具提供商,2021年美国软件巨头Autodesk以40亿美元向他们发出过收购要约,但被其以价格过低为由拒绝了。
获得Altium先进云平台的瑞萨,能在云上完成所有的电子设计。
在被问到如何通过收购带领企业走出低谷时,瑞萨电子社长柴田英利表示:
“收购可以有多种目的,比如‘购买缺少的技术’‘获得技术种子’‘拓宽市场’等,但必须事先明确并购这家公司的目的是什么。”
瑞萨电子凭借海外收购实现了强劲增长,目标在2030年成为全球前三的嵌入式半导体方案供应商。
2024年让人印象深刻的日本海外并购还有积水建房(Sekisui House)以49亿美元与美国住宅建筑公司M.D.C. Holdings达成收购协议,并有望成为美国第五大建筑商,以及日本航运巨头商船三井宣布全面收购全球最大敞口船航运公司Gearbulk Holding。
当然,最受关注的,当属被坚定推进的日本制铁收购“美国工业化的象征”美国钢铁。
目前,日美双方已经谈判了一年时间,虽然白宫一直持反对态度,但获得了钢铁工人、地方官员和社区的支持。
12月23日,收购案传来最新消息,由于各方角力,负责审查的投资委员会(CFIUS)向总统拜登提交了“无法达成共识”的最终报告,这是极为罕见的,接下来将由拜登在15天内作出决定:是批准,还是否决。
日本制铁深知这笔收购是豪赌,如果赌赢了,将重构二战后世界钢铁产业的格局。
为了这场赌局,日本制铁不仅承诺美国人在董事会中占多数,还宣布再投资30亿美元建新厂,给员工发5000美元奖金,在保住现有4000多个工作岗位的基础上,再创造约5000个工作岗位。
还请来两任首相站台,前首相岸田访美时,特意邀请反对收购的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主席大卫·麦考尔夫妇出席国宴,现任首相石破茂刚当选,就给拜登写信,恳请批准收购案。
收到美国投资委员会的通知后,日本制铁联合美国制铁向即将离任的拜登施压,打出了最后一张牌:
“日本制铁成为收购方将增强美国的经济安全,日美可以在钢铁领域建立一个联盟,应对来自中国的竞争,我们相信总统能够做出正确的决定。”
【经验得失】
借助持续不断的海外投资,日本企业对冲了国内的资产负债表收缩,让日本得以在“失去的30年”里依然保持经济总量平衡和社会稳定。
截至2023年底,日本的对外净资产为471.3061万亿日元,比2022年底增长12.2%,连续5年创下新高,约等于其2023年GDP的80%,相当于在海外再造了一个日本。
这既是日本在历经“失去的30年”后仍能留在牌桌上伺机翻盘的筹码,也是日本应对经济动荡时最厚实的安全垫。
但其中很多收购,也付出了极为高昂的代价。
日本城西国际大学教授松本茂多年从事海外并购研究,还曾担任过汇丰投资银行本部长,据他统计,日本在1985年-2001年的海外并购中,只有8%是成功的。
1985年买下洛克菲勒大厦时,三菱地产可谓意气风发,但急速升值的日元和低迷的美国房地产市场让他们猝不及防。
1995年,受到洛克菲勒大厦项目的拖累,三菱地产出现了公司史上首次赤字,只能痛下决定,放弃为期100年的经营合同,以3.08亿美元的价格,搭上8亿美元债务,将它卖回给洛克菲勒集团,整个并购损失超过10亿美元。
时任三菱地产财务负责人高木茂说:“公司业绩急剧下降,连三菱自己都维持不了100年,洛克菲勒大厦的100年合约成了泡影。”
最近十几年,日本产业界一直在检讨、优化对外收购的策略,以免重蹈覆辙。
摩根大通日本并购部门负责人就介绍,日本企业现在会根据产业的不同选择并购对象,比如高新技术要聚焦能提供大平台的欧美发达国家;对于消费行业,则要优先考虑人口基数大的新兴市场;同时,并购之后还要避免因语言交流,以及日企不善变通的决策方式等导致的管理问题。
另一方面,每当收购遇阻时,日企也会从成功的案例中吸取经验。
稻盛和夫曾在演讲中谈到,海外收购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和魂洋才”。
稻盛和夫创办的京瓷在1990年收购了美国大型电子零部件企业AVX,然后通过AVX收购了来自美国、欧洲、亚洲的11家企业,推进了业务的全球化。
收购完成后,京瓷引进了快速决策,废弃了年功序列等一系列不被外国人理解的“习惯”,截至2019年,AVX的销售额增长至4倍,利润增长至19倍。
2024年最后一个月,日本的海外买买买仍未停歇。
12月11日,日本生命保险公司宣布以82亿美元收购在美国和澳洲开展人寿保险业务的“Resolution Life”,是日本保险行业至今为止最大规模的收购。
对于这笔价值1.2万亿日元的收购,日本保险业相关人士评价道:“日本生命终于拿出真本事了,他们把2026年的收购预算都用上了。”
现在的日本,从首相到企业,都在瞄准海外的优质资产,并购再并购,买入再买入。
野村证券全球并购负责人清田亮说:
“2024年,将被人们铭记为日本再次并购世界的开端之年。”
——END——
欢迎关注【华商韬略】,识风云人物,读韬略传奇。
版权所有,禁止私自转载
部分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涉及侵权,请联系删除
開端之年。
文 | 華商韜略 東木褚
2023年12月,日本製鐵向有120年曆史的美國鋼鐵發出了149億美元的收購要約。
美國鋼鐵被稱爲「美國工業化的象徵」,建造了包括聯合國大廈在內的象徵性建築,它的創建者是「世界鋼鐵大王」安德魯·卡內基和「美國金融業教父」約翰·摩根。
可想而知,收購難度很大,但日本人志在必得。
【買下世界】
日本第一次掀起海外併購潮是在美、日、英、法、德簽訂廣場協議的1985年。
那一年,受內外多種因素的影響,在時任首相中曾根康弘的推動下,日本把經濟政策從「貿易立國」調整爲「海外投資立國」。
對內,日本經濟發展勢頭強勁,汽車、半導體等行業位居世界前列,手握巨額資金儲備;對外,貿易順差持續擴大,爲了減輕與美國和歐洲的摩擦,日本決定發起海外投資,把產能轉移到美國等地,繞過貿易壁壘。
1985年-1991年,日本的海外投資總額達4000億美元,是全世界最大的對外直接投資國。
日本企業超過500億日元的海外併購有21起,主要集中在發達國家的金融和房地產領域,其中17起的併購對象來自美國,3起出自英國。
其中典型案例包括,三菱地產以13.73億美元收購洛克菲勒中心,索尼以34億美元收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日本季節集團2880億日元收購有數百年曆史的英國洲際酒店。
▲索尼收購哥倫比亞電影公司的新聞
在這波海外併購潮中,日資買下了全美國10%的不動產。
泡沫經濟崩潰後,日本經濟陷入漫長的蕭條,期間海外投資逐漸轉向東亞和東南亞的新興市場,投資規模遠不及1990年代。
2012年,日本股市衰退到8000點,再次上臺的安倍把擺脫通貨緊縮作爲首要課題,強烈呼籲「無限度、無限期」的經濟刺激政策,但遭到時任日本央行行長白川方明的反對。
白川方明有「泡沫經濟危機吹哨人」之稱,經歷過泡沫經濟的崩潰,行事謹小慎危。
爲了說服白川,安倍請出了自己的經濟顧問、耶魯大學教授浜田宏一,同時也是白川的經濟學導師,浜田給白川寄了一本自己的著作,但白川把書退了回去,說自己掏錢買。
眼看軟的不行,浜田喊話白川:「有人只關心控制金融風險,不關心經濟衰退給國民生活帶來的疾苦。」
安倍也直接施壓,「如果日本央行不聽從,我們會修改法律,制定適合的政策,讓央行同意通脹目標。」
最終,白川辭職,支持「安倍經濟學」的前亞洲開發銀行總裁黑田東彥接任,一干就是10年。
在「大規模量化寬鬆」「擴大財政支出」「推動日元貶值」等措施的刺激下,日企開啓了第二次海外併購潮。
與1980年代不同的是,日資不再追求高樓大廈,而是聚焦在醫療、通信以及基建等領域,目標是幫助日企進入新市場,提高全球競爭力和拉動內需,對外投資規模相比泡沫經濟破裂後的1996年翻了八倍:
其中多項交易都創造了紀錄,比如2014年日本飲料巨頭三得利以160億美元收購美國威士忌廠商Beam,是近年來酒類行業中最大的收購案之一,三得利由此成爲全球第三大蒸餾廠。
當年剛上任的三得利CEO新浪剛史表示,「我的任務,是使三得利成爲真正的全球性公司,所以收購仍會繼續。」
還有軟銀在2016年掏出320億美元收購英國芯片設計公司ARM,創下了亞洲在英國的投資紀錄。
雖然ARM的聯合創始人赫曼·豪薩對交易並不滿意,他說:「對我個人和英國的科技界來說,將ARM賣給軟銀是件傷心的事情。」
但孫正義還是如願得到了ARM,他當時的設想是建設物聯網,如今更改爲佈局AI戰略。
再有2018年武田製藥斥資600億美元收購愛爾蘭製藥巨頭shire,成爲21世紀以來製藥行業的最大收購,武田藥品從全球第19大製藥商躍升到了第11位。
這幾筆收購案背後,都有金融集團的背書,三菱東京、三井住友、瑞穗等日本三大銀行成立了海外併購營業部,專門爲日企提供資金和法律服務,三得利獲得了三菱東京銀行的融資擔保,武田製藥600億美元收購資金的一半都來自三井住友銀行的短期貸款。
安倍之後,日本首相接連換了三任,但海外投資的腳步沒有放緩,爲了彌補「失去三十年」錯過的機會,日本又在後疫情時代發起了新一輪的海外併購。
【捲土重來】
2021年以來,日本企業參與的併購已連續3年每年超過4000項,是1985年以後的最高水平,最顯著的趨勢是獲取新技術和新產品,實現產業升級。
進入2024年,日本股市終結了35年的「漫長失去」,日經指數刷新了1989年12月以來的歷史最高點,手握大量現金的日本企業更進一步向海外發起併購攻勢。
美國大型投資公司KKR的聯合創始人George Roberts對年輕員工說:「要想和別人拉開差距,就去學日語吧。」
一時間,日本彷彿回到了要買下美國的1990年。
1月,日本車用芯片巨頭瑞薩電子打響了2024年日本海外併購的頭炮,以3.39億美元收購美國氮化鎵功率半導體供應商Transphorm。
2002年成立的瑞薩電子是日立、三菱電機和NEC三家公司的半導體業務合併而成的聯合體,也是目前爲數不多在世界半導體界舞臺上有競爭力的日本公司,承載了日本振興半導體產業的希望。
據瑞薩電子發佈的信息,收購Transphorm能爲他們擴充第三代半導體的產品陣容。氮化鎵(GaN)是第三代半導體的關鍵材料,與傳統硅材料的半導體相比,具有更出色的功率效率。
2月,瑞薩又馬不停蹄地以59億美元收購了澳大利亞設計軟體提供商Altium,這也是迄今日本企業對澳大利亞上市公司最大的一筆收購。
Altium成立於1985年,是世界老牌的PCB(印製電路板)設計工具提供商,2021年美國軟件巨頭Autodesk以40億美元向他們發出過收購要約,但被其以價格過低爲由拒絕了。
獲得Altium先進雲平台的瑞薩,能在雲上完成所有的電子設計。
在被問到如何通過收購帶領企業走出低谷時,瑞薩電子社長柴田英利表示:
「收購可以有多種目的,比如『購買缺少的技術』『獲得技術種子』『拓寬市場』等,但必須事先明確併購這家公司的目的是什麼。」
瑞薩電子憑藉海外收購實現了強勁增長,目標在2030年成爲全球前三的嵌入式半導體方案供應商。
2024年讓人印象深刻的日本海外併購還有積水建房(Sekisui House)以49億美元與美國住宅建築公司M.D.C. Holdings達成收購協議,並有望成爲美國第五大建築商,以及日本航運巨頭商船三井宣佈全面收購全球最大敞口船航運公司Gearbulk Holding。
當然,最受關注的,當屬被堅定推進的日本製鐵收購「美國工業化的象徵」美國鋼鐵。
目前,日美雙方已經談判了一年時間,雖然白宮一直持反對態度,但獲得了鋼鐵工人、地方官員和社區的支持。
12月23日,收購案傳來最新消息,由於各方角力,負責審查的投資委員會(CFIUS)向總統拜登提交了「無法達成共識」的最終報告,這是極爲罕見的,接下來將由拜登在15天內作出決定:是批准,還是否決。
日本製鐵深知這筆收購是豪賭,如果賭贏了,將重構二戰後世界鋼鐵產業的格局。
爲了這場賭局,日本製鐵不僅承諾美國人在董事會中佔多數,還宣佈再投資30億美元建新廠,給員工發5000美元獎金,在保住現有4000多個工作崗位的基礎上,再創造約5000個工作崗位。
還請來兩任首相站臺,前首相岸田訪美時,特意邀請反對收購的美國鋼鐵工人聯合會主席大衛·麥考爾夫婦出席國宴,現任首相石破茂剛當選,就給拜登寫信,懇請批准收購案。
收到美國投資委員會的通知後,日本製鐵聯合美國制鐵向即將離任的拜登施壓,打出了最後一張牌:
「日本製鐵成爲收購方將增強美國的經濟安全,日美可以在鋼鐵領域建立一個聯盟,應對來自中國的競爭,我們相信總統能夠做出正確的決定。」
【經驗得失】
藉助持續不斷的海外投資,日本企業對沖了國內的資產負債表收縮,讓日本得以在「失去的30年」裏依然保持經濟總量平衡和社會穩定。
截至2023年底,日本的對外淨資產爲471.3061萬億日元,比2022年底增長12.2%,連續5年創下新高,約等於其2023年GDP的80%,相當於在海外再造了一個日本。
這既是日本在歷經「失去的30年」後仍能留在牌桌上伺機翻盤的籌碼,也是日本應對經濟動盪時最厚實的安全墊。
但其中很多收購,也付出了極爲高昂的代價。
日本城西國際大學教授松本茂多年從事海外併購研究,還曾擔任過匯豐投資銀行本部長,據他統計,日本在1985年-2001年的海外併購中,只有8%是成功的。
1985年買下洛克菲勒大廈時,三菱地產可謂意氣風發,但急速升值的日元和低迷的美國房地產市場讓他們猝不及防。
1995年,受到洛克菲勒大廈項目的拖累,三菱地產出現了公司史上首次赤字,只能痛下決定,放棄爲期100年的經營合同,以3.08億美元的價格,搭上8億美元債務,將它賣回給洛克菲勒集團,整個併購損失超過10億美元。
時任三菱地產財務負責人高木茂說:「公司業績急劇下降,連三菱自己都維持不了100年,洛克菲勒大廈的100年合約成了泡影。」
最近十幾年,日本產業界一直在檢討、優化對外收購的策略,以免重蹈覆轍。
摩根大通日本併購部門負責人就介紹,日本企業現在會根據產業的不同選擇併購對象,比如高新技術要聚焦能提供大平台的歐美髮達國家;對於消費行業,則要優先考慮人口基數大的新興市場;同時,併購之後還要避免因語言交流,以及日企不善變通的決策方式等導致的管理問題。
另一方面,每當收購遇阻時,日企也會從成功的案例中吸取經驗。
稻盛和夫曾在演講中談到,海外收購取得成功的原因是「和魂洋才」。
稻盛和夫創辦的京瓷在1990年收購了美國大型電子零部件企業AVX,然後通過AVX收購了來自美國、歐洲、亞洲的11家企業,推進了業務的全球化。
收購完成後,京瓷引進了快速決策,廢棄了年功序列等一系列不被外國人理解的「習慣」,截至2019年,AVX的銷售額增長至4倍,利潤增長至19倍。
2024年最後一個月,日本的海外買買買仍未停歇。
12月11日,日本生命保險公司宣佈以82億美元收購在美國和澳洲開展人壽保險業務的「Resolution Life」,是日本保險行業至今爲止最大規模的收購。
對於這筆價值1.2萬億日元的收購,日本保險業相關人士評價道:「日本生命終於拿出真本事了,他們把2026年的收購預算都用上了。」
現在的日本,從首相到企業,都在瞄準海外的優質資產,併購再併購,買入再買入。
野村證券全球併購負責人清田亮說:
「2024年,將被人們銘記爲日本再次併購世界的開端之年。」
——END——
歡迎關注【華商韜略】,識風雲人物,讀韜略傳奇。
版權所有,禁止私自轉載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絡
如涉及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