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vb動脈網
2024年12月19日,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批准了全球首個真正的組織工程產品—Humacyte公司的SYMVESS組織工程血管(6毫米內徑)上市,該產品第一個適應證用於下肢動脈外傷需急診血運重建的成人患者,從而避免截肢,包括用於車禍、槍傷、爆炸傷和工業事故等多種類型的創傷。
未來,這種組織工程血管可擴充更多適應證,包括慢性腎功能衰竭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建立、頸動脈血管重建、下肢動脈粥樣硬化以及冠狀動脈搭橋術等。
小口徑(內徑≤6mm)人工血管是最近國內醫療器械研發和創新的熱點之一,雖然中國市場並不缺乏高分子材料人工血管,例如膨體聚四氟乙烯(ePTFE)人工血管,但ePTFE小口徑人工血管兩大缺陷50年以來一直無法解決:一是因生物相容性差,管腔無法內皮化、易形成血栓,遠期通暢率低;二是血管植入人體內後機體細胞無法長入,管壁無法重構,臨牀使用中特別是透析通路容易感染。
這兩大缺陷嚴重影響臨牀效果,尤其對於國內現狀,ePTFE血管植入手術完成後一些患者還未出院就發生急性血栓堵塞,導致醫生和患者對該類產品的畏懼和不信任,同時也大大增加醫療支出,而在美國醫保雖能保證支付,但也成爲嚴重的經濟負擔。
組織工程人工血管優勢在於:因具有獨特的再生特性,植入體內血管管腔可快速內皮化、管壁再細胞化,從而極大提高遠期通暢率,並可抵抗感染。
其體內再生主要機制如下:組織工程人工血管是由種子細胞與可降解聚合物管狀材料體外培養獲得,植入體內3-6月後管腔完全內皮化,而內皮細胞是人體血管管腔防止血栓形成最重要的結構;同時,管壁周圍的人自體間充質幹細胞會遷移到管壁,在血管搏動流條件下自然分化成爲血管平滑肌細胞,從而在人工血管植入體內6月左右再生成和自體動脈一樣的新生動脈。
這一產品的獲批在組織工程與再生醫學領域具有革命性意義,它是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該技術概念被提出以來,首個成功商業化的產品。
展望未來,組織工程技術的發展潛力巨大,預計將帶來更多再生醫學產品,如組織工程心臟瓣膜、組織工程角膜、組織工程軟骨、組織工程氣管等,在多個領域帶來顛覆式變革。
三十年探索體外「長」血管
組織工程人工血管發展關鍵里程碑
組織工程人工血管研發從上世紀90年代開始。1995年Humacyte創始人、美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醫學院院士、耶魯大學醫學院麻醉系、生物工程系教授Laura Niklason博士在哈佛大學和MIT進行博士後研究。Laura Niklason博士作爲麻醉醫生在醫學院心外科ICU實習時了解到,心外科醫生只能利用患者自體血管包括大隱靜脈作爲橋血管進行心臟搭橋手術。
上世紀80、90年代美國每年有超過80萬台心臟搭橋手術,外科醫生需採用從患者大腿根部一直到踝關節內側手術切口來獲取大隱靜脈進行搭橋。這種手術對患者來說極其痛苦,又帶來多種術後併發症,臨牀上又缺乏可用的人工血管替代品,這一臨牀需求激發了Laura Niklason博士研發小口徑人工血管的決心。
全球多家知名人工血管企業如戈爾、巴德等,採用傳統技術開發出內徑3.5mm、4mm內徑帶抗凝塗層的ePTFE人工血管用於心臟搭橋,但始終無法突破材料學限制,導致人工橋血管血栓形成和堵塞,危及患者生命,美國心臟外科專業學會在上世紀80年代就禁止該類產品臨牀使用,小口徑人工血管開發因此一直停滯不前。
面對這一挑戰,Laura Niklason博士決定採用經典組織工程技術在體外培養血管——讓血管在實驗室中「生長」出來。組織工程技術爲人工血管的體外培養提供了革命性的新方法:通過將種子細胞接種於管狀可降解生物材料上,在體外構建出形態和性能接近人體天然血管的組織工程血管。
組織工程血管在植入人體後,一定時間內人自體細胞包括血管內皮細胞和血管平滑肌細胞重構組織工程血管,形成和自體動脈一樣的新生動脈,極大提高血管通暢率及血管性能。組織工程人工血管的材質本質上是人體血管膠原蛋白爲主的脫細胞基質產品。相比於高分子材料,因具有優異生物相容性,可極大提高血管遠期通暢率,並能夠抗血栓形成、抗感染、抗鈣化、抗血管內膜增生。
組織工程血管工藝流程圖 圖片來源:海邁醫療科技(蘇州)有限公司
從科幻到現實,突破三大技術壁壘
組織工程人工血管的商業化之路,是一段長達三十年的探索之旅。將實驗室的創新成果轉化爲市場上的產品是一個充滿挑戰和突破的故事。
理想的組織工程人工血管需滿足多項關鍵技術指標和性能。首先,它必須具備出色的力學性能,以確保植入體內能夠承受身體血流壓力及變化。高分子材料在加工時可以比較容易展現出滿足臨牀需求的力學性能,組織工程人工血管要達到這點頗具難度;其次,組織工程血管要有自我再生和修復能力,在植入體內後形成和自體動脈一樣的新生血管;最後,生產成本也是一個不可忽視的因素。Cytograft公司經過20多年研發,開發出一款採用自體種子細胞無支架培養的組織工程血管並進行了10例臨牀試驗,但生產一批血管耗時7-9月,每根生產成本1.5萬美元,高昂的成本使得商業化不可能,公司於2015年停止運營。要實現這些理想性能,必須跨越多個技術壁壘。
組織工程血管三個經典要素:可降解支架材料、種子細胞、生長因數和培養條件。每一個環節都面臨着高難度的技術挑戰。可降解支架材料需要精確控制其降解速度,以適應培養環境變化;種子細胞來源和質量同樣關鍵,因爲種子細胞傳代次數有限,這對於持續的工業化量產提出了更高要求;最後,在短短兩個月內模擬出血管發育生長全過程(好比胎兒體內發育),是一個對生長因數和培養條件精確度和控制要求極高的過程。
業內人士指出:「Humacyte之所以能夠成爲全球第一個產品獲批的企業,關鍵在於選擇了正確的技術路線,並解決了量產技術難題。傳統組織工程技術生產出帶活細胞的血管,不能常溫保存和交通,需要液氮低溫保存運送到手術室,成本高昂,無法滿足臨牀『即需即用』要求,也因爲保留活細胞而具有免疫原性,因此商業化挑戰極大。Humacyte有效解決了這些量產難題,將帶活細胞的血管脫細胞處理保留細胞外基質,無需液氮保存並可轉運到手術室,將生產、儲存、交通和使用成本控制在合理範圍!」
在國內,人工血管企業發展勢頭強勁,多家企業正積極投身於相關技術的研發之中。中國在人工血管的研發上採取了雙線並行的策略:一方面,致力於開發聚合物人工血管,以實現對現有進口產品的國產化替代;另一方面,積極推進新一代組織工程血管的研發,以期在高端醫療領域取得突破。小口徑人工血管的研發企業包括海邁醫療、領博生物、上海暢迪等。據調查海邁醫療是國內唯一一家對標Humacyte技術路線的企業,該公司專注於開發和生產小口徑組織工程血管,2024年9月已啓動臨牀試驗。
全球部分上市和在研小口徑人工血管
商業化有四大場景
組織工程血管獲批預示着巨大的商業潛力。在醫學領域,人工血管的應用場景廣泛,包括但不限於:創傷手術中的血管替換、慢性腎衰血液透析血管通路建立、下肢動脈粥樣硬化和冠脈搭橋手術,以及人工生物胰腺。這些場景中,存在大量未被滿足的臨牀需求。
組織工程人工血管首個獲批適應證聚焦於下肢動脈外傷血管替換,這一領域在美國市場有望迅速增長。據統計,美國每年約有7.2萬例外傷血管置換開放手術,這得益於美國成熟的創傷救治體系,美國已建成四級創傷治療體系,覆蓋超過580家創傷中心,這一市場前景廣闊。美國商業保險大力支持創新醫療技術(New Technology Add-On Payment,NTAP),一旦有更優產品獲得FDA批准,患者將優先獲得商業醫保支付的更優治療。考慮到中國龐大的人口基數,外傷血管替換的需求同樣巨大,市場潛力不容小覷。同時,全球地緣政治緊張,對小口徑人工血管的戰前儲備或使用需求增加,因此亟待國產化替代。
組織工程人工血管另一有着巨大臨牀需求的適應證是慢性腎透析動靜脈血管通路。根據2024JAMA一項報道數據顯示,全球有超過350萬人正在接受維持性腎透析治療,其中約90%選擇血液透析,2021年美國54萬註冊患者接受維持性血液透析。我國全國血液透析病例信息登記系統(CNRDS)數據顯示,2012年我國血液透析註冊患者數量約20萬,2023年已達到91.6萬,其中最近幾年每年新增患者數量超過16萬例,凸顯組織工程人工血管在這一領域的巨大臨牀需求。
第三大應用場景是下肢動脈粥樣硬化。在外周動脈疾病方面,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數據,我國外周動脈疾病患病人數將從2021年的0.52億人增長至2030年的0.62億人,複合年增長率約爲2.1%;預計全球外周動脈疾病患病人數將從2021年的2.89億人增長至2030年的3.72億人,複合年增長率約爲2.8%。目前僅0.2%患者接受了血運重建治療,外周動脈介入手術逐年增加,但遠期效果以及許多患者本身不適合介入治療,組織工程人工血管有更高遠期通暢率及更好的臨牀效果,未來使用人工血管開放手術數量也會穩步增加。
第四大應用場景是冠脈搭橋手術。世界範圍內沒有商業化小口徑血管用於心臟搭橋,Humacyte於2024年11日在美國第100次AHA年會公佈3.5mm組織工程血管用於狒狒原位心臟搭橋模型的臨牀前數據,預計會很快啓動人體註冊臨牀試驗。2023年中國心血管外科手術和體外循環數據白皮書公佈我國冠脈搭橋年手術量超過7萬台,平均每位患者需要2.5根橋血管,因此,組織工程人工血管在心臟搭橋手術中將有廣泛的應用前景和巨大市場。
Humacyte產品獲得FDA批准上市後,股價應聲而漲。但是隨之而來也有分析師質疑組織工程人工血管商業化進程和市場規模。
從衛生經濟學角度來看,Humacyte公司SYMVESS人工血管不僅能顯著提高臨牀效果,而且大幅減少傳統ePTFE人工血管因血栓或感染導致的額外醫療支出。
海邁醫療科技(蘇州)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長、CEO邱雪峯教授表示:「2020年Humacyte創始人Laura Niklason在Nature Reviews Nephrology發表一篇論文,從衛生經濟學角度分析了組織工程人工血管的優勢。雖然ePTFE人工血管每根售價在1000-4000美元,僅透析通路人工血管感染一項美國每年需要額外支出約40億美元,而處理血管血栓形成、狹窄及其他併發症的醫療支出更遠遠高出這個數字;相比之下,Humacyte雖然每根定價2.5萬美元,但臨牀使用過程中總醫療費用會降低很多,獲得FDA批准前Humacyte就已獲得由U.S. Centers for Medicare &Medicaid Services (CMS)頒發的ICD-10-PCS 4個醫保編號。」
人工心臟瓣膜將是下一個突破點
組織工程人工血管的創新不僅在於其對傳統聚合物人工血管的替代,更在於其卓越的生物相容性和自我修復與再生能力,這爲其在多種醫療場景中的應用開闢了新可能。
業內人士指出:「在組織工程人工血管領域取得突破之後,組織工程下一個重大進展預計將出現在人工心臟瓣膜領域!」
目前人工心臟瓣膜主要分爲人工機械瓣和人工生物瓣。人工機械瓣瓣葉材料爲熱解碳,生物相容性差,儘管使用壽命可達50年以上,但需終身服用華法林抗凝治療,而華法林抗凝需要經常監測,併發症多,嚴重時導致血栓或大出血,危及患者生命。人工生物瓣瓣葉材料則由無活性的牛心包或豬心臟瓣膜製成,生產工藝採用化學交聯處理後易鈣化而導致瓣膜衰敗,使用壽命約10-15年。這兩種人工心臟瓣膜在體內均缺乏自我再生和修復能力。
與之相比,組織工程人工心臟瓣膜具有獨特的自我修復和再生能力,能夠實現瓣葉表面內皮化和瓣葉內部再細胞化,無需長久抗凝治療,瓣葉在植入體內後再生成活組織,可顯著延長瓣膜使用壽命,而且無需終身抗凝治療。
Humacyte研發管線中,另一個值得關注的方向是組織工程人工血管作爲胰島移植載體治療I型糖尿病。科學家們一直在探索通過細胞療法實現I型糖尿病的完全治癒,最近福泰製藥(Vertex)針對I型糖尿病開發幹細胞療法VX-880已進入3期關鍵臨牀試驗,但幹細胞分化胰島缺乏良好移植載體,Humacyte組織工程人工血管生物胰腺已完成狒狒靈長類大動物臨牀前研究。
Humacyte人工胰腺產品示意
Humacyte進一步與美國青少年糖尿病研究基金會(JDRF)合作,利用組織工程人工血管作爲胰島細胞移植「載體」,將血管植入動脈和靜脈之間,體內再生成完整有功能的生物胰腺,有效調節患者血糖,無需長期注射胰島素。
歷經三十年多年,組織工程技術從實驗室到商業化,其間不乏曲折與彎路,「盡是淚水與擁抱」!未來,期待組織工程技術開啓再生醫學新篇章,引領組織工程人體組織和器官再生技術革命!
Vacanti和Langer實驗室部分成員合影(1995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