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紅餐網
2025年,已經到來。
每到這個時候,一批企業都在忙着做年終總結以及明年的規劃。很容易猜到,今年總結「難看」的餐企不在少數。
但根據國家統計局發佈的數據來看,今年前11個月,全國餐飲收入50169億元,同比增長5.7%,加上暫未公佈的12月餐飲收入數據,大概率上,2024年全國餐飲收入的基調最終會定格爲「漲」。
表面熱乎乎,內裏冷熱不均,宏觀數據展示的表象,到了微觀層面,實則各有各的困擾。
面對已經到來的2025,餐飲人還能怎麼辦?我們試圖從過去一年餐飲業發生的重大變化上,捕捉一些未來餐飲業的市場輪廓與發展方向。 望與大家共勉!
餐飲業的2024:掙扎破「卷」,尋找新的增長抓手
2024年,從整個行業層面來看,「卷」已經成爲常態。落到企業端,打破內卷,尋找新增長路徑,也幾乎成爲最重要的經營課題。
1、擠泡沫,「內卷」成爲新常態
過去一年,餐飲行業開、關店同時創新高,供給過剩成爲行業共識,由此也引發了卷價格、卷產品、卷品類、卷加盟等一系列內卷現象。
價格的內卷最爲明顯,從年初開始,價格戰的氛圍就在整個餐飲業蔓延,「全線降至9.9元」「窮鬼套餐」「價格回到N年前」……各類低價競爭,無止無休。確實,降價能幫助品牌吸引更多對價格敏感的消費者,但以低價換銷量,也意味着利潤變少,甚至賠本賺吆喝。
△圖片來源:紅餐網 攝
長期沒有合理的利潤,產品就沒有品質保證,品牌就沒有創新動力,更無從談論服務,最終大家就在「低水平的價格戰」裏惡性循環。
產品層面的內卷,以酸湯爲例,從成爲焦點,到酸湯火鍋店爭相開出,再到川渝火鍋、毛肚火鍋店、魚火鍋店、創意火鍋店,集體上新貴州酸湯鍋底,酸湯幾乎已成爲火鍋店標配。而後,不少水餃店、麪店、正餐店也開始「湊熱鬧」,連咖啡品牌都嗅到了這股「酸湯」味,推出了一系列酸湯產品,比如酸湯水餃、酸湯海鮮等。
從平價到高端,從火鍋到其它跨界而來的選手,都開始佈局酸湯,酸湯對消費者的吸引力也就自然會減弱。任何一個品類火了,都會吸引大量創業者和品牌的進入,不排除有部分人能踩中風口,實現產品創新。但從整個行業層面來看,如果只是跟風、模仿,低效的混戰,反而會縮短品類的壽命,一些本可以有更長生命週期的品類,也會因爲短期炒作的手法和群起而攻之的動作,最後變成「短命鬼」。
經營層面,擴大加盟商規模、卷加盟也是2024年餐飲業比較明顯的表現。昔日堅守直營的標杆品牌們紛紛轉向了加盟。已經在加盟領域扎根的品牌也開始紛紛降低加盟門檻,調低對投資費用、門店面積和門店形式的要求,開通定向點位加盟,甚至推出「0加盟費」計劃……
開放加盟,搶奪更多加盟商,對品牌而言會帶來一定利好,比如更多的門店數量,更強的規模效應,更快速地攻入下沉市場。但伴隨餐飲加盟市場的競爭越來越激烈,那些符合條件的加盟商,也要開始不夠用了。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事實上,內卷並不只存在於餐飲行業,如今的大部分行業都在卷。著名媒體人、財經觀察家秦朔表示,以我們的國情(人口多、資源弱、後發國家)和民情(勤勞、耐勞),在現階段乃至今後很長時間,都不太可能「溫良恭儉讓」地參與競爭。所以,大部分行業都在卷,越來越卷,這種情況會長期延續。
2、繫緊鞋帶,向下升級、向外擴散
當內捲成爲行業常態,很多餐飲人的心態,包括品牌的經營策略上也在發生一些轉變。
比如,上半年的快速擴張,以及給予加盟商補貼鼓勵多開店策略,到了下半年,就變成了少開店、主動關店。
喜茶被曝調整加盟政策,不僅限制了新增門店,還鼓勵加盟商閉店。
被譽爲「輕乳茶四小龍」的茶話弄在一封內部信中提到:「即將跨越千店規模之際,我們決定先停一停,把鞋帶繫緊。」
一向以「愛折騰」而聞名的賈國龍也公開表示,不掙錢的、現金流爲負的店要堅決關掉,西貝就是採取這樣的策略,並強調當下要學會「貓冬」。
連鎖品牌紛紛踩剎車,變得愈發審慎、冷靜,但這也並非意味着「躺平」。
2024年,很多餐飲品牌還在積極尋找新的增長抓手,比如「下沉」和「出海」。
曾經「高高在上」的星巴克,如今幾乎已成爲縣城標配。業績顯示,2024財年,星巴克中國有一半的新增門店都位於低線城市(三線及以下城市),再往下一步,就差開到村裏去了。
肯德基、麥當勞等巨頭也在加速向低線城市滲透。還有那些純直營品牌開放加盟,也被業內認爲是在爲加碼下沉市場做準備。
縣城貴婦、縣城婆羅門正在複製一線中產生活,大城市和小縣城的消費邊界逐漸消融。縣域市場的巨大消費潛力,再加上縣城本身的低房租、低人工等因素,未來可能會吸引越來越多餐飲品牌加速「向下」。
除了向下拓展,出海也是過去一年裏,很多餐飲品牌積極探索的方向。2024年,中餐品牌出海熱情空前高漲。海底撈首次進駐了中東市場,在阿聯酋開設了海底撈門店;奈雪的茶在馬來西亞開出首店;紫燕百味雞佈局澳洲;霸王茶姬香港首店落地;楊國福麻辣燙加速出海,重倉東南亞;新榮記海外首店在日本東京正式落地;小龍坎海外門店數量已達到70多家……
不少業內觀點認爲,中餐出海已具備「天時、地利、人和」,2024年,亦成爲中餐出海的衝刺年。
綜合來看,品牌層面,2024年無論是進行戰略收縮,修煉內功,還是向下、向外探索,都是根據市場變化在做調整,這是一種能力。那些在不確定環境中能較快恢復且穩定增長的品牌,往往都會在調整這件事上做得比較徹底。
畢竟,餐飲業已經徹底變了!
可能更糟糕的2025年,餐飲業需要一些「新」意
進入2025年,公衆消費信心可能仍然不足,被不確定性因素和突發性事件包裹會是大概率事件。不少餐飲老炮也預測:2025年,尤其是上半年,會比2024年還要糟糕。
那麼,作爲餐飲從業者,生意還能怎麼做?能從哪些方向上調整,更好地適應市場?我們也總結了一些頭部餐企的做法,並結合整個大消費領域裏的一些創新思路,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啓發。
1、挖掘新需求:不同人群的消費信心和偏好不同,催生不同類型的機會。
最近兩年,我們一直在說餐飲消費已經進入拼多多時代,因爲消費者在花錢方面變得越來越保守、理性了,他們會開始回歸真需,對繁多款式和低劣質量免疫,回歸消費的本質。消費者更加理性,消費信心缺失,進而也導致了餐飲消費需求的不足。
但如果深挖會發現,某些細分人群的消費信心還很強,需求有待進一步挖掘。
比如家庭客群, 有一定的財富積累,消費力穩定。過去怎麼吃,現在大概率依然怎麼吃,甚至要吃得更好。怎麼更好?更寬敞的用餐空間、溫馨的環境,以及口味較爲豐富的菜品,都能讓家庭客群有更好的體驗。
另外,要做好家庭客群生意,必須要守住兒童消費。並不是說兒童客群產生了多大收益,而是因爲兒童能帶動家庭客流。
「再苦不能苦孩子」「大人可以湊合吃,小孩不能將就」……是中國家庭很普遍的育兒觀念。所以提供兒童餐,打造兒童喜歡的用餐場景,會有助於品牌吸引家庭客群。西貝、九毛九、老鄉雞等品牌近些年都在加碼兒童餐,無外乎這麼個理。
△圖片來源:西貝
再比如,銀髮人群。 根據《銀髮經濟藍皮書:中國銀髮經濟發展報告(2024)》的測算,目前中國銀髮經濟規模在7萬億元左右,約佔GDP的6%。
這部分人群是一個需求獨特的「差異化」市場。滿足這部分人群的需求,需要提供更有營養、保健養生,更易消化咀嚼的食物,甚至提供專門的老人配餐服務……
還有一些更爲細分,因圈層愛好聚集在一起的人群,比如:二次元消費群體、養寵人群等。就拿養寵人群來看,中國寵物經濟產業規模不斷擴增,人寵相處模式已逐漸從「主從關係」向「家人陪伴」角色轉變。品牌如果能投「毛孩」之所好,自然就能吸引毛孩爸媽來店消費。
需求決定供給,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消費信心和偏好,深挖這些需求,或許就能衍生出一些新的機會點。
2、提供新供給:打造差異化性價比產品,讓對手抄不了「作業」。
產品,是餐飲企業安身立命的根本,不斷提升產品力,品牌才能實現復購,擺脫行業同質化的困境,擁有更長的生命週期。
那麼,什麼樣的產品更有競爭力?從當前大衆的餐飲消費習慣來看,兩類偏好較爲明顯——一種是體驗偏好,另一種是價格偏好。所謂體驗偏好,就是追求極致的產品品質和差異化;價格偏好則指更低的價格、更好的便利性。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總結下來也就是,具備差異化、性價比的產品對消費者的吸引力更強,更具競爭力。
差異化本身是一個很大的概念,也沒有一招鮮的手段,需要品牌根據自己的品牌邏輯不斷去優化、改良。海底撈、熊喵來了深挖地方食材,民間糧倉對川渝兩地土菜進行升級, 都是產品差異化的表現。
使用更豐富的食材、挖掘經典美食典籍、採用古法烹飪,製作出獨特風味的菜餚;打造更具文化屬性、治癒情緒的美食;再或者是挖掘諸如普洱菜、清真菜等一些更小衆的菜品……都是打造差異化產品的方法。
另外,多樣化的產品組合也是實現產品差異化的一種途徑。喜家德創始人高德福曾表示,品牌需要多場景的產品解決方案——多鉤子定律,因爲單一的產品線難以滿足顧客多樣化的需求。過去一年裏,很多傳統餐飲門店改成自助餐模式,本質上也是在使用多鉤子定律,用多樣化的產品來支撐更多場景、更多時段衍生出的不同需求,從而提高顧客的到店頻次。
一般來說,門店提供的品類少,做標品,管理人效會更高。相反,做複雜品類、多品類,會拉低門店的人效。但換個角度,複雜品類能做好,還能把複雜品類的人效提高,那產品力自然就是其它對手很難企及的。
再來看性價比,進入減量時代,餐飲人要摒棄暴利幻想,做到低價還能有利潤。想要提供有性價比的產品,企業層面要做到總成本領先。
本質上,總成本領先是設計出來的,是端到端全流程的優化,也是規模效應使然。同樣的效率,規模效應越強,固定成本就能攤薄;而同等的規模之下,效率越高,成本也會越低。所以說, 同樣的效率,拼規模;同等的規模,拼效率。
3、創造新模式/物種:「小輕新」的勝出概率更大,要去賺「別人看不到的錢」。
性價比的導向越來越明顯,會進一步促使規模效應更強的企業勝出。再加之,大體量餐企在面對外部不確定因素影響時有更強的抗風險能力,所以這些「大塊頭」未來勝出的機率自然會更大。
但這也並非意味着小規模/小店就完全沒有機會。
△圖片來源:紅餐網攝
新榮記的張勇說,以後開店,要做孤品。因爲發現這一輪環境變化裏,新榮記只開了一家店的城市,受影響最小。所以,原本榮袍(新榮記於2024年7月 新開的川菜概念店)的所在地,還想開「芙蓉無雙」(新榮記旗下湘菜館),但最後還是沒開。
所謂的孤品,或者是單店,船小好調頭,體量更輕,風險更低。更重要的是,小店/單店沒有大連鎖的批量化複製,反而會更具門店的差異化特色,形成「新」意,吸引消費者的目光。
這裏的門店差異化也有一些明顯的指向。根據《2024中國餐飲發展報告》,以前,人們對餐廳的關注,是傳統「五感」: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聊的,是「好不好吃?」,「色香味是不是俱全?」但現在,除了「五感」,還要有新「五感」:鬆弛感、原生感、存在感、社交感、氛圍感。
可以說,傳統「五感」是門店吸引消費者的根本,而錨定「新五感」則更能引發分享、口口傳播,消費粘性更強。
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利用門店的差異化特色來激發消費者的新鮮感,喚醒消費需求之外,連鎖品牌也有更高階的做法,比如從盈利模式上做調整,甚至是創造新的商業模型。
就拿這兩年爆火的山姆爲例,不同於單一的商超售賣產品模式,而是通過收取會員費、供應鏈優化、會員服務,以及銷售商品來獲利。其中,會員費又佔了其收入來源的大頭。
同理,餐飲品牌也可以打破「餐廳賣飯」的傳統玩法,不斷尋找新的賺錢角度。別人做產品,你可以做品牌;別人搭台擺攤,你可以在後台賺供應鏈的差價;別人賣產品,你可以賣會員;別人賺顧客的消費,你可以賺預期。
了不起的企業都是這樣的,往上拼,從差異的縫隙中突圍,拼出更大的天空,讓自己壯大,最後也會讓別人受益。
結 語
說到底,面對已經到來的2025,有些人充滿期待,但也有人還在迷茫、焦慮。
到底該怎麼辦? 與其焦慮未來,不如專注當下。懷着信念在各自賽道、各自領域持續探索、精進,用無數個微小但具體的日常,去支撐品牌經營的宏大敘事。
始終要相信, 現在蟄伏所付出的努力,在市場回到正軌後,終將獲得成倍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