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海底捞"不香了"? 市值暴跌近2500亿

海底撈"不香了"? 市值暴跌近2500億

中國基金報 ·  2021/06/15 05:37

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海底撈“不香了”?市值暴跌近2500億…

海底撈跌跌不休,今日股價一度跌超6%,自高點累跌57%,市值慘遭腰斬,盤中跌破2000億市值大關。

分析人士表示,海底撈目前面臨高估值和業績復甦不及預期的“雙殺”處境。

4個月跌去近2500億港元

6月15日,海底撈股價持續陰跌,盤中一度跌超6%,股價最低跌至37.05港元,創出新低,總市值則跌穿2000億港元,盤中最低跌至1964億港元。

截至收盤,海底撈跌幅有所縮小,下跌1.63%報39.15港元/股,最新總市值2075億港元。

而在今年2月15日,海底撈股價一度飆至85.8港元,總市值一度突破4500億港元,達到4547.4港元,距今天剛剛過去4個月時間。

較今年2月曆史最高價相比,海底撈今天收盤價已跌去54.3%,市值則蒸發超2472億港元。

與此同時,海底撈的火鍋底料提供商頤海國際跌2%,目前股價處於去年4月以來的低位,且較今年1月底的歷史最高價147.89港元已跌去64%。

海底撈暴跌背後,內資頻頻撤退,進入6月以來,內資持續減持,減持逾1000萬股。

兩年多暴漲250%

作為餐飲股龍頭、火鍋界的明星上市公司——海底撈,自2018年9月26日正式登陸香港資本市場以來,創造了餐飲行業的神話。

反映在二級市場表現上,此前這家被港股市場譽為“餐飲一哥”的明星公司,股價從起2018年上市至今實現了巨大的飛躍。

2018年10月29日,海底撈創下最低價15.274港元,此後逐級攀升,2019年初開盤海底撈股價為17.16港元,漲至今年2月16日創出歷史最高價85.8元,期間漲幅高達257.58%。

但今年其先後經歷了跳漲和跳水的大起大落,2月17日即為分水嶺,此後,海底撈就一路走低。

淨利潤暴跌近9成

股價走低背後,海底撈業績增長乏力。

公司財報顯示,2020年,海底撈營收為286億元,比2019年增長7.8%;全年淨利潤3億元,同比2019年下降86.8%。

分業務來看,海底撈2020年的餐廳收入為274.34億元,佔總收入的比重為95.9%,同比去年增長7.2%;外賣業務雖然增幅較大,達到60%,但佔比較低,全年收入7.2億元,營收佔比從去年的1.7%增長至2.5%。

由此而言,海底撈的全年營收增長,主要是由餐廳業務擴張驅動。

截至2020年年底,海底撈餐廳數為1298家,相比上年同期的768家增加了530家。其中1205家位於中國大陸,93家位於中國大陸以外14個國家和地區。

從2016年開始,海底撈門店擴張加速。與此同時, 其全年業績增長也駛入快車道。2018年和2019年,海底撈年度營收增速都接近60%。2020年,海底撈新開業544家門店,繼續刷新近年來新高。

然而即使海底撈近年來加速擴張,但淨利潤率卻逐年下跌。2016年,海底撈銷售淨利率為12.5%,2019年降至8.8%,到了2020年,則已經低至1%。

2020年,海底撈的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同比上漲9%,至122.61億元;員工成本同比增長21%,至96.76億元。

成本上升主要是由於業務擴張及抗疫所用的消殺類物料耗用增加。為應對成本上升,除更換自助小料外,海底撈還曾在2020年4月將部分菜品價格上調6%,但在引起輿論熱議後致歉,並將價格調回原水平。

平均翻枱率下降

對於公司全年淨利潤虧損,海底撈將其歸結為疫情影響。

2020年上半年,海底撈淨虧損9.65億元。也就是説,海底撈全年的盈利,主要是靠下半年掙回來的。

2020年由於疫情爆發,導致在一段時間內全國線下餐廳關閉及客流下降。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全國餐飲收入同比下降了16.6%。

海底撈去年上半年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也在於此。

翻枱率一直是海底撈引以為傲的資本,數字遠高於競爭對手2020年,海底撈的平均翻枱率從2019年的4.8次/天降為3.5次/天。

去年1月26日,海底撈宣佈暫停中國內地所有門店,直到3月12日起,才恢復首批85家門店的線下營業。下半年隨着疫情逐步得到控制,餐飲業經營回暖,海底撈隨之加快開店速度,因此下半年業績扭虧為盈。

食品安全問題纏身

在業績不佳的同時,海底撈還接連被曝出食品安全問題。

2020年7月12日,有消費者反映在山東濟南一家海底撈用餐時,在烏雞卷中吃出硬質塑料片。7月20日晚,海底撈在官方微博發佈道歉聲明。

2020年7月30日,海底撈火鍋杭州富春新天地店登上了杭州市市監局的“抽檢黑榜”,該店此次被“點名”的原因系其店內所使用的一批次筷子產品被檢出大腸菌羣。

此外,包括食品過期、未按要求儲存、庫房廚房衞生不達標等問題也時有發生,有十多家門店因各種食品安全問題被要求整改。

多家機構看好海底撈仍有3-6成漲幅

瑞信發表報告表示,海底撈、九毛九及呷哺呷哺股價自今年2月高位累跌54%、28%、68%,主要因為市場對翻枱率緩慢復甦等方面的憂慮。

瑞信同時補充,認同行業不穩定的復甦步伐對火鍋股今年上半年業績帶來影響,但認為市場反應過度,且預計下半年人流量會回恢復正常。

國元證券認為,海底撈的主業火鍋本身具備較強的社交屬性,客流恢復較為緩慢,疊加大量新店開出,這也導致恢復和翻枱表現弱於同行。

新開門店方面,2021年一季度海底撈新開門店150-200家,截至3月末,新簽約門店91家,已簽約但未開出的門店達500家以上。

海底撈儲備開業店數充足,預計2021年有望繼續保持快速擴張態勢,因此給予其63港元目標價,相較於現價約有30%上漲空間。

國信證券認為,2021年下半年餐飲業復甦趨勢明朗,海底撈逆勢擴張有望將奠定未來今年更高的業績增速。相比同業九毛九和呷哺呷哺的做法,海底撈顯然進取得多。

國信證券預期海底撈2021-2023年收入增速分別為55.3%/36.3%/29%;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別為1440%/41.9%/28.4%,給予其76.8港元目標價,相較現價有約60%上漲空間。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