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意外!三大国际巨头突然涌向超级赛道,什么信号?

意外!三大國際巨頭突然湧向超級賽道,什麼信號?

券商中國 ·  2021/06/27 19:43

燃料電池龍頭企業億華通6月25日晚間披露增發方案,擬募集資金不超2億元,將用於燃料電池綜合測試評價中心、補充流動資金。發行對象為UBS、北汽新動能、JPMorgan以及MorganStanley。其中UBS將認購36萬股,認購金額為8500萬元。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國際資本巨頭在燃料電池領域頻頻出手。港交所資料顯示,Schroders Plc於6月18日以16.1063港元/股增持燃料電池領軍企業濰柴動力H股306.6萬股,耗資4938.19萬港元,增持後持股比例升至10.12%。而在5月底,濰柴動力實施的130億超級再融資過程當中,UBS AG、JPMorgan以及Morgan Stanley也皆在列,其中UBS出資額超過11.8億元。

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令到國際局頭湧向中國燃料電池產業鏈?從市場規模來看,據日本富士經濟調查公司,到2030年燃料電池市場規模將達4.5萬億日元(摺合人民幣約2600億元),是2018年的22.6倍。從政策支持力度來看,中國和歐洲持續發力氫能源的勢頭非常猛,上海近期表示將建千億級別產業集羣。而隨後氫能示範城市羣落地有望加快。接下來,這口風的力度是否能夠超過鋰電呢?

國際巨頭湧向氫能頭部

6月25日晚,燃料電池龍頭企業億華通突然發佈公告稱,以簡易程序向特定對象發行股票預案,擬募集資金不超2億元,將用於燃料電池綜合測試評價中心、補充流動資金。發行對象為UBS、北汽新動能、JPMorgan以及Morgan Stanley。其中UBS將認購36萬股,認購金額為8500萬元。

億華通表示,本次發行完成後,該公司的資本實力進一步增強,有利於增強公司的償債能力,流動資金也得到進一步充實。隨着本次募集資金投資項目的順利實施以及募集資金的有效使用,項目長期效益的逐步釋放能夠為公司和股東帶來更好的投資回報。

這一事件本身並不奇怪,定增的金額也不大,本來並不足以引起市場關注。然而,此次定增卻因為金主的身份而勾起了大家的興趣。目前,億華通雖然是燃料電池的龍頭企業,但由於行業還未得到充分發展的緣故,此前業績並不算太好,今年一季度甚至出現了虧損。在這種背景之下,還有巨頭願意參與定增,就足以説明問題了。難道行業已經達到了爆發的臨界點?

事實上,並不只有億華通受到了海外巨頭的追捧,另一家燃料電池巨頭濰柴動力更於五月底獲得了上述三大巨頭的巨資投入。在濰柴動力130億鉅額定增方案中,UBS AG獲配11.83億元,JPMorgan獲配近4.6億元,Morgan Stanley獲配近3.8億元。而就6月18日,港交所資料顯示,Schroders Plc於當日以16.1063港元/股增持濰柴動力H股306.6萬股,耗資4938.19萬港元,增持後持股比例升至10.12%。

濰柴動力6月23日在投資者互動平臺表示,氫燃料電池系統解決方案具有清潔環保、續航里程長、加氫時間短等優勢,是商用車新能源化的重要路線之一。目前,該公司氫燃料電池系統已成功應用於重卡、公交車、輕卡等產品,商業化應用與開拓正在有序推進。

幾年前,濰柴動力認購全球氫燃料電池始祖級企業巴拉德動力系統公司 (Ballard Power Systems) 19.9%股份成為巴拉德第一大股東,並擁有巴拉德下一代質子交換膜燃料電池電堆及模組技術產品在中國客車、商用卡車和叉車市場的權利。

政府與企業的推力

一個新技術的應用離不開政府和企業的推動。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全國許多地方政府都在行動。

資料顯示,根據規劃,上海在氫能和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領域,提出了「百站、千億、萬輛」目標,到2023年,規劃加氫站接近100座並建成運行30座,形成產值規模近1000億元,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近10000輛。

根據北京市發展改革委今年2月份對外公佈北京市2021年重點工程計劃名單,涉及氫能與燃料電池領域的項目包括恆動氫能的氫能燃料電池研發生產項目、國家電投氫能公司膜電極中試產線項目、北汽福田氫燃料商用車及測試能力建設項目和北京興創投資大興氫能示範區項目北區項目等。

廣州黃埔日前推出「氫能10條」2.0版本,在原有政策基礎上延續氫能全產業鏈扶持,並在投資落户扶持、租金補貼、加氫站建設運營補貼等關鍵環節上進行修訂。其中包括嚴格落實國家要求的氫氣銷售價格,示範期氫氣價格35元/kg以下,加氫站建設最高每站補助250萬元;加大氫能關鍵領域投資落户扶持力度,同一企業投資落户最高獎勵1億元,生產用房每年最高補貼100萬元;設立50億元氫能產業基金推動核心技術攻關,對獲得國家、省、市扶持的項目,分別給予最高500萬、300萬、100萬配套。

6月9日,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網站發佈,深圳市第七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批准了《深圳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綱要》指出,到二〇三五年,成為高質量發展高地,城市綜合經濟競爭力世界領先,經濟總量、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在二〇二〇年基礎上翻一番。同時構建未來產業策源地,對氫能與燃料電池領域展開重點佈局。

企業層面的力度更大,中石化已經明確要努力成為中國第一氫能公司,引領我國氫能產業高質量發展。「十四五」期間,中國石化還將持續加大氫能領域投資力度,加快發展以氫能為核心的新能源業務,大力推進氫能全產業鏈快速發展,打造「油氣氫電非」綜合能源服務商。目前,中國石化與隆基股份、長城控股等巨頭級別的公司都展開了氫能方面的合作。此外,中石油、陽光電源等皆已入局。

量級能否超越鋰電?

2021年被業內視為氫燃料電池車產業化發展元年。站在這個時點看,氫燃料電池未來能否超越鋰電?有券商曾在研報中指出,國內燃料電池主要以示範項目為主,滯後電動車發展10年至12年。其主要原因還是技術和成本。那麼,這個行業是否真這麼不堪呢?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可能還是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待這個問題。

據日本富士經濟調查公司發表的有關全球燃料電池市場的預測調查結果顯示,2030年的全球燃料電池市場規模將達到4.4724萬億日元(100日元約合人民幣6.6元,摺合人民幣接近2600億元),是2018年的22.6倍。

預計2025年之後燃料電池將加速普及,市場規模大幅度擴大。特別是世界主要國家正在制定2025年或者2030年之後的燃料電池推進計劃,燃料電池很有可能將會成為實現低碳化等目標的核心零部件。另外,由於市場規模的擴大將導致燃料電池成本快速下降,預計會形成不需要依賴補助金而發展的市場形式。

另據氫能滙,由於技術突破、規模化生產能力以及廣泛應用場景的形成需要一定時間,並且主要國家在2025-2030年的規劃目標才有明顯加速,前瞻保守估計2021-2026年,全球燃料電池行業市場維持年化20%增速,到2026年,全球燃料電池行業市場規模將達到110億美元。

從成本的角度來看,據國金證券研報,多家整車廠的成本測算結果再次證明燃料電池汽車已具備成本競爭力。補貼政策重點強調技術突破的八大零部件包括電堆、空壓機、氫泵、膜電極、雙極板、質子膜、擴散層和催化劑,目前除了國產的質子膜和擴散層其他均實現了較大的商業化應用。零部件國產化已經遠超預期。

從政策力度來看,除了地方政府之外,近期可能還有一個政策要落地。6月11日,工信部發布《關於發佈<燃料電池汽車測試規範>的通知》,這對於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無疑具有重大意義。與此同時,上海、蘇州、南通、嘉興、淄博、鄂爾多斯、寧東共7座城市共同啟動燃料電池汽車城市羣合作項目,併發布行動倡議。不過,這還不是最重磅的信息。去年9月,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佈的《關於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的通知》,但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城市羣名單一直沒有發佈。這一名單對於產業可能產生巨大影響。有分析認為,這份名單落地時間應該快了。

編輯:sabrina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