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包括Moderna(MRNA.US)、輝瑞(PFE.US)/BioNTech(BNTX.US)、賽諾菲(SNY.US)/Translate Bio(TBIO.US)和葛蘭素史克(GSK.US)/Curevac(CVAC.US)等數家公司正在推進以mRNA為技術基礎的流感疫苗臨牀項目,在最理想的情景下,單價流感疫苗有可能在2023年進入市場,聯合疫苗則有望在2024年以後上市。
儘管mRNA研發項目仍處於早期,值得注意的是全球大型流感疫苗供應商正在這高盛預測規模逾60億美元的市場上推進着各自的努力。
發達市場的整體疫苗接種率在30-50%,部分原因是當前疫苗的有效性介於20-60%。利用雞蛋複製病毒的技術目前仍在疫苗生產中佔據80%以上的主導地位,不過近期興起的以細胞和重組方法為基礎的技術則展現了業界對創新的追求。2019年全球疫苗接種數量達到55億劑次,而季節性流感疫苗是其中的第四大類別,佔5億多劑次 (值得指出的是這將遠不及2021年的新冠疫苗接種劑次)。由於疫情導致需求上升,我們預計2021年流感疫苗市場規模將超60億美元。
mRNA疫苗的研發和驗證在過去18個月進展迅速,這給當前的流感疫苗製造商提出了一系列新議題。利用mRNA技術研發流感疫苗有望提供以下方面的優勢:1) 功效;2) 速度;以及 3) 靈活性。
mRNA較傳統生產疫苗的潛在優勢
三大因素讓mRNA技術擁有為傳統疫苗市場帶來顛覆性變化的潛力:
1. 功效
較高的生物保真性:mRNA能夠正確地被轉錄成為理想中的蛋白。
實現複合抗原/多價的能力:能夠將編碼不同的病毒蛋白mRNA序列納入單一疫苗,以促進複合多聚體抗原的產生,而傳統疫苗較難做到這一點。
生產聯合制劑/共製劑 (co-formulation) 的能力:數家公司正在探索聯合疫苗的研發。
預期有效性較高:當前流感疫苗的有效性僅達40-60%,其配方較疫苗預期使用時間提前9個月確定。有些疫苗製造商表示通過mRNA技術可以幫助接種者產生強有力免疫反應的能力(中和抗體和T細胞),並提升流感疫苗與正在傳播的流感病毒株序列的匹配度,為當前可用的流感疫苗帶來顯著改善。
緩解抗原改變或漂移的風險:利用雞蛋進行疫苗生產還可能給疫苗病毒帶來意料之外的抗原改變。
2. 速度
生產/審批時間縮短:mRNA是一種能夠在較短時間內完成預防性疫苗從“測序”、“臨牀”再到“審批”過程的平臺技術。
快速的研發進程:現時疫苗所針對的病毒株與正在傳播的病毒株不匹配,給當前流感疫苗的有效性帶來較大挑戰。
3. 靈活的生產過程(無細胞工藝)
無需專門工廠:製造商有可能從生產mRNA疫苗過渡到生產基於相同工藝的mRNA治療劑,因而在生產中擁有較大的靈活性
無細胞製造工藝:部分mRNA技術倡導者(例如Moderna)採用無細胞方法(體外轉錄)和專有淨化技術以研發不含免疫激活雜質的mRNA藥物,而且在整個研發管線保持一致
mRNA疫苗的潛在弊端
反應原性:雖然大多為輕中度,但mRNA疫苗可能引起烈強的反應原性症狀(例如發燒、寒戰、疲勞及頭痛),特別是在第二劑之後,進而可能幹擾到包括工作在內的日常活動。新冠疫情當前,其風險與收益權衡無論從個體或社會的角度都很令人信服,然而對於較年輕或健康的人羣來説,同樣的風險與收益衡量可能無法應用於流感疫苗。
心肌炎和心包炎風險:在美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 (CDC) /免疫實踐諮詢委員會 (ACIP) 最近一次的專家小組會議之後,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 (FDA) 已經更新輝瑞/ BioNTech 和Moderna新冠肺炎疫苗緊急使用授權資料頁,以納入關於罹患心肌炎和心包炎風險潛在上升(特別是在第二劑之後)的提示信息。
有關預存免疫力的問題:亟待解決的問題之一是在轉入不同免疫平臺的抗原問題(即身體反應由先前的免疫系統記憶/抗原所驅動,而不是依靠新的抗原)。這裏的問題是重新設計的疫苗僅僅是促進原始中和抗體反應,而不是引出應對新病毒變種的新一組抗體。就這一點而言,季節性流感與新冠肺炎不同,因為大多數人此前已經接種過流感疫苗,而相比之下每個人都是首次接觸新冠疫苗。
總體而言,mRNA相較於傳統生產方法的主要優勢在於其能夠在相關病毒株的識別/測序完成後更迅速地(時間以數週而不是數月計)研發出疫苗,因此有望顯著改善疫苗與病毒的匹配情況。雖然關於mRNA技術在流感疫苗領域的應用前景仍然有很多問題需要解答,但暨上一次疫苗領域的最重大創新——利用雞蛋進行病毒複製技術——70多年前首次商業化後,mRNA技術無疑為這一領域實現重要創新提供了可能性。
本文選編自“高盛GoldmanSachs”,作者:高盛;智通財經編輯:魏昊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