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提出實施碳邊界調整機制(CBAM)的舉措頗為大膽,但鑑於全球不同地區對解決氣候問題的態度差距日益擴大,此舉並不出人意料。歐盟對進口商品和服務制定碳價格實質上是將它致力於解決氣候問題的決心傳遞給貿易夥伴。此舉確保了本地生產商的競爭力不會因為進口商品未面臨同等程度的環境審查或成本而受到削弱。毫不意外,歐盟的貿易夥伴對邊界調整機制持抵制態度。有關展開貿易戰和發生國際爭端的威脅充斥報端,但歐盟的立場依然堅定。中國、巴西、南非、印度、澳大利亞和俄羅斯等國一直反對CBAM。但這些國家中有些也在制定自己的碳政策。
2019年按原產國劃分的歐盟進口商品份額
來源:歐盟委員會、彭博新能源財經。(注:進口份額以噸計算得出,指計劃中歐盟CBAM所涵蓋行業(不包括電力)按進口量排名的前30個國家/地區。)
2021年1月,俄羅斯在薩哈林島的碳排放交易體系(ETS)試點獲得批准。儘管這距離成為全國性ETS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此舉也初步表明其不得不接受歐盟絕不退讓的事實。
中國的全國性碳排放權交易市場剛剛開始交易。儘管目前僅納入發電企業,但已經為未來納入其它行業打好基礎。
2019年巴西經濟部推動政府、私營行業與國際組織承諾“加速研究”創建碳交易市場。
根據各自在針對行業在歐盟進口中所佔份額,俄羅斯、土耳其和中國面臨的費用最高。印度和澳大利亞面臨的CBAM費用微不足道,但它們仍然對此持反對態度。
土耳其宣佈將建立全國性ETS,今年2月已開始試點。雖然正式日期尚未確定,但可能會嘗試加快進程,以便為歐盟2026年實施CBAM做好應對準備。
特朗普下臺意味着歐盟面臨的貿易爭端對手少了一個。拜登政府已經制定了自己的邊界調整計劃。
CBAM可能將增加市場需求和歐洲排放配額(EUA)價格。免費分配機制退出的進程將決定市場看漲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