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赵晓光最新对话:什么时候配老大,什么时候配老二?市场过去对制造业存在认知偏差

趙曉光最新對話:什麼時候配老大,什麼時候配老二?市場過去對製造業存在認知偏差

智通財經網 ·  2021/08/23 17:57

“我們認為是通過上游看下游,通過上游的供應商看下游的客户,通過下游的客户看上游。

這個研究體系,對當年我們去緊密地跟蹤蘋果產業鏈非常有幫助。

過去我們在這個行業關於什麼時候應該配老大,什麼時候配老二,大概是三個節奏:

在行業第一階段,往往是老大是帶領行業,是老大的機會。

在行業第二階段,行業快速增長,老二會獲得非常好的機會。在行業增長的平穩期,老大又會獲得非常好的機會。

我再舉個例子,像造車新勢力特別火。

之前我也確實無法判斷到底是蔚來汽車、小鵬汽車、還是理想汽車?誰是未來的贏家?

過去可能我就憑藉這我對這些企業財務報表的理解,商業模式的理解,或者企業家的理解去判斷。

但是我前段時間、花了很多精力去找他們這個行業上游的芯片供應商,做無人駕駛的供應商,下游的經銷商,以及用户,做了一個多方面的交流驗證。

包括華為的造車勢力。

聊完之後我特別有獲得感,對這個行業的認知就特別清晰了。”

所有公司的成就,不管是它自身的業績的成長,它的股價的表現,都來自於行業性的機會、時代的機會。

做研究從需求端是比較好講清楚的,是比較容易的

研究的水平主要體現在什麼?

在供給端對競爭格局的理解,對企業的擴張模式,成長模式的理解。”

市場對製造業很多認知偏差。過去大家覺得相對消費品製造業(不太好),消費品有品牌,一旦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應和規模,就有非常強的護城河。製造業從過去看,就是你投產,我也投產,大家都去投產,最後產能過剩,激烈的價格競爭。但這兩年就發現,這樣的趨勢或者因素在逐步的在變弱。

我研究電子行業,比如説面板,或者一些傳統的電子製造業,有非常強的共鳴。一開始大家都去幹,業績大幅的波動,後面的波動趨於緩慢,但是還在波動中。但到目前為止,每個行業格局形成,龍頭企業不僅有規模的優勢,包括整個產業鏈的控制,整個生態從研發,品牌,採購,再到產品的複製能力,不斷形成了一個比較清晰的、既有價值、又有護城河、又有成長能力的路徑。”

但是基於一個單個公司的研究,實際上性價比是非常低的。可能你投入了大量的研究,最後你獲得的研究回報比較低。所以未來我們也是特別認同、把這個行業所圍繞的一些產業鏈深度打通,把上下游從硬件到應用,從元器件到設備,交叉驗證,交叉跟蹤,這個研究方法應該是未來的。

以上,是天風證券副總裁、研究所所長趙曉光廣發基金基金經理劉格菘,8月20日在廣發基金主辦的線上對話中,分享的最新精彩觀點。

趙曉光主要分享了對於科技、製造業的看法,以及如何分析產業鏈的變化。

聰明投資者整理了趙曉光對話精彩內容,分享給大家。

5e4c-7d076b9ebe8285bcacb4d48596126403.png

公司的成就來自行業、時代的機會  要在不同行業間進行比較

趙曉光:所有投資大師,基本上他也是在不斷總結反思提升,這就像武俠小説裏,你要成為武藝最強的人,就是要不斷的提升。

所以彼得林奇也好,巴菲特也好,他也是在不斷地説我以前做犯過哪些錯誤。

我們一定要正視自己過去的經驗、歷程,不斷提升,這一點非常重要。

剛剛你也提到一點,最終發現,每個公司的成就都是來自於這個時代的背景和行業的趨勢,所以你現在會特別重視行業的嚴選。

我剛入行的時候讀一本書,是説幸運比能幹重要,這一點得到我高度的共鳴,確實要看行業趨勢。

所有公司的成就,不管是它自身的業績的成長,它的股價的表現,都來自於行業性的機會、時代的機會,這一點非常重要。

第三點,作為投資來説,確實要真正熱愛投資,要正視自己各方面技能的提升。

我以前做電子分析師,也遇到這種客户,説我特別愛這個行業,覺得這個行業特別好,但有段時間為什麼別的漲,我都不漲?

我後來就客觀地去跟我的客户、或者這些行業的分析師聊完之後發現,確實因為那些漲的行業業績增速階段性地比我們的更高。

要冷靜客觀地進行不同行業在不同階段、不同趨勢的比較。

價值投資不代表低估值投資 要看企業在什麼階段

劉格菘:價值和成長都是反映企業價值的一種投資方法,無非是説我們去把握的階段不同,只是企業成長過程中不同的方面。

只是大家對成長性的認識把握有差別,很多人覺得這個東西可能就是一年的景氣度,但是我們如果基於很強的產業調研,得到結論,這個行業可能未來三五年都會保持高景氣狀態,企業價值大概率是被低估的,曉光總對這方面應該有很深的認識。

趙曉光:確實是非常好的話題。

我的感悟,第一,價值投資不代表低估值投資,

過去我們研究時候也發現,這公司估值好低,可能就十幾倍的科技股。

如果是單純按照低估值進行投資,就完全可以通過量化的方式來定了,不需要做研究了。

所以也不代表説低估值的公司裏不會有機會,也有非常好的機會,是低估值的公司被市場認知偏差,獲得的機會。

第二點,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並不完全是一回事,過去我們總是把價值投資和長期投資混淆,還是要看這個企業現在是什麼階段,三年後是什麼狀態,根據是什麼來判斷它到底是什麼估值,或者我們應該是什麼樣的持有策略。

特別對於成長性行業來説,它的成長和價值確實是相輔相成的,沒有成長就體現不了價值,而價值也一定要以成長的方式來體現。

大家看一下格菘總的基金的配置,雖然表面上看,覺得它是成長,其實它配的很多公司是極有價值,它有獨特的行業競爭力。

可能3年後、5年後,這個行業可能還是這些公司作為龍頭,這就是它的價值所在,叫不可替代性。

本身它有產品的可複製性,實現了它的成長,甚至説價值可能就是成長的保證,沒有價值、沒有護城河、沒有獨特的優勢,也無法實現成長。

製造業行業格局形成 龍頭企業不只是有規模的優勢

趙曉光:我在培訓我們自己的分析師的時候也一直跟大家説,做研究從需求端是比較好講清楚的,是比較容易的。

研究的水平主要體現在什麼?

在供給端對競爭格局的理解,對企業的擴張模式,成長模式的理解。

我研究電子行業,比如説面板,或者一些傳統的電子製造業有非常強的共鳴。

一開始大家都去幹,業績大幅的波動,後面的波動趨於緩慢,但是還在波動中。

但到目前為止,每個行業格局形成,龍頭企業不僅有規模的優勢,包括整個產業鏈的控制,

整個生態從研發,品牌,採購,再到產品的複製能力不斷形成了一個比較清晰的既有價值又有護城河又有成長能力的路徑。

這也正是市場過去對製造業的很多認知偏差。

過去大家覺得相對消費品,製造業(不太好),消費品有品牌,一旦形成了一定的品牌效應和規模,就有非常強的護城河。製造業從過去看,就是你投產了,我也投產,大家都去投產,最後產能過剩,激烈的價格競爭。但這兩年就發現,這樣的趨勢或者因素在逐步的在變弱。

隨着我們國家綜合實力的提升,我們國家從製造業大國也走向了製造業強國,製造業強國也離不開我們科技創新的力量和資本市場的支持。

優秀的企業背後我們都會看到企業家精神,我也認識很多這個行業的董事長,有理想,有追求,有付出,出門打車,吃飯也都吃盒飯,全部的精力和發展使命都在這上面,這一點也確實是中國製造業能夠持續崛起的信心所在。

行業第一階段,是老大的機會

行業第二階段,老二會獲得非常好的機會

行業增長的平穩期,老大又會獲得非常好的機會

劉格菘:可以跟我們介紹一下,如何從產業研究的視角去分析產業趨勢的變化?

趙曉光:為什麼要強調產業鏈上下游的研究?

當然也跟我本人的經歷有關,因為當年研究蘋果產業鏈,就是怎麼能夠更好的知道這個行業的邏輯,能更好的緊跟行業的變化。我們認為是通過上游看下游,通過上游的供應商看下游的客户,通過下游的客户看上游。

這個研究體系,對當年我們去緊密地跟蹤蘋果產業鏈非常有幫助。

過去我們在這個行業關於什麼時候應該配老大,什麼時候配老二,大概是三個節奏:

在行業第一階段往往是老大是帶領行業,是老大的機會。

在行業第二階段,行業快速增長,老二會獲得非常好的機會。

在行業增長的平穩期,老大又會獲得非常好的機會。

所有的這些信息不是我們自己判斷想出來的,就是廣泛地跟產業上游的芯片供應商,元器件的供應商,下游的系統集成商,終端的客户,交叉驗證,反覆驗證。

我們投資,特別是在不斷面臨新的行業(的時候),它也相當於我們在摸一個大象,你只摸它的一條腿,兩條腿,是不能夠完全瞭解大象的。

在這個情況下,我們目前看到的像電動車在崛起,像信息化技術,科技技術跟各個行業深度的耦合,像機器人,物聯網等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會發現,未來對於很多行業的研究,需要更加深入產業,紮根產業,把產業深入,吃透,一些機會自然就會流出來。

紮根產業,深度研究的打法一定是未來投資者最主流的方向

過去看一個公司,這個公司是做什麼行業的?

我馬上去看一些數據,再去找公司調研,再找一些行業專家交流一下,都是一個判斷。

但是基於一個單個公司的研究,實際上性價比是非常低的。

可能你投入了大量的研究,最後你獲得的研究回報比較低。

所以未來我們也是特別認同、把這個行業所圍繞的一些產業鏈深度打通,

把上下游從硬件到應用,從元器件到設備,交叉驗證,交叉跟蹤,這個研究方法應該是未來的。

過去幾年整個行業的投資也經歷了幾個過程。

像2015年那時候重組併購的過程,過去幾年大家都是講買頭部資產,買了放這裏就行了,但我們會發現,在某些階段也會遇到一些挫折。

所以紮根產業,深度研究的打法,一定是未來投資者最主流的方向。

如何把研究變成一個科學化,專業化,深度化的工作?

這樣的工作確實只有這些頭部的,夠規模的基金公司,像我們分析產業一樣(去深入研究,深入跟蹤,才能做到。)

因為基金管理也是有規模效應的,你有足夠大的規模,可以調動更好的研究資源,投資資源,分析師資源,進行更加深入的跟蹤。所以這個趨勢應該在未來幾年,特別是在以To B行業為主的行業中,會成為一個非常重要,決定投資勝負的一個勝負手。

我再舉個例子,像造車新勢力特別火。之前我也確實無法判斷到底是蔚來汽車、小鵬汽車、還是理想汽車?誰是未來的贏家?過去可能我就憑藉這我對這些企業財務報表的理解,商業模式的理解,或者企業家的理解去判斷。但是我前段時間、花了很多精力去找他們這個行業上游的芯片供應商,做無人駕駛的供應商,下游的經銷商,以及用户,做了一個多方面的交流驗證。包括華為的造車勢力。聊完之後我特別有獲得感,對這個行業的認知就特別清晰了。所以,這樣的研究,不僅是買方,還是賣方,包括產業,都是非常認同的研究風格。

優秀資產管理人的特點

趙曉光:優秀的資產管理人員有哪些共同的屬性,我們是能夠看到的?

第一就是真心熱愛這個行業,熱愛資產管理,熱愛為我們的客户在投資上獲取收益,熱愛研究,熱愛交流。所以我覺得,好奇心應該是驅動這個行業成長最核心的因素,你不能對很多東西都沒興趣,每個行業都抱着非常好奇一定要把它搞明白,研究明白的態度。

第二要客觀,不能以主觀的偏見來替代客觀的認知要有自己的框架,用這個框架不斷的審慎分析,不斷的回顧展望,不斷的總結提高,不斷去挖掘這個行業的機會。就是大膽的假設與小心的求證,緊密的結合。

第三點非常重要的是要有獨立的認知要有獨立深度思考的能力,要有判斷的能力。投資這個行業,每天都要判斷,這個公司到底能不能繼續持有?要不要進行配置?這個公司是不是短期被高估了?這個能力還是需要我們基於多研究,多思考,多交流,所逐步形成的客觀認知上的判斷能力。你不能有偏見,不能過於自負,要有自己的判斷能力,也要進行實踐中不斷的修正,不斷的提升,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只有把每個東西都看完了,你才知道哪個東西是最好的。我們現在講大數據,實際上是因為你看得足夠多了,你自然就知道哪個是最好的。

本文編選自“聰明投資者”;智通財經編輯:文文。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