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为何股票是最佳的长期投资资产?

為何股票是最佳的長期投資資產?

摩爾金融 ·  2021/09/30 21:36

前段時間,知乎上有一個熱門問題,説如果有500萬,可以不上班,靠銀行利息生活下去嗎?很多人的回答都是完全可以,500萬,4%的利息,一年20萬的生活費,不僅能活下去,還能活得相當不錯。

問題是,很多人忽視了長期通脹的影響。

的確,若把場景限定為有房有車無貸款無工資的單身個體,依靠一年20萬的利息收入,只要消費需求不誇張,十年以內的確可以生活得還可以;但十年以後、二十年以後則面臨很大的不確定性,因為誰也無法預料未來的通脹形勢。

眾所周知,銀行存款是無法有效抵禦通脹的,反映存款縮水的新聞報道很多,大家感興趣可以百度查一查。

上世紀80年代的萬元户屬於有錢人,十萬塊算多了吧。假定1990年把十萬塊錢存銀行,每年的利息用於生活開支,到了2020年,賬户中還是10萬塊,以4%的利率算,一年利息收入只有4000塊,請問這個時候,4000塊還能支撐一年的基本生活嗎?顯然不能了。

所以,依靠銀行利息來滿足未來養老需求,除非本金特別大,否則多半是不靠譜的。那有沒有好的替代方法呢?有的,進行股票投資。

考慮到每年需要支取固定的生活費,投資者可以選擇投資上證紅利指數進行投資。上證紅利指數選取在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的現金股息率高、分紅比較穩定、具有一定規模及流動性的 50只證券作為指數樣本,每年調整一次,以確保及時將高分紅的股票納入。

自2004年至今,該指數年化分紅率3.93%(2019-2021年,三年的分紅率分別為4.74%、5.43%和5.65%),高於一年期銀行存款利率;同時,由於股票價格的上漲,指數本身平均每年還能額外增值6.58%,即綜合年化收益達到10.51%。

假定1990年將10萬元投資該指數(當時還沒有指數,僅限於假定測算),每年股息全部花掉,本金複合增速為6.58%,則到了2020年,本金增值至67.65萬,當年股息收入3.67萬元,節儉度日依然夠用。

問題來了,為什麼長期來看,投資股票比銀行存款更有吸引力呢?原因可以追溯至百年前的工業革命和科技復興。

近百年以來,在科技創新與市場經濟的驅動下,人類社會開始超越土地資源制約,走出周而復始的馬爾薩斯陷阱,開啟了GDP單邊上漲態勢。自此之後,經濟持續增長,上市公司利潤持續增厚,驅動股市持續增長,股票投資開始成為長期投資的法寶。

美國的西格爾教授曾做過一個統計,1802年-2003年的整整200年間,扣除通貨膨脹的影響,股票收益率維持在6.5%~7%,債券的年平均實際收益率是3.5%,僅僅是股票收益率的一半。票據和其他短期貨幣市場資產的年實際平均收益率為2.9%,而在除去通貨膨脹之後,黃金僅僅有0.1%的收益率。

也就是説,1802年投資在股票上的1美元到2003年末已經具有579485美元的購買力,若投資債券,僅僅從1美元變成1072美元,如果是黃金的話,除去通脹因素,僅僅從1美元變成1.39美元。也就是説,黃金能夠跑贏通貨膨脹,但也僅僅能夠跑贏通貨膨脹而已,並不能帶來超額收益。

就中國市場而言,大家可能更信服房地產才是最佳投資資產。過去二十年,房價持續上漲,成就了房地產投資的不敗神話,但其實,這只是特定歷史階段的特殊現象,長期而言,持有房地產與持有黃金沒什麼區別,是抗通脹的好資產,但並非是長期投資的好資產。

A股市場雖然常被投資者吐槽,但從長期持有的視角看,A股的賺錢效應絲毫不輸美股,也不輸給房地產。以覆蓋滬深兩市的萬得全A指數來衡量,1994年-2020年,指數年化增幅為10.77%。這是個相當不錯的成績,若加上股息率,還要更高一些。只不過指數波動太大,大多數投資者因不能長期持不賺反虧罷了。

所以,作為一個投資者,一定要記住,考慮到長期投資過程中通貨膨脹的巨大影響,從長期投資的視角看,股票才是最佳投資資產。在這個意義上,投資股票帶來的短期波動不是風險,不投資股票而放任資產貶值,才是最大的風險。

【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所載信息或所表述意見僅為觀點交流,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本文由公眾號“薛洪言微語”原創,作者為蘇寧金融研究院副院長 薛洪言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