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商汤科技通过港交所聆讯,开放赋能做智能汽车产业“联结者”

商湯科技通過港交所聆訊,開放賦能做智能汽車產業“聯結者”

智通財經 ·  2021/11/24 03:54

近幾年,隨着政策暖風持續滋潤,特別是國家智能汽車政策的出臺,傳統車企入局、造車新勢力以及產業鏈中玩家先後登場,智能汽車行業進入高速發展階段。據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預測,2025年、2030年我國銷售新車聯網比例將分別達到80%、100%,聯網汽車銷售規模將分別達到2800萬輛、3800萬輛。

根據Marketsandmarkets智庫預測,全球智能網聯汽車市場規模在2027年將達到2127億美元,2019至2027年的年複合增長率將達到22.3%。所以,無論從國內還是從全球市場來看,智能汽車都是未來10年甚至更長時間內的一門好生意。

資本市場對此反應熱烈。僅過去一段時間,就有360、寧德時代投資哪吒汽車、華人運通獲交通銀行50億人民幣投資等亮點事件,造車新勢力第一陣營的“蔚小理”也紛紛回港二次上市,資本市場對於智能汽車產業鏈關注度居高不下。

另一方面,剛剛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即將港股上市的AI軟件公司商湯科技早已佈局智能汽車賽道,並重磅發佈智能汽車平臺獨立新品牌SenseAuto絕影。根據智通財經APP觀察,商湯科技的業務佈局及商業路徑都圍繞“AI與開放”展開,和同類型競爭對手相比,其開放的底層邏輯是什麼?對自己在產業鏈中的定位又是什麼呢?

“開放”的底層邏輯,中國的特斯拉

此前,華為結束與寒武紀的合作轉而自研芯片,而這一動作引發了業界的討論:巨頭入局後,產業鏈中的一些廠商是否還有存在的價值?這些企業的獨特性和壁壘在哪?

據智通財經瞭解,智能汽車產業鏈細分程度很高。上游有主控AI芯片、通信&定位芯片及模組,中游有終端硬件、軟件開發、汽車製造以及下游的TSP、內容服務和通信運營等。

可以看到,作為人工智能軟件公司,商湯科技入局汽車智能化領域的位置,處於產業鏈中關鍵且微妙的中游位置,和車企距離最近,同時競爭也最為激烈。

有媒體曾將商湯科技比作“中國的特斯拉”,或中國的“貝爾實驗室”。其實,從重視原創、堅持長期主義、潛心投入基礎建設解決技術通用性,包括不斷突破邊界等維度來看,商湯確實和世界上很多硬科技公司有相似之處,而商湯更具有自身特色的一點是,堅持開放的心態並付諸行動。

縱覽商湯科技的業務佈局以及商業路徑可以發現,AI與開放成為關鍵詞。簡單來説,商湯科技以計算機視覺技術起家,基於AI技術的通用性和技術解耦能力,依託人工智能基礎設施SenseCore商湯AI大裝置,能夠實現基於各種計算平臺的、不同設備的、定製化功能的快速部署與反應,並打通多場景跨界融合,實現高效率、低成本、規模化的AI創新和落地。

圖片1.png

絕影平臺的鏈接效應來源:商湯招股書

SenseAuto商湯絕影智能汽車平臺就是這樣的標誌性解決方案。從商湯招股書中SenseAuto的業務結構圖可以看到其開放性。

根據智通財經APP瞭解,商湯SenseAuto絕影的五大組成部分為:SenseAuto Pilot絕影智能駕駛解決方案、SenseAuto Cabin絕影智能車艙解決方案以及SenseAuto Connect絕影路雲感知平臺,分別對應智能汽車領域中的駕駛、車艙、雲平臺三個方面,加上SenseAuto Empower平臺、以及專注巴士運營的L4級別自動駕駛方案SenseAuto Robobus。

其中SenseAuto Empower平臺是產品方案的底座,也是賦能的基礎平臺。智通財經理解,對於車企來講,SenseAuto Empower是AI開發的關鍵基礎設施,是商湯提供給車企的研發平臺,其中包括算力、算法,以及商湯開發的1400多個人工智能模型,這樣車企的研發起點完全不同,成本也會相比自建模型大大降低,這種賦能對於車企來講,不是單純的採購軟件,而是深度融合,聯合開發。

商湯科技聯合創始人、移動智能事業羣總裁、研究院院長王曉剛曾在絕影平臺發佈時表示,“商湯不僅將提供多樣化的標準解決方案,還將 ‘開放賦能’,將沉澱二十餘年的 AI 核心技術能力賦予合作伙伴,通過 ‘能力共建’,降低創新成本、縮短研發週期、打通多樣需求,為終端消費者帶來全新智能化體驗,實現與汽車產業和生態的共生共贏。”

圖片2.png

商湯科技SenseAuto智能汽車解決方案 來源:商湯科技

從產品的角度觀察,商湯對於產業鏈的賦能是全面的。商湯科技正在通過SenseAuto Pilot絕影智能駕駛解決方案提供基於不同傳感器的智能駕駛方案,加速 L2+級至 L4 級自動駕駛的創新和落地;

SenseAuto Cabin則專注全場景智能車艙服務,如“刷臉開車門”、疲勞駕駛預警、兒童獨自遺留感知等功能,驅動人車交互從被動式向主動式進化,讓車艙成為“智能生活空間”。

最終,SenseAuto Connect絕影路雲感知平臺實現 “車路雲一體化” 管理,提升城市和交通綜合管理效率。

總結來看,商湯在智能汽車領域的開放邏輯,其信心來源於對自身底層技術的信心,商湯不僅給車企提供了研發平臺,同時幫車企,鏈接人與城市,融為一個數據整體,相互迭代賦能。從這個角度來説,商湯在智能汽車產業鏈中,扮演的既是賦能者,更是聯結者的角色。

開放後,商湯的壁壘在哪?

作為聯結者,商湯的數據處理能力,以及由此推動的算法進化提速,就可能成為其立身之本。眾所周知,AI深度學習和AI技術的進化,最為依賴的是數據樣本量,如果有豐富的場景數據,那麼依靠大算力支持,AI算法的進化將會事半功倍。

有媒體撰文指出,如今特斯拉的核心,是一家“計算公司”,而未來科技企業,算力將成為核心競爭力。剖析商湯招股書可以發現,其正在算力方面持續儲備,在上海臨港建設大型人工智能計算與賦能數據中心(AIDC),設計算力為每秒3.74百億億次浮點運算,建成後商湯擁有的總算力將達到每秒4.91百億億次浮點運算,環顧行業內都是驚人的。

同時,商湯在數據合規和數據安全方面,為行業提供了範本。從商湯招股書提煉,通俗的講,商湯是數據的處理者,而非擁有者。商湯在開發AI軟件和為客户提供服務的時候,處理這些數據,而這些數據會加密存儲在雲端,擁有完善的分級授權和安全保護,商湯也不會下載這些數據到自己的數據平臺,而且這些數據在處理和傳輸之前,就已經脱敏和加密了。

王曉剛曾表示:“商湯SenseAuto絕影將深度挖掘車載感知數據的價值,實現商湯智慧產業生態向智能汽車的服務輸出。”可見對場景數據的處理能力對於這種細分垂直應用的重要性。

商湯科技的車載業務起源於2016年,本田選擇年輕的商湯,戰略合作至今。可以説,商湯是國內最早一批與全球頂級車企合作開發自動駕駛的AI企業,使商湯科技經歷了智能車聯產業的探索、爬升直至爆發期,並獲得參與處理車載業務相關海量數據的經驗。

同時,SenseAuto Empower會在數據安全的前提下,幫助車企更高效的利用海量數據,並最終將不斷更新的算法通過OTA的方式,提升車輛的智能水平。商湯招股書中亦提到,裝載SenseAuto Empower的車企客户會對SenseAuto Pilot和SenseAuto Cabin不斷更新,使得產品更具競爭力。SenseAuto Empower遵循嚴格的安全和隱私保護標準對數據進行處理,通過清洗、加密和匿名化實現自動脱敏。在SenseAuto Empower的支持下,車企可以有效地管理和處理海量數據,並根據自己的需求評估和迭代AI模型。

商湯在大數據協同下的創新速度,也將得到提高,無形中樹立起競爭壁壘,這與商湯科技CEO徐立經常提到的創新 “逃逸速度”是相吻合的。徐立曾表示:當創新的速度足夠快,真正能夠做到把創新和產業深度結合的時候,就擁有了一個非常高效的往前衝的速度,這個速度就是“逃逸速度”。

當達到了創新的逃逸速度,商湯就可以擺脱來自行業的束縛,大幅領先於競爭對手的追趕,從而更從容地實現技術的落地和應用。同時,對於產業而言,當AI技術的突破和創新“日新月異”,就能夠更快速的匹配各種細分場景的實際需求,挖掘更多可能性,創造更多的潛在價值。

招股書披露,截至2021年6月30日,商湯已與30餘家汽車公司合作,並已獲選為50多個車型的供應商,在未來數年內,向其2,000多萬輛汽車供應絕影產品,並於2021年獲CB Insights Research選為“最具價值未上市汽車科技公司”。

值得一提的是,商湯在智能駕駛方面的專利壁壘已經建立。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知識產權媒體IPRDaily公佈了2020年-2021年10月中旬全球智能駕駛專利排行榜(TOP 100),商湯科技與豐田、IBM等全球汽車/科技巨頭共同入列前十,領先谷歌、微軟等科技企業。

總體看來,商湯選擇開放的方向,幫助產業合作伙伴,能夠減少重複的研發和投入,攜手上下游生態合作伙伴,以車為點,實現汽車與智慧城市的協同創新,連接和輻射各行各業,助推城市經濟發展,這與國家支持人工智能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大方向,也是吻合的,商湯對自己在智能汽車產業鏈條中的定位十分精準。

除了智能駕駛外,車內應用場景可能成為娛樂和消費的新場景。從這個角度看,未來商湯深入智能駕駛賽道,與造車企業建立合作關係的想象力更為廣闊。

此外,商湯的壁壘還體現在SenseCore AI大裝置這一研發基石上,作為AI底層技術積累它難以被複制,且驅動商業佈局賦能百業,智能汽車只是冰山一角。

綜上所述,智通財經認為,SenseAuto絕影是商湯科技在智能汽車領域“AI與開放”思想的具象化代表,也是SenseCore商湯AI大裝置驅動商業佈局的一城,商湯科技開放自身長板資源,將工具和平臺與合作伙伴深度對接,共同研發創新的做法,為智能汽車產業鏈中的玩家提供了發展樣本。 

編輯/Anita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