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學恆的海外觀察
作者:王學恆
原標題:【國信港股&海外】2022年2月港股投資策略:修復中把握四條主線
港股投資建議:從流動性、本地股、行業、回購四條線索中做好佈局
我們在1月初判斷「港股修復季的來臨」,港股1月份上漲1.7%,明顯好於A股與美股。
1、從流動性上看,大型股明顯優於中、小型股,不少小盤股正在陷入流動性折價循環中;2、香港本地銀行股、公用事業股、地產股相對較強,尤其是本地銀行股,在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刺激下,紛紛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3、從行業特徵上看,投資者期待最多的還是基建,它兼顧了低估值與政策期待;4、企業回購上,我們列舉了最近半年企業回購排名,它們為市場傳遞了積極的信號。其中,騰訊控股的連續回購與中國移動的大比例回購授權讓市場印象深刻。
模擬組合建議:騰訊控股、美團-W、快手-W、龍源電力、華潤電力、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友邦保險、JS環球生活、中國中藥。
港股表現顯著好過A股與美股
在2022年1月,港股幾乎是全球主要指數中表現最佳的指數之一,單月上漲了1.7%,好過上證指數下跌7.6%,深證成指下跌10.3%,也明顯好過標普與納斯達克。
很大程度上,這取決於南向資金的連續加倉。在1月份,僅有1天(1月4日)資金淨流出,而其他的時間資金都在淨流入。
但不得不説,儘管1月份的恆生指數收陽,但是賺錢效應並不好。體現為港股通中位數表現依然下跌了1.9%,並創出2021年以來的新低。因此,在當下的港股市場,需要審視配置的關鍵線索。
線索一:大型股明顯優於中、小型股
首先,從12月與1月的風格表現看,市場明顯迴避流動性缺乏的公司。
港股的顯著特徵是,市場的流動性只有美股與A股的幾分之一,因此,一旦市場下跌時,機構投資者的競相賣出,而對手盤嚴重缺乏,小市值公司下跌非常慘烈。1月份小型股下跌高達6.3%,而大型股還上漲了1.0%,期間的差距竟然高達7.3%之多。
線索二:港股本地股明顯跑贏國企指數
港股的本地股在近一年的時間裏,大幅跑贏國企指數。其中,在1月、12月、11月,分別取得了0.4%、1.9%、-1.3%的超額收益。
1月份,香港本地銀行股、公用事業股、地產股相對較強,尤其是銀行股,在美聯儲加息預期的刺激下,紛紛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上漲。
線索三:港股通中,能源、農業、銀行、基建、運營商漲幅居前
港股通在12月份開始,就呈現了明顯的防禦姿態,1月份基本延續了這個趨勢。排名居前的行業分別是石油石化、農林牧漁、銀行、建築材料、建築裝飾、運營商等,排名居後的則是基礎化工、國防軍工、醫藥生物、電子、公用事業、電力設備、汽車、美容護理、環保、計算機、家電等。從港股的歷史表現來看,本地股,尤其是本地銀行、運營商、公用事業,是防禦時期的配置方向,而基建則是市場對政策的期待板塊,石油則跟隨全球油價。
線索四:企業回購
無疑,上市公司對自家股票的回購行為會增加市場的信心。以下是港股通上市公司在過去半年有過對股票回購的行為,我們彙總了金額、市值佔比等。
例如騰訊控股,在過去的半年中,累計耗資48億元回購了自己的股票,最低價為423.80元,這一定程度上向市場表明了底部區域。藥明生物、小米集團、恆安國際、中國燃氣分別位列第2至第4名。
此外,中國移動1月4日宣佈,股東授權董事會,不超過20.5億香港股份,相當於不超過2021年股東周年大會當日已發行香港股份數目的10%作為回購上限。由於中國移動賬上現金龐大,該授權既有利於穩定股價,又有利於提升ROE,因此市場給予非常積極的響應。
當然,企業回購是個複雜的話題,並非所有的企業回購都能把市場底構建出來,這要結合估值、增長情況、經濟週期綜合考慮,但回購增加了股票的流動性,防止恐慌盤的蔓延,給予市場信心,尤其是現金流優秀的公司,連續的回購,其信心傳遞效果就更加顯著。
南下資金的流入標的
近一個月,港股通資金加倉的方向主要在互聯網、運營商、房地產、基建。排名前十為美團、騰訊控股、快手、中國移動、融創中國、碧桂園服務、中國海外發展、中國神華、中國海洋石油、九毛九。
減倉方向主要集中在汽車、綠電、內資銀行、體育幾個方向,流出排名前十為吉利汽車、華潤電力、舜宇光學科技、比亞迪股份、華能國際電力股份、建設銀行、長城汽車、中國銀行、比亞迪電子、安踏體育。
投資建議
我們認為,港股一月份的走勢已經表現出良好的抗跌特徵,對後續走勢不應悲觀。在組合建議方面,我們推薦騰訊控股、美團-W、快手-W、龍源電力、華潤電力、中國移動、中國電信、友邦保險、JS環球生活、中國中藥。
風險提示
疫情發展的不確定性,經濟週期下行的風險,美聯儲加息提前的風險。
編輯/som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