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學就懂的宏觀經濟課
美國經濟衰退在即?製造業指標告訴你!
「Made in America」是近年來時常聽到的口號,也確實是製造業正在發生的變化——美國公司正在將製造業從亞洲遷回美國。
製造業是經濟增長中的核心要素,那麽,該怎麽分析呢?
接下來,本期課程帶大家重點關註製造業是如何與經濟和投資產生聯系的!
● 製造業為何如此重要?有哪些指標?
● 投資者如何觀察,建立分析框架?
● 製造業對股市有什麽影響?
● 那麽我們來實戰一下吧!
● 小結
製造業是美國經濟增長的重要組成。簡單而言,沒有生產,哪來的消費呢?
因此,上遊的生產數據往往是一個「先行指標」,能夠讀懂生產就能明白經濟的趨勢,重要性可以說是重中之重!
就是因為足夠受到重視,美國也會時常出臺相關政策。
美國近年來持續利用稅收、補貼和監管等政策扶持方法吸引製造業回流國內,特別是半導體和電動汽車。例如,2022年芯片法案,政府給在美國建廠的公司撥出527億美元。
拜登總統已經將「支持美國製造商」作為其經濟政策的核心,預計這將是他競選連任時的關鍵部分。
所以,市場最為關註的指標有:
1. PMI
2. 耐用品新訂單
3. 庫存
在這裏,給大家簡略做了一個本期課程涉及到的指標框架,下面將分別細說一下這三個指標是什麽。
1. 製造業PMI
PMI的全稱是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采購經理人指數。它的重要性可以給五顆星!
其中的三顆星源於它是一個月中最先發布的宏觀經濟數據。
剩下的兩顆給到它的「功能」:PMI能監測製造業景氣度、預測美國經濟走勢,因此被譽為宏觀經濟的「晴雨表」。
聽起來PMI好像很厲害的樣子,那這個指數是由什麽組成的?
采購經理人指數,顧名思義,是由製造業企業的采購經理所認為市場狀況而填寫的調查問卷編成。
問卷上有啥呢?主要分為五類問題:新訂單,生產,從業人員,供應商交貨時間和庫存。
Markit PMI or ISM PMI?
表格中能看到美國有兩大PMI數據,分別來自ISM和Markit。 這倆到底看哪個更好?
長話短說,權威性看ISM,準確性看Markit。
這兩大PMI數據在公布時間和計算方式上均較為一致,而差別主要集中於抽樣和調查方式、分項權重上。由於ISM更具權威性,市場更關註ISM發布的PMI指數。但當ISM與Markit的PMI走勢出現分歧時,部分投資者認為Markit反映的製造業趨勢的更準確。
了解了PMI的基礎構成之後,拿到指標後又該怎麽分析呢?
分析方法跟調查問卷的問題有直接關聯。
采購經理認為製造業景氣程度有三種選項,分別是:有所提高、沒有變化和面臨惡化。
這三種分別賦予1、0.5和0的權重,因此,50%代表著製造業景氣程度的榮枯水平。
意思是,當PMI數值大於50%,我們可以認為製造業景氣有所提升;同樣,當數值小於50%,可以認為景氣程度有所惡化。
因為其計算方式的緣故,PMI只有環比數據,沒有同比數據。當我們去分析時更多的是參照本期數據與上期的環比變化、和距50%榮枯線的變化以及市場的預期。
例如,2月的PMI讀數在49%,但是比1月上升了1個百分點,且好於市場預期,那麽我們可以認為,經濟雖然沒在擴張區間,但是正在好轉。
2. 耐用品新訂單
接下來,我們再講一個製造業的領先指標——耐用品新訂單。
因為商品的製造和交付需要時間,訂單增加將導致產量增加;訂單下降會使庫存增加,最終導致產量下降。因此,經濟學家使用耐用品數據來預測製造業的變化。
為什麽是「耐用品」而不是「非耐用品」?
首先我們看一下這兩個定義上的差別。
● 耐用品是指計劃使用三年或更長時間的商品,例如機動車輛和電器,這些類型的商品不需要頻繁訂購。
● 與耐用品相反,非耐用品自然是指壽命較短、製造和交付時間較快、較便宜的商品。
不使用非耐用品的主要原因是,如果經濟不好、收入受到限製,家庭可以推遲耐用品訂單,但仍會消費非耐用品。
所以,如何分析耐用品新訂單這個指標?
舉個例子,小明家裏想要買一輛豪車,錢從哪來?
1. 存款
2. 貸款
不管是用存款還是貸款,都是小明的可自由支配支出。因此,耐用品數據表明支出和貸款的意願,經濟好意願就高,反之亦然。
美國商務部發布的耐用品新訂單數據波動極大,如果單看數據很難預測,市場通常有兩種分析的方法:
1. 用同比增速
2. 通過排除國防和運輸訂單並分析三到六個月的移動平均值來使用
如果耐用品訂單數據出現連續上漲,那麽意味著買家或者投資者美國經濟持樂觀態度。
3. 庫存
說完了兩個領先指標,現在來說一個滯後指標——庫存。
為啥滯後呢?因為對公司而言,將庫存與未來需求完全相匹配是比較困難的。通常是先有需求企業再加碼生產,從而形成庫存。
那麽,通過分析庫存能有啥用?
庫存的「滯後」只是相對需求而言的,對於經濟而言,分析庫存能夠幫助找到經濟拐點的早期跡象。
有經濟衰退苗頭時,需求下降,製造業會出現大量積壓庫存,因此企業會削減訂單試圖降庫存,這些動作再次加劇經濟衰退,形成惡性循環。
而當經濟出現復蘇的苗頭之時,人們需求上升,而企業會因訂單增多開始補貨,這些操作將刺激需求和通貨膨脹。
分析師喜歡用「庫存與銷售額比率」去觀察庫存的位置。
下圖可以直觀看到,在美國三次衰退期間,庫存銷售比都有較大的變化。
說了這麽多,分析製造業對於投資而言又有什麽幫助呢?
簡單來說,了解製造業可以幫助投資者發現潛在的投資機會,因為政策的支持和製造業的數據都將反映在製造業企業股價上。
製造業的活動水平通常是順周期波動,也就是說,在經濟繁榮時,製造業生產量肯定不會低,反之亦然。投資者可以結合當前的經濟相應地調整其投資組合。
例如,如果投資者註意到某一個行業的製造業訂單和生產量得到了極大的推動,這很可能意味著該公司的業務正在增長,那麽這可能是一個適宜的時間購買該行業的股票或基金。
從庫存的角度分析亦是如此。
持續一段時間內的高庫存水平可能表明消費者需求疲軟,為了應對過高的庫存,製造商必須停止或減少生產。
這在經濟學上被稱為「去庫存」。
但是減少生產將導致企業利潤下降,因此製造業企業的股價可能會下跌。
2023年5月ISM的PMI讀數為46.9%,比4月份的47.1%下降0.2個百分點;市場預期為47.0%。
怎麽解讀呢?
1. 記住,50%作為「榮枯線」,大於50%為樂觀的經濟前景,小於50%為悲觀的經濟前景。
2. 5月的讀數仍然小於50%,且整體看曲線繼續呈現下降趨勢。因此,製造業的低迷或許指向整體經濟放緩。
3. 低於市場預期的PMI也導致了發布後股市出現下跌。
本期課程到這裏就結束了,對於製造業的分析給大家總結出以下幾個步驟:
1. 消息面上留意是否出臺製造業相關政策,可以留意相關產業投資機會或風險;
2. 了解重要的製造業指標的發布時間和市場預期,在指標發布之前可以進行投資的風險管理;
3. 跟蹤製造業PMI,掌握未來經濟景氣度;
4. 觀察訂單、庫存等指標的變化,確定當前經濟運行的情況;
5. 結合以上,相應地調整投資組合。
寫在最後
如果覺得從本期課程學會了如何分析製造業,不妨關註我們的宏觀解讀的「進階」欄目,查看最新的PMI數據預判市場走勢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