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上半年,A股主要股指涨跌不一,分化明显。科创50指数上涨幅度最大,达到4.71%,上证指数涨幅超3%。创业板指下跌幅度最大,达到5.61%,上证50累计跌幅为5.43%。
6月“下注中国”十大核心ETF平均涨幅1.86%,今年以来跌1.48%。
1.标普500ETF
标普500ETF今年涨19.76%,涨幅居十大核心ETF榜首。
标普500指数今年上涨15.91%,七大成分股——苹果上涨49.83%、微软上涨42.8%、谷歌上涨35.67%、亚马逊上涨55.19%、英伟达上涨189.62%、特斯拉上涨112.51%和Meta上涨138.47%,其他的493家公司,总体表现乏善可陈。
美联储主席鲍威尔近期确认,由于通胀仍然远高于应有的水平,后续可能会有更多的加息,这给那些希望Fed很快结束加息的投资者泼了一盆冷水。
随后,鲍威尔在国会的证词中,又重申了他对加息的鹰派立场,重申该联储仍将坚定致力于降低通胀至2%的目标。他还指出,虽然美联储此前暂停了加息,但是几乎所有的与会者都预计,到今年年底,FOMC仍将会进一步加息。
从基本面看,美股Q2财报季即将拉开帷幕,根据FactSet的数据显示,虽然2023年一季度,标普500指数的成分股每股收益已经下降了2.0%,但是,二季度的下降幅度可能会进一步扩大到6.4%。
高盛唱多美股,将未来六个月标普500指数目标点位上调至4500点,高盛首席股票策略师科斯丁表示,未来12个月美国经济衰退的可能性被下调至25%,有望实现软着陆。
高盛认为,人工智能将成为市场的重要推动力,该技术的广泛应用将有效提高生产力,使标普500指数每股盈利复合年增长率从4.9%提高到5.4%。当然,人工智能的应用多久会实现,以及监管政策、税收和利率在多大程度上可以抵消任何生产增长等都存在不确定性。虽然在科技股带动下,标普500指数的市盈率已经升至19倍,高盛对此并不担忧。
高盛表示,市场将对科技股进行更广泛的估值重估,随后其他股票出现追赶,最终使标准普尔500指数受益。如果经济增长数据保持弹性,通胀继续按照经济学家的预测软化,股票风险溢价的下降可能会抵消略高的实际利率,并支持当前的估值水平。
2.芯片ETF
芯片ETF在6月跌6.2%,今年来涨超8%。
近日美国芯片企业英伟达首席财务官科莱特·克雷斯日前表示,美国限制人工智能芯片对华出口“将令美国这一行业永久丧失机会”。据外媒报道,克雷斯6月底出席一场投资会议时表示,从长远来看,如果实施禁止向中国出售数据中心图形处理器的限制措施,这将导致美国该行业在世界最大市场之一的竞争和领先机会永久丧失,并影响英伟达未来业务和财务业绩。英伟达首席执行官黄仁勋日前接受采访时也表示,中国市场不可代替,退出中国市场不是一种可行选项。
国家政策力度不断加大,半导体产业战略地位凸显。半导体产业链各环节均具备一定的门槛,需要持续的资金和人才投入,政策扶持对半导体产业发展推进的意义重大。
目前,中国半导体行业的发展着重落在集成电路领域。“十四五”是中国半导体行业夯实基础、谋取更大进步的关键五年,多个“十四五”相关政策均将集成电路列入重点发展项目,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专门列出了集成电路发展专项;《“十四五”利用外资发展规划》提出要引导外商投资投向集成电路等,体现了我国大力发展集成电路的决心。
信达证券认为当前半导体行业“国产替代”、“周期复苏”和“AI创新”三重逻辑共振。
首先,国产化仍然是国内半导体产业发展的主旋律。经过多年的发展,我国在半导体设计和封测环节的国产替代已有了一定的进展,一些IC设计公司在消费级和部分工业级、汽车级芯片的设计水平已有比肩国际大厂的能力,但在高端及部分更为复杂的领域仍有一定的差距;我国封测厂商的国产替代走在产业链前列,2022年国内封测龙头企业江苏长电科技进入全球前三,通富微电快速提升至第四。
此外,半导体设备及材料、集成电路制造等环节的国产替代仍在加速进行当中。以设备为例,从国内招投标的角度来看,当前时间点去胶、清洗、刻蚀、CMP抛光等环节的设备已经稳扎稳打迈入30%以上的国产化率区间,而薄膜沉积、炉管、量测类设备国产化率较低,光刻机、离子注入等环节国内半导体设备企业中标率则处于相对更低的阶段。
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下降幅度放缓,行业周期拐点或初现。由于电子行业制造属性及高度全球化的产业链,订单、库存、价格波动等短期因素均具备扰动行业运行的可能性,2022年全球半导体产业开启下行周期。
本轮行业景气度下行主要归因于全球经济增速放缓、行业创新动力不足、消费者预防性储蓄增强等因素传导下消费电子等终端需求表现相对疲软,此外2020年由于疫情导致电子行业出现供应链紧缺现象,产能部分缺货及涨价影响,在产能陆续释放后缺货缓解、需求疲软又造成库存水位持续上升。站在当前时点,产业链库存去化效果显著、终端需求逐渐恢复、AI或将开启新一轮技术革命浪潮,当前或已处于此轮电子行业周期的底部位置,多重因素有望驱动右侧开启。
根据SIA统计,2023年3月全球半导体销售额为398.3亿美元,同比下降21.3%,下行幅度已跌破2019年以来的最低值;环比来看,3月微增0.3%。我们认为,当前时点半导体行业库存去化显著,且Q2开始终端需求逐渐回暖,部分产品订单量回升,同时AI为行业带来新的增长动能,相关产业链持续受益需求增长,行业整体下行阻力增大,此轮周期拐点或将显现。
AI或将掀起新一轮科技产业革命下,以算力和服务器为中心,受益方向持续向上游和下游传导。历史上每一次科技创新的浪潮通常都是通过突破某一项先进生产力要素,从而提升人类生产效率所实现。回望前三次科技革命的步伐,不难发现,一项先进生产力从萌芽到被广泛使用,其核心在于能否变革人类的生产生活方式,带来生产效率大幅提升。无论蒸汽机、电力、互联网等信息技术,都符合这样的规律。
AIGC的出现真正赋予了人工智能大规模落地的场景,有望在更高层次辅助甚至代替人类的部分工作,提升人类生产效率。当前,大模型对算力的需求高增,AI算力和服务器成为各大厂商大模型训练和推理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也是提升大模型性能的关键,AI算力相关个股关注度大幅上升。同时,高性能计算芯片国产化的趋势或将助推上游芯片制造、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等环节的国产化进程,而终端应用创新及AI赋能或带来新的增长需求点,半导体全产业链有望持续受益于AI或将带来的科技产业革命。
3.恒生医疗ETF
恒生医疗ETF跟踪的是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细分行业覆盖医疗保健设备、药品、生物科技、医疗及医学美容服务等,反映港股市场上医药领域上市公司的整体表现。
恒生医疗保健指数的主要权重行业为制药、生物科技、医疗保健技术,权重股包括药明生物、百济神州、石药集团、京东健康等。
从基本面来看,医药行业正在进入2-4个季度的景气上行周期,也就是二季度行业净利润增速比一季度要快,三季度大概率比二季度要好。明年一季度因为今年一季度的低基数,明年一季度大概率也不错。整体是这样的,各个细分领域其实也是不错的,开始出现了一定程度的同步性。
从资金面上来看,公募的持仓的配置也处在过去几年的一个历史配置的底部。当前医药板块机构持仓在底部,具备定价权的背景下未来获得超额收益的概率较高。
从公募基金持仓的情况来看,医药的超配比例处于过去10年的相对低位,预示超额收益也处于历史大级别的底部。同时,医药板块属于公募基金定价权相对较强的行业之一,即公募基金一旦加仓医药,当季度就可能出现比较明显的超额收益。
尽管恒生医疗ETF今年跌幅超18%,但资金在持续抄底。站在当下,不必悲观,医药行业底层的成长逻辑是没有变的。
当前国内人口老龄化加快,医疗刚需扩大。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健康消费升级需求增加,是未来医疗市场增长的主要因素。
同时疫情不利因素出清,医院诊疗量回升。不论短期还是中长期,医疗行业的增长均具有极高的确定性。
人们对于健康和生活质量的追求决定了医药行业总是成长的,人口老龄化的趋势会决定医药行业的长期成长性。当下,我们正在步入老龄化的高峰,在60年代是有最大的婴儿潮的,也就是说这批婴儿潮第一波人已经步入了老龄化,这可以拉动接下来几年的需求。
其次,政策边际改善,集采降价阵痛结束,未来新产品获批放量在即。医保国谈趋向温和,企业压力减轻。医保控费与支持国产替代政策大环境不改,国产替代进程加快。药品审批与支付政策鼓励创新药发展,创新药市场空间广阔。
此外,当前还有很多尚未满足需求的创新药,也就是说有很多的疾病它并没有合适的创新药,这个行业的渗透率、行业的需求还是很大的。
再者,在全球医药产业价值链上,中国医药产业享有当前“消费红利”所带来的需求侧优势与“工程师红利”所带来的供给侧优势。医药行业是一个全球化的生意。在整个的全球的价值产业链上。在需求侧,我国有人口红利,在供给侧,中国拥有工程师红利。这种供给跟需求会使得这个行业在全球的价值链的分布上会得到越来越大的蛋糕。
东吴证券表示,港股医疗板块相较内地机遇更丰富,与A股相比,港股医疗板块创新属性更强,未来业绩增长的基石坚固。恒生港股通医疗保健指数成份股中存在大量细分行业龙头,且未在内地上市,投资港股可以买到内地缺少的优质标的。美国加息暂时告一段落,2023年下半年海外流动性逐步“宽松”是大势所趋;当前时刻,恒生医疗保健指数有望结束超跌行情,迎来戴维斯双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