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中银证券:供需收紧与红海危机共促集运运价增长 前4月中国快递业务量已突破500亿件

中銀證券:供需收緊與紅海危機共促集運運價增長 前4月中國快遞業務量已突破500億件

智通財經 ·  06/03 07:57

智通財經APP獲悉,中銀證券發佈研報指出,航運方面,供需收緊與紅海危機共促集運運價增長,新船交付導致的運力增加影響被邊際抵消。航空方面,國內機票燃油附加費年內第二次下調,海運能力受限 4 月份航空貨運需求同比增長 11.1%。快遞物流方面,“雙輪驅動”和“服務提升”齊發力,前 4 月中國快遞業務量已突破 500 億件。

該行建議關注設備與製造業工業品出口鏈條,推薦中遠海特(600428.SH)、招商輪船(601872.SH)、華貿物流(603128.SH)等;受益於工業經濟復甦的大宗商品供應鏈和危化品物流,推薦廈門象嶼(600057.SH)、廈門國貿(600755.SH)等。關注低空經濟賽道趨勢性投資機遇,推薦順豐控股(002352.SZ)等;建議關注郵輪及水上輪渡主題性投資機會等。

中銀證券核心觀點如下:

①供需收緊與紅海危機共促集運運價增長,新船交付導致的運力增加影響被邊際抵消。

上海航運交易所數據顯示,5 月 17 日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報 2520.76,相較於 4 月 26 日大幅增長近 30%。至 5 月 30 日,2024 年平均綜合指數爲 3,323 美元/FEU,較 10 年間平均運價水平 2,725 美元/FEU 高598 美元。部分航線運價出現“一箱難求”的情況。本是淡季的海運市場迎來“漲價潮”,整體來看,原因一方面是進出口貿易較好助力集運需求回升,另一方面是紅海局勢吸收新投放產能,新船交付導致的運力增加影響被邊際抵消。

②國內機票燃油附加費年內第二次下調,海運能力受限 4 月份航空貨運需求同比增長 11.1%。

5 月 24 日,據去哪兒平台消息,河北航空將下調機票燃油費,自 2024 年 6 月 5 日(出票日期)起,成人旅客:800 公里以上航線每位旅客收取 50 元燃油附加費,800 公里(含)以下航線每位旅客收取 30 元燃油附加費;4 月份全球航空貨運需求保持強勁,與2023 年 4 月水平相比,以貨物噸公里(CTK)衡量的總需求增長了 11.1%。受油價波動影響,國內機票燃油附加費年內第二次下調;2022 年起航空公司恢復徵收國內航線燃油附加費,之後持續上調,此次燃油費調整是今年年內的第二次下調;4 月份全球航空貨運需求保持強勁,以貨物噸公里(CTK)衡量的總需求增長了 11.1%,連續第五個月實現兩位數的同比增長;受到跨境電商以及全球海運能力受限的支撐,未來航空貨運的需求前景較好。

③ “雙輪驅動”和“服務提升”齊發力,前 4 月中國快遞業務量已突破 500億件。

5 月 21 日,國家郵政局監測數據顯示,截至今年 4 月 29 日,我國快遞業務量已突破 500 億件,比 2023 年提前了 32 天。“雙輪驅動”和“服務提升”支撐我國快遞業務持續增長。電商的持續發展與新興業務的不斷出現,國內與國際業務共同驅動快遞業發展。今年 1 至 4 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 44110 億元,同比增長 11.5%。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 37356 億元,增長 11.1%,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爲 23.9%;在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中,吃類、穿類、用類商品分別增長 19.2%、10.5%、9.8%。快遞企業提升服務,以提價保質爲例,新的競爭策略取得了較好的經濟效益;今年 4 月份快遞服務質量指數同比提升 15.5%。

行業高頻動態數據跟蹤:

①航空物流:4 月下旬至 5 月上旬期間,空運價格整體環比上漲。②航運港口:集運運價指數上漲,幹散貨運價上漲。③快遞物流:4 月快遞業務量同比增加 22.70%,快遞業務收入同比增加 18.33%。④航空出行:2024 年 5 月第三週國際日均執飛航班環比上升 0.26%,同比增加 93.32%。⑤公路鐵路:5 月 13 日-5 月 19 日全國高速公路累計貨車通行 5528.7 萬輛,環比增長0.44%。⑥交通新業態:2024 年 4 月,理想汽車共交付新車約 25787 輛,同比增長 0.41%。

投資建議:

建議關注設備與製造業工業品出口鏈條,推薦中遠海特、招商輪船、華貿物流,建議關注東航物流、中國外運。建議關注受益於工業經濟復甦的大宗商品供應鏈和危化品物流,推薦廈門象嶼、廈門國貿,建議關注浙商中拓、密爾克衛、盛航股份、興通股份、宏川智慧等。關注低空經濟賽道趨勢性投資機遇。推薦順豐控股,建議關注中信海直。關注郵輪及水上輪渡主題性投資機會。建議關注渤海輪渡、海峽股份。關注電商快遞投資機會。推薦中通快遞、申通快遞、韻達股份。

風險提示:

航運價格大幅波動,航空需求不及預期,快遞價格競爭加劇,交通運輸政策變化等產生的風險。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