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消失的“啤酒行情”

Moer Finance ·  20:12

斑马消费 杨伟

持续多年的“啤酒行情”,从去年开始中断,今年暂时也未能恢复。

直接原因为,去年啤酒业高开低走,下半年市场萎缩,今年上半年仍未恢复。2024年1-6月,中国啤酒产量同比增长仅0.1%,其中6月份同比下降1.7%。

去年及今年上半年啤酒公司业绩提升,并不是因为卖了更多的啤酒,而是因为产品提价、原材料降价,毛利率提升所致。另外,啤酒业存量时代,挤压式增长与结构性繁荣并存,燕京啤酒找到新动能后,跃升为行业增长王;其他头部品牌,可能就没有那么强劲了。

啤酒行情缺位的根本原因在于,随着高端化和年轻化的推进,啤酒市场的季节性趋势正在减弱。所以,资本市场,可能再难找到夏季的“啤酒行情”了。

市场对啤酒公司的估值,回归到以基本面为基础的价值预期上来。这是啤酒业在新消费周期中的一种进步。

啤酒行情缺席

盛夏已至,再也没有什么比畅饮一杯冰啤酒更能让人虚浮了。

啤酒已进入传统意义上的消费旺季,今年出梅之后的普遍高温,更让啤酒业恢复了一点信心。

但是,啤酒行业的投资者们,恐怕要失望了。

中国啤酒老大华润啤酒,从2024年5月中旬到7月底,股价累计跌幅超过37%;青岛啤酒与其节奏一致,累计跌超20%;百威英博旗下的百威亚太(01876.HK),整体跌势更是从二月底延续至今。

同花顺啤酒概念(885780),从5月中旬的高点1312.80,一路下跌,7月初跌至低点1044.54,近日有所回调,累计跌幅仍然超过13%。

这与以往投资人所理解的“啤酒行情”,完全不一样。

要知道,前些年,每到四五月份前后,啤酒龙头的股价就开始走强,引导啤酒板块开启一轮阶段性的行情。

以最典型的啤酒股,A股啤酒老大、A+H股上市公司青岛啤酒(600600.SH)为例,从2016年到2022年,啤酒行情几乎从未缺席。

分析发现,“啤酒行情”具有统一性,一旦龙头开涨,主流啤酒公司必然跟进,只在时间和幅度上略有差异。

可从去年开始,原本每年虽迟但到的“啤酒行情”,消失了。

去年4月底开始,青岛啤酒股价跌跌不休,到年底,累计跌去45%以上;今年年初有一波拉升,但从5月中旬开始,逆“啤酒行情”又来了,7月初还创下近几年的股价新低。

华润啤酒(00291.HK)也是如此。只不过,港股市场的波动更为剧烈。从去年3月底到今年7月初的最低点,该公司股价累计跌幅超过六成。

其他主流啤酒公司,情况都差不多。“啤酒行情”,为什么消失了?

急需新动力

除了2020年-2022年的特殊时期外,2023年-2024年夏季啤酒行情缺席,与啤酒市场的表现直接相关。

去年,啤酒市场整体高开低走。当年3-4月,中国啤酒产量录得高速增长,同比增长率分别为20.4%、21.1%;5月开始增速下滑,5-6月同比增长率降至7.0%和1.6%;7月开始负增长,7-12月同比增长率波动式下降。

统计下来发现,去年上半年,规模以上啤酒企业总产量同比增长7%,创多年来新高。但全年产量仅增长了0.3%,略优于白酒,恢复情况不及红酒和黄酒。

主要原因在于,消费市场仍未完全恢复,特别是线下餐饮板块,场景缺失直接影响了啤酒行业的整体表现;另外,去年夏天雨水较多,整体温度并不算太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啤酒的动销。

所以,去年啤酒行情缺席,市场一点也不意外。

今年的啤酒市场,整体来看,有恢复但不多。2024年1-6月,中国规模以上啤酒企业累计产量1908.8万吨,同比增长仅为0.1%;其中,6月份产量同比下降1.7%。

2024年Q1,百威亚太中国市场销量及收入分别下降6.2%和2.7%。不过,受高端化影响,每百升收入增加3.7%;再加上主要原材料麦芽、纸箱、铝材等都出现价格下降,百威中国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增长1.0%,盈利率扩张145个基点。

这种状况,不仅体现在中国市场,百威亚太的其他分部大抵如此。1-3月,该公司啤酒销量下降4.8%,收入只下降了0.4%,但正常化除息税折旧摊销前盈利增长4.2%。

中国市场的其他啤酒巨头,业务表现与之类似,收入下降或增速大幅下滑,但业绩增长势头不错,净利率都得到显著提升。

2024年上半年,燕京啤酒(000729.SZ)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0%-55%,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60%-77%;同期,珠江啤酒(002461.SZ)业绩增长30%-45%。

这并不是因为大家卖了更多的啤酒,而是因为以高端化为动力的提价,以及各类成本下降合力的结果。从收入和成本的剪刀差趋势来看,前者的动力正在减弱,后者的影响权重较强。

显然,成本下降这个主要推动力,并不足以持续推动板块上行。啤酒市场缩量、提价、降本的主要特征,暂时并不能引来市场的另眼相看。

啤酒业结构调整

当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在于啤酒市场的结构性变化。

2013年啤酒市场进入存量时代后,行业扛过2013年-2015年的调整期,从2016年开始迎来了一轮以高端化为主线的行业复苏。

啤酒业上演了一场久违的价值回归。销量触底反弹,吨价提高、毛利率提升,行业净利率从2019年的8.5%,提升至2023年的14.0%。各大啤酒巨头逐渐走出漫长的季节,啤酒在酒饮市场的分量也大幅提升。

不过,啤酒高端化的上半场,全面的、自上而下的高端化,已经基本结束了。近两年,行业的销量增长疲软,价格提升趋势减弱,整体呈现出类似于白酒市场的“结构性繁荣与挤压式增长”。

本土品牌们趁着啤酒原材料的降价周期,提升利润、及时回血;外资啤酒们借助自身的优势,又开始夺回高端化的主场。

在啤酒业的平台修整期,资本也大多进入了观望状态。

啤酒高端化的下半场,全面高端化被结构优化所取代,自上而下的提价将变成自下而上的质价比竞争。市场,一直在等待这样的明确信号。

除了产业结构的变化,啤酒消费结构的变化,也在改写啤酒行业的部分运行法则。

啤酒高端化,品质相应提升,主流产品的原麦汁浓度和酒精度有所提升,导致单次饮酒量下降——这也是啤酒整体缩量的原因之一。

另外,啤酒年轻化,啤酒与各大场景化渠道及营销方式的结合,导致的结果是,啤酒不再是高温夏季的专属,变成了一种日常性的酒饮品类。

以青岛啤酒为例,2013年,公司二三季度啤酒旺季营业收入占公司营业收入的比例为63.20%;2023年,这一占比已经下降至59.73%。这还只是全国化工业啤酒巨头的变化,地方品牌、精酿啤酒以及新零售啤酒等差异化品牌,预计季节销售平衡更为明显。

或许这只是开了个头,随着啤酒高端化、年轻化的进一步推进,这个市场的季节性特点将继续减弱。二级市场的夏季“啤酒行情”,可能不复存在。

市场对啤酒行业的估值,将回归到以基本面为基础的价值预期上来。所以,燕京啤酒、珠江啤酒发布2024年半年业绩预告后,引发了啤酒板块的一小轮行情。

至于这能否成为引领新一轮啤酒行情的导火索,还得让子弹再飞一会儿。

Disclaimer: This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and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 recommendation or endorsement of any specific investment or investment strategy. Read more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