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保险股集体大跳水,人寿、太保跌近6%,原因为何?|钛媒体金融

TMTPost News ·  Aug 6 10:54

8月6日,保险股全线走低。

截至收盘,保险板块指数(BK0474)报932.74点,跌幅达3.11%,成交55.73亿元,换手率0.30%。板块个股中,跌幅最大的前5个股为:中国人寿报30.36元,跌6.06%;中国太保报27.45元,跌5.73%;新华保险报30.26元,跌2.98%;中国平安报40.90元,跌2.62%;中国人保报5.61元,跌1.23%。

港股方面,中国太保(02601)大跌11.49%,中国人寿(02628)跌3.59%,中国太平(00966)跌2.75%,友邦保险(01299)跌1.71%,中国财险(02328)跌1.69%。

多名分析师表示,保险股大幅下挫或与近日“人身险预定利率将下调”的消息有关。

对于今日A+H股的大幅波动,中国太保相关人士表示,公司基本面正常,正在关注股价走势。目前认为海外市场变动(日韩股市波动)是导致股价下跌的比较重要的原因之一。

也有业内人士指出,保险股并无明显利空,事实上板块内多数个股今日开盘还是红盘为主,因此结合成交量有所放大来看,今日板块整体的走势低迷与部分资金选择离场或有一定关联。

人身险预定利率跌破3%

时隔一年,人身险预定利率将再次下调至2.5%,这意味着,人身险预定利率降回到1999年的水平。

8月2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健全人身保险产品定价机制的通知》。并明确下调普通型保险产品、分红型保险产品以及万能型保险产品的预定/保证利率。自2024年9月1日起,新备案的普通型保险产品预定利率上限为2.5%,相关责任准备金评估利率按2.5%执行;预定利率超过上限的普通型保险产品停止销售。

此外,《通知》还首次提出要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深化“报行合一”,加强产品在不同渠道的精细化、科学化管理。

有分析认为,近期利率转而快速向下以及预定利率下调后销售端存在较大不确定性,加剧了市场担忧。

中信证券表示,对于保险公司而言,预定利率保证利率的下调有利于控制负债端成本,但也会相应降低产品的吸引力,预计未来分红险可能更受投保人青睐。

光大证券表示,预定利率切换难免引发市场“炒停售”行为。中期来看,新产品全面落地后,去年以来的两轮产品切换运作导致的需求提前透支或对后续销售形成一定扰动。

应对利差损风险

去年7月31日,预定利率就由3.5%下调至3%。时隔近一年,预定利率为何再次下调?

分析人士认为,这主要是监管为疏解保险行业的利差损风险。

在利率不断走低的背景下,保险公司的负债成本持续高企,给保险公司的投资端带来巨大压力。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从去年三季度开始,人身险公司保险资金年化财务收益率就跌破2%,去年三、四季度及今年一季度的年化财务收益率分别为2.93%、2.29%及2.12%,呈现逐季下降的态势。

未来的低利率时代,预定利率将“随行就市”。

《通知》中提到,要建立预定利率与市场利率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参考5年期以上贷款市场报价利率、5年定期存款基准利率、10年期国债到期收益率等长期利率,确定预定利率基准值,由保险业协会发布。挂钩及动态调整机制应当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达到触发条件后,各公司按照市场化原则,及时调整产品定价。

光大证券表示,长期来看,一方面,随着银行存款利率多次下调,目前五家大型银行1Y/2Y/3Y/5Y期存款挂牌利率分别为1.35%/1.45%/1.75%/1.80%,挂牌利率整体进入“1%”字头时代,叠加银行理财与公募基金产品易受资本市场扰动,2.5%预定利率的储蓄型保险产品或仍具一定吸引力,分红险“保底+浮动”的收益特征也能承接部分需求,同时部分产品兼具人身保障等其他保险责任,险企也可以通过“保险+服务”的模式打造差异化竞争优势、进而赋能产品销售。另一方面,预定利率动态调整机制将显著利好险企跟随市场变化及时调整负债成本长期有助于行业提升资产负债管理水平,有效化解利差损风险。

长期分红险将受青睐

有分析认为,向下有保底,向上有浮动收益的长期分红险可能成为保险公司未来的主要发力方向。

《通知》中指出,鼓励开发长期分红型保险产品。对于预定利率不高于上限的分红型保险产品,可以按普通型保险产品精算规定计算现金价值。

此外,《通知》明确,对于分红型保险产品和万能型保险产品,各公司在演示保单利益时,应当突出产品的保险保障功能,强调账户的利率风险共担和投资收益分成机制,帮助客户全面了解产品特点,要平衡好预定利率或最低保证利率与浮动收益、演示利益与红利实现率的关系,根据账户的资产配置特点和预期投资收益率差异化设定演示利率,合理引导客户预期。在披露红利实现率时,应当以产品销售时使用的演示利率为计算基础。

值得注意的是,分红险的红利实现率在2023年出现了大幅下行。截至8月2日,共有52家保险公司披露2023年红利实现率,涉及2068只产品,红利实现率的算术平均值为47.4%,相比去年101.9%,下降幅度大约53%。

分红险还值得购买吗?答案不言而喻。在银行存款“1”字头时代,2%保底收益的分红险仍有竞争力。有机构测算,即使分红保险的红利实现率只有35.7%,客户理论收益率仍可达到3%。意味着,过去一年大部分分红险产品收益率相比银行理财,可略胜一筹。

北京大学中国保险与社会保障研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朱俊生教授认为,红利实现率的可持续性建立在公司长期投资能力基础之上。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下,行业提升管理分红险的能力非常重要。分红险管理的挑战包括红利管理、维持客户合理期望和宏观经济不确定性。怎么平滑账户的储备基金、怎么制定每年分红政策、怎么兼顾同业竞争与公司利益,对保险公司而言仍是挑战。同时,保险公司需要管理客户的期望,既不能把胃口吊太高,也不能过分打压预期。宏观经济不确定会影响保险市场的投资收益,保险公司需要向客户及时传递对市场的认知。

业内人士指出,分红险产品在未来仍具有一定的吸引力。虽然无法保证达到某些不切实际的高收益预期,但合理预估下,客户能够实际到手的年化收益率仍有望达到2.5%至3%的区间,这在当前低利率的市场环境中,相较于其他纯储蓄或低风险理财产品而言,不失为一种相对稳健且具有一定增值潜力的选择。

中信证券认为,在资管新规实施之后,受风险资产回报下降、利率走低等因素影响,市场上类固收产品供需缺口将长期存在,以分红险为代表的寿险产品,仍将是未来产品发展的主流方向。同时,分红险将改变传统险商业模式的弊端,实现客户、股东和渠道方的利益共赢。(本文首发于钛媒体APP,作者|颜繁瑶,编辑|刘洋雪)

Disclaimer: This content is for informational and educational purposes only and does not constitute a recommendation or endorsement of any specific investment or investment strategy. Read more
    Write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