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巨頭的繁榮讓美股基準指數的提供商感到頭疼,指數提供商計劃降低大型市值公司在關鍵指數中的權重。
智通財經獲悉,科技巨頭的繁榮讓美股基準指數的提供商感到頭疼,由於英偉達(NVDA.US)和蘋果(AAPL.US)等公司日益佔據主導地位,美國股市正變得越來越不平衡。全球最大的兩家成分股公司——富時羅素指數和標普道瓊斯指數——考慮計劃降低大型市值公司在關鍵指數中的權重。
隨着許多投資組合中最大科技股的持倉比例開始突破監管限制,各行各業的投資者都被迫做出調整。這兩大指數巨頭面臨的壓力也越來越大,它們的產品總共被35萬億美元追蹤投資。
這些提議爲批評被動投資熱潮的人士提供了新的理由。長期以來,這些人一直指出,這種策略比表面上更積極。指數的任何調整都暴露了基準背後隱藏的人爲因素。Brooklyn Investment Group股票主管Antti Petajisto表示:"多數投資者可能沒有意識到,即便是在我們所認爲的被動策略中,也存在某種程度的主動因素。"
羅素諮詢時間將到8月30日,沒有設定實施的時間表;該諮詢的內容是,爲其廣泛受關注的美國增長和價值指標中最大成分股的權重設定上限。標普的諮詢將於週五結束,重點是在一系列行業措施中採取一種限制成分股比例的新方法,如果這些措施被採納,這些變化將於9月23日生效。
這些提議的背後是針對受監管的投資公司的長期規則,這些規則將任何一種證券在投資組合中的比例限制在25%以內,最大持股(持股比例在5%或以上)的總權重限制在50%以內。在業內,它通常被稱爲25/5/50。設立這些限制是爲了防止投資者過度集中投資某些公司,但在蘋果和英偉達等公司不斷壯大的當前市場上,這些限制可能致使投資者遭受懲罰。
上個月,羅素1000指數的前10大成分股——主要是科技股——佔該指數的34%。雖然這還沒有達到25/5/50的水平,但這是該指數45年曆史上從未見過的集中度。
羅素已經提供了一套上限指數,以補充其更傳統、不受約束的指標。LSEG旗下富時羅素產品管理總監Catherine Yoshimoto說,目前正在考慮的是,是否對其標準款式的量規設置比例上限。超過7萬億美元的資產以該公司的風格指數爲基準。她表示:「例如,一些客戶確實在敦促我們考慮爲標準的羅素1000增長指數設定上限。」
過去20年裏,被動型基金一直在從主動型投資競爭對手手中搶奪市場份額,這要歸功於低成本和人們對自由選股者的負面印象。不過,一些市場參與者喜歡指出,這種指數改革並沒有看上去那麼激進。
這種觀點認爲,自上而下的決策是由人類在「被動」策略的幾乎每個階段做出的,無論是編寫指數規則、決定如何應用它們、設計跟蹤基準的基金,還是實際執行交易。例如,與許多人的假設相反,標普500指數——世界上最大的股票市場的主要基準指數——並不僅僅包含美國最大的500家公司。其成員由一組匿名指數專家選出。
標普和羅素提出的改革建議,突顯了防止違規的干預措施種類,以及由此可能導致的公司之間的差異。在遵守25/5/50的限制時,指數經理使用不同的機制來限制公司的權重,以及不同的觸發機制(儘管他們通常都選擇略低於25/5/50的水平來提供緩衝)。例如,羅素在其提案中提出了20/4.5/48的上限門檻,這與納斯達克100指數和標普指數不同,後者的上限門檻爲24/4.8/50。Russell的Yoshimoto表示,這種差異可能反映了保證降低定期發生違規行爲可能性的最佳方式的不同方法。
與此同時,爲了限制成分股權重,納斯達克100指數等指數往往會按比例減持頂級持倉股。但是,當一些股票突破標普行業指數的上限時,規模最小的股票首先被削減,壓制其在該指數中的權重,使投資者敞口不足。
今年上半年,當英偉達股價飆升時,道富環球投資旗下科技精選板塊SPDR基金(XLK.US)等基金就出現了這種情況。這些規定意味着XLK減持了該股,因此該ETF在此期間落後於未設定該規則的科技股基準10個百分點——這是有記錄以來表現最差的一次。
然後,當英偉達在6月份超越蘋果時,它引發了一場再平衡,XLK以犧牲iPhone製造商爲代價,購買了價值約110億美元的英偉達股票。現在,他們的立場再次翻轉,XLK面臨着另一輪大洗牌的風險。如果目前的排名保持到9月份的下一個季度再平衡,那麼根據現有的方法,英偉達在該基金中的權重可能不得不從21%降至4.5%,而蘋果的權重則從4.8%飆升至22%。
麥格理資本指數專家Edward Yoon表示,標普提議的調整旨在減少如此頻繁的高換手率。該指數的所有者提出,與其針對違反分散投資原則的最小個股,不如按照所有持倉股的市值比例對它們進行限制。
在Columbia Threadneedle Investments北美資產配置主管Josh Kutin看來,無論磋商結果如何,肯定都不是壞事,因爲它將幫助投資者應對日益集中的市場帶來的挑戰。他說:「資產配置者癡迷於分散投資,所以我們的投資組合越集中,我們就越不舒服。我贊成在指數構建中減少對市值的依賴,即使這是人類的決定,而不是市場機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