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NIO Power「五年计划」公布:电区房渗透率90%、换电站将超4000座

NIO Power「五年計劃」公佈:電區房滲透率90%、換電站將超4000座

雷鋒網 ·  2021/07/10 00:36

原標題:NIO Power「五年計劃」公佈:電區房滲透率90%、換電站將超4000座

b4a8-ksmehzt1510457.jpg

7月9日,首屆 NIO Power Day(蔚來能源日)於上海正式舉辦。

NIO Power Day 現場,蔚來聯合創始人兼總裁秦力洪,聯同蔚來電源管理副總裁沈斐,首次向外界系統梳理了 NIO Power 的發展歷程、能源服務體系與核心技術,並進一步公佈了蔚來在充換電服務方面的佈局與規劃。

據介紹,蔚來創始人李斌曾在七年前調研發現,用户對電動車沒有興趣的原因主要在於充電沒有保障、電池價格過高。然而當時間來到2021年,新能源車銷量大漲,充電基礎設施經過多年發展在數量上也已有了大幅增長,消費者的充電焦慮卻並未隨之減輕。

在秦力洪看來,用户的這些焦慮可能再過七年都仍然無法解決,這是一件需要長期投入、逐步改變公眾心智的事。

而 NIO Power 正是為此而生。

秦力洪表示,要解決用户的充電焦慮,關鍵在於滿足用户在不同場景中的補能需求。

NIO Power 即是依託蔚來能源雲技術,通過蔚來移動充電車、充電樁、換電站和道路服務團隊,為用户提供全場景加電服務的能源服務體系。

他將支撐這一全場景能源服務體系的五大手段簡要概括為:車、樁、站、人、雲。

,即移動充電車,可提供跟隨服務和預約補能服務,是現階段蔚來在充電樁和換電站以外的靈活補能方式,現已累計部署超過500台。

,即指三年以來蔚來推出的兩代家充樁、直流充電樁、超充樁共四種類型的充電樁。其中,家充樁已經累計安裝超過75000根;以直流充電樁為主要手段進行佈局的目的地充電樁,則已佈設了2000多根;另外超充方面,蔚來也已經建設了204個超充站,建有超過1600個超充樁。

秦力洪透露,除了以上四種類型的充電樁外,蔚來目前還有三款以上充電樁正在研發當中,有望為用户帶來更先進、更大功率、更大電流的充電服務。

,則主要指換電站。截至7月9日,蔚來已在全國範圍內建成301座換電站,累計完成換電超過297萬次,為用户補充的電能累計達到一億三千多度。

值得注意的是,蔚來的換電站還於近日走向海外。7月7日,蔚來的兩個換電站被髮往挪威,並預計在今年的第三季度末正式上線。

,即指接近一千人的地面道路服務團隊,可以為用户提供蔚來的移動服務車上門維保、移動、緊急救援、一鍵加電等服務。

三年多來,該團隊一共為用户提供了超過60萬次帶取送的一鍵加電服務。

,即是指由蔚來自定義、自研、自運營的 NIO Power Cloud,能源雲服務平臺,是蔚來整個能源服務體系的後臺大腦中樞。

根據沈斐的介紹,這一雲服務平臺可以劃分為四個子平臺:

Power Prime:一個利用數字孿生技術,將換電站、充電樁、電池等加電資源接入雲端的物聯網平臺,可實現線上線下的資源實時同步,支持加電設施 FOTA;

Athena:可以看作是一個智能算法平臺,能夠通過分析現有設施的能力、預測用户的加電需求、沙盤模擬演練,為充換電網絡的部署規劃、運營決策提供參考;

Power Go:智能運營平臺,能夠實現純電出行的路徑規劃、加電場景化的智能推薦、網格化的智能調度等功能;

Shield:電池安全檢測和管理系統,可對電池實現智能化管理,主要包括對電池在線實時的健康檢測、對電池狀態的精準評估、對電池流轉體系的智能調度等。

如今,NIO Power 已經通過車、樁、站、人、雲五大要素的組合,基本滿足絕大部分用户多變的加電場景需求。

不過,蔚來並未就此停下腳步。

為向持續快速增加的用户提供更好的加電服務體驗,蔚來還將繼續加快 NIO Power 充換電網絡的建設。尤其是換電站方面的建設。

據透露,蔚來2021年換電站建成目標總數已經由原來的500座,提升至700座以上。2022年至2025年,蔚來預計國內將每年新增600座換電站。至2025年底,蔚來換電站全球總數將超4000座,其中中國以外市場的換電站約為1000座。

活動現場,沈斐還提到了一個由蔚來用户創造的、可用以衡量換電便利性的新概念——“電區房”,即指距離換電站3公里以內的住宅。

現階段,“電區房”在蔚來用户中的滲透率為29%。而蔚來的目標是到2025年將90%的蔚來用户住所變成“電區房”。

最後,蔚來還宣佈向行業全面開放 NIO Power 充換電體系及 BaaS 服務(Battery as a Service,電池即服務),與行業及智能電動汽車用户分享 NIO Power 的建設成果。

声明:本內容僅用作提供資訊及教育之目的,不構成對任何特定投資或投資策略的推薦或認可。 更多信息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