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詩琪/文 老牌兒科中成藥企濟川藥業(600566.SH)在雙十一下了個“大單”。
11月11日,濟川藥業發公告稱,與天境生物就長效重組人生長激素(伊坦)達成產品開發、生產及商業化戰略合作,它將向天境生物支付2.24億元的首付款,並在達成若干開發、註冊及銷售里程碑後,再向其支付累計不超過17.92億元的里程碑付款,總付款最高達20.16億元。
戰略合作後,天境生物繼續主導伊坦的三期臨牀試驗研發,濟川藥業則主要負責產品獲批後中國市場的商業化推廣。
濟川藥業這次可是下了“血本”。20.16億元的總交易額不僅創下了近年中國生物醫藥市場及全球兒科醫藥領域同類新高,也是它2020年淨利潤的近兩倍,而濟川藥業的市值也不過就173.48億元。
它買的也不是個普通藥,這款藥從2015年至今已經幾易其主。伊坦最早是由韓國生物製藥公司Genexine研發,2015年10月,天士力、康橋資本與Genexine達成合作,成立合資公司天視珍,以2000萬美元的價款和許可使用費,引進了包括伊坦在內的三款進入臨牀研究產品的中國區權益及兩款臨牀前產品的全球權益。當時,天士力把這次合作視作自己由中成藥企轉型創新藥企的關鍵。
而在2017年,天境生物的前身三境生物突然與天視珍合併成立了天境生物,伊坦又到了天境生物的手上。雖然天士力並沒有對外過多解釋具體原因,但伊坦的研發進度不及預期卻是事實。2015年它已經處於臨牀II期階段,據媒體報道計劃在2017或2018年在包括美國在內的全球展開三期試驗。但事實上,直到2020年8月,伊坦的臨牀III期試驗申請才在中國獲批准。
現在伊坦的中國區權益又到了濟川藥業手裏,6年時間四易其主,這在行業裏也極其罕見。行業普遍共識是像伊坦這樣的臨牀後期產品被企業買進後都是準備在商業化階段創造收益的,一般不會再賣出。
對此,天境生物創始人兼董事長臧敬五在採訪中表示,伊坦是一個兒科專科藥物,天境生物的戰略是找到中國境內最強的兒科渠道公司來合作,濟川藥業的兒科藥銷售團隊覆蓋全國30個省份和直轄市內超過23000家各級醫院,是理想的合作伙伴。
不過作為國內為數不多的兒童藥中成藥企,濟川藥業最近的日子並不好過。它的三款核心產品蒲地藍消炎口服液、雷貝拉唑鈉腸溶膠囊、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在2020年年報、2021年半年報中合計貢獻了七成以上的營收,但最近都連連受挫。
蒲地藍消炎口服液是其銷售額最大的單品,2003年上市以來,累計銷售額超100億元。依靠這一重磅單品,濟川藥業迅速崛起,2013年至2018年,營收和淨利潤均保持了20%以上的年增速。
但從2018年底開始,國家藥監局要求蒲地藍消炎在説明書裏增加了噁心、嘔吐、腹脹、腹痛等多個不良反應,並明確指出孕婦和過敏體質兒童、脾胃虛寒者慎用。直接結果就是,2019年年報中,以該款產品為主的清熱解毒類業務營收同比下滑14.27%,濟川藥業出現了上市6年來的首次營收、淨利雙降。
而且該藥一直沒進國家醫保目錄是一大“隱患”。雖然也進了一些區域的目錄,但按照國家醫保局規定,從2019年開始各省需在三年內逐步剔除跟國家醫保目錄不符的增補藥品。今年7、8月,它已經先後被踢出河北省、山東省省級醫保名單。
無獨有偶,另一重磅單品小兒豉翹清熱顆粒在今年10月被上海陽光醫藥採購網發佈通知稱,暫停濟川藥業在該產品上的採購資格1年。此後濟川藥業董祕曹偉對媒體迴應,該規格是目前已經停止生產、未銷售的規格,所以對公司沒有影響。
兩大重磅產品連遭不利,這也被認為是濟川藥業下血本引進伊坦的核心原因。濟川藥業藉此從中成藥企賽道直接跨進了兒科最火熱的賽道——生長激素。該賽道的頭部公司長春高新藉着先發優勢,在過往十年股價漲了38倍。交易公告當天,濟川藥業收盤漲停。
不過也並沒有那麼樂觀。伊坦是一款長效生長激素,在國內屬於高端產品,中低端的粉針、水針市場規模更大,其中水針佔到了近六成市場。
伊坦的直接競對就是國內唯一獲批同類產品的長春高新。後者的產品2014年就獲批上市了,幾乎壟斷市場。但即便如此,該產品也只為長春高新貢獻了12%左右的營收,遠不及水針。按其2020年營收計算,目前國內的長效生長激素市場不過7億元左右。
據臧敬五的介紹,伊坦預計在2023年提交上市申請。既然花了如此代價進入生長激素領域,濟川藥業在此之前應該還會想辦法補齊更主流的產品。對於此事,經觀大健康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