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earn Premium
降息周期投资策略
加息结束了吗?快速读懂美联储的货币政策
还记得2022年史无前例的加息吗?一年内美联储完成了7次加息一共425基点,堪称史上最快最强。
作为投资者,你是否在担忧美联储货币政策可能影响你的投资决策?如果你想深入了解加息背后的原理、货币政策对经济和投资产生的影响,那么阅读本次课程再好不过了。话不多说,让我们开始吧!
● 美联储是什么?
● 美联储的工作是什么?
● 那么,美联储是如何实现货币政策目标的?
● 如何把脉美联储加息或降息的意图?
●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美联储如何影响市场?
● 小结
俗话说,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因此,只有先了解美联储才能去分析它的作用。
呼风唤雨的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它由三大支柱组成:联邦储备委员会、12家联邦储备银行和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 (FOMC)。
我们分别来讲一下这三个组成部分。
联邦储备委员会负责监督整个美联储系统,总统任命每位官员,然后在参议院得到确认。我们常说的现任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就来自于这里。
12家联邦储备银行分散在全国各地。我们平时可能看到过类似「xxx联储行长认为抑制通胀还需努力」之类的新闻,这些「发言人」其实就来自于地区储备银行,他们的工作之一就是随时了解区域经济并向董事会报告。
以上两个部分的人员共同构成了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FOMC每年例行举行八次会议,有时在紧急情况下会议次数会更多,例如,在新冠疫情期间,仅3月份就召开了5次议息会议之多。
打开APP及时追踪FOMC会议:
FOMC开那么多次会都在讲啥?
主要有两点,第一,主要职责是制定公开市场操作的决策,这部分内容稍后会讲;第二,会议投票决定是否提高或降低联邦基金利率。
听到这里,可能有部分人会恍然大悟,「原来我们听到美联储宣布加息就是这个会议的决定啊!」
没错,是的!这也是为什么FOMC被认为是美联储最有影响力的部分。
说完了美联储的构成,下面我们来聊聊美联储的目标是什么。
就像人们吃饭是为了填饱肚子,工作是为了赚钱一样,美联储「放水」、「收紧」也同样有它需要这么做的目的。
国会设立美联储时,赋予了美联储5大职能:
(1)执行货币政策;
(2)维护金融体系稳定;
(3)对各大金融机构进行监管;
(4)促进支付结算系统的安全性和高效性;
(5)促进消费者保护和社会发展。
其中,执行货币政策是投资者最关心的话题。而美联储执行货币政策最大的目标有两个,分别是:实现市场最大就业和稳定价格。
举个例子,美联储从2022年开始的新一轮加息周期是为了做什么呢?显而易见,答案是抑制通胀、稳定价格。但美联储还同时需要考虑这么做对就业市场的影响,因为最大就业和价格稳定可以说像是天秤的两端,很难做到「一碗水端平」,这之中必然要有取舍。
整体而言,美联储通过「削峰填谷」的方式,在经济过热前踩好刹车,在经济下滑时采取相应刺激,从而达到减少市场波动、实现经济平稳运行的目的。
这也是美联储存在的最根本意义。
从最容易理解的「量」和「价」的角度来看,美联储稳定经济的方法是操作货币供应量和利率。
具体怎么实现呢?我们把美联储货币政策「武器库」里的工具,归为三大类:
第一个也是最关键的工具,公开市场操作(OMO)。
做法就是美联储在公开市场买卖政府证券,从而增加或减少货币总供应量,同时也可以影响联邦基金利率。
举个简单理解的例子,假设美联储在商业银行购买证券。买卖交易当然是要一手交货一手交钱,因此,美联储获得证券,银行将获得来自美联储的一笔钱。银行拿到钱之后,可以通过放贷的方式流通到消费者的手中。这就形成了从美联储到银行再到实体经济的一个传导,整体经济的货币供应量上升。
相反,美联储在公开市场出售债券,也就意味著收回流动性,减少整体经济的货币供应量。
那么,买卖证券又是如何从量影响到价的呢?
首先,大家先得清楚价格和利率的关系,也就是价格上升,利率下降,反之同理。所以,如果美联储大幅购买证券,它的价格就会被推高,利率就会下降;如果美联储出售债券,就会压低价格并提高利率。
以史为鉴,从2008年底到2014年10月,美联储就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大幅增加了长期证券的持有量,目的是对长期利率施加下行压力,营造更宽松的金融条件来支持经济活动和创造就业机会。
美联储货币政策第二个「武器」是贴现率。
美联储以一个利率将钱借给银行,这个利率就是贴现率。作为债主,美联储可以通过改变贴现率来影响银行借钱的意愿。
那这又是如何影响经济的呢?很简单,美联储如果降低利率,那么借钱就变得很便宜。同时,储蓄的利润也就降低了,这是在鼓励实体企业和个人出来贷款刺激消费。增加的信贷将会增加经济中的货币总供应量,从而增加人们的支出,最后带动整个经济活动增加。
看到这里,有些人可能注意到了,降低利率也会有一个副作用——通货膨胀。
还记得美国CPI数值在2022年创新高吗?这就是应对新冠疫情从而采取了量化宽松的「副作用」。
美联储货币政策第三个「武器」是准备金率。
准备金是银行必须持有的现金数额,旨在保护该机构免受存款挤兑的影响。而美联储有权调整银行的准备金,通过增加或减少准备金率,控制银行贷款金额。例如,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比较低,这意味著银行不需要保留那么多现金。银行可以借给消费者更多的钱,从而增加经济体的货币供应量。
值得一提的是,新冠疫情期间,美联储将存款准备金率降至「0%」,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能看到「大放水」的原因之一。
在实际应用中,美联储往往是掏出多种「武器」多管齐下。让我们再用量化宽松举个例。
这里插一句量化宽松的原理,量化宽松(QE)是美联储实施的大规模资产购买计划,它直接影响到美联储资产负债表的规模和构成。其目的很直接,就是通过降低长期利率和增加金融市场的流动性来提供额外的刺激。
说到具体实施的方法,首先,美联储将利率目标降低至接近于零的水平,并通过向银行体系注入准备金来购买大量美国国债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MBS)。由于这些购买,美联储的资产负债表规模从疫情爆发前的约4万亿美元增加到2022年初的近9万亿美元,增加了一倍多。
既然有扩张,那么必然有缩减。
为了应对经济过热和通货膨胀,美联储需要加息和收缩资产负债表。因此,这也有了后来的史无前例的加息进程。
加息这么「激烈」,那什么时候是个头啊?
刚才说到美联储的目标是「实现市场最大就业和稳定价格」。
对于这个目标其实是有一套标准的。
稳定价格方面,美联储设定了通胀率降至2%的目标;而实现市场最大就业方面美联储同时关注著新增非农就业、失业率、职位空缺数等多项指标。
这就意味著,如果美联储达成了通胀率2%或者看到了就业市场「非常不景气」时,大概率就会停止加息了。
一般来说,单凭作为投资者的我们,是难以预测美联储加降息时间点的,但市场上有一些工具可以辅助判断美联储加息或者降息的意图。
首先登场的就是「点阵图」,它长这样儿:
相信大多数第一次见到点阵图的人都会一头雾水,发出「这是啥啊?」的疑问。
别著急,让我们先从背景简单说起。
在每季度最后一次FOMC会议,美联储都会公布经济预期(SEP),点阵图就夹在其中。它展现的是:公开市场委员会12 位成员对未来联邦基金利率变动的预期情况,每一个点都代表了一位联储官员的预期,采用不记名投票方式。
因此,拿2023年作为例子说明,美联储官员的中位数处在5.5%-5.75%之间,意味著年内联邦基金目标利率可能会在这个区间。
看到这里,可能有人会说:「既然是美联储官方发的,那么点阵图一定可以作为前瞻工具吧?」
先泼个冷水,答案是不可以。
点阵图更多的是用来观测联储官员对当前货币政策态度,并非是预测联邦基金利率变动的有效指标。
除了点阵图,市场上还有一个使用更为频繁的工具。那就是CME的「FedWatch Tool」。
我们可以实时观察目标利率的变化。工具背后的原理是,通过议息会议当月到期的联邦基金利率期货所隐含的联邦基金利率,较前一个月的隐含利率变动,来倒推美联储加息或者降息引起的利率变动概率。
所以,这也不是一个100%准确的预测加息或降息的指标,我们使用它更多是高频地观察市场对于利率变动的态度。
综上所述,投资者可以使用这两项工具观察可能潜在的利率变化。但记住,货币政策是随著各项数据的变化而变化,作为投资者的我们也需要灵活应对。
刚才讲到美联储的几个工具中,其实提到了一些使用货币政策工具时是如何影响市场的。整体而言,货币政策全面影响主要资产类别——股票、债券、现金、房地产、大宗商品和货币。
那么我们来举个例子,具体到股票市场,货币政策的传导又是如何呢?
刚才提到的贴现率大家还记得吧,美联储可以通过改变贴现率来影响银行是否借款的决定。假设在紧缩的货币政策期间,银行较高的利率将限制企业的风险偏好,上市公司的借贷成本变高,从而直接影响股票回报。
相反,在宽松政策期间,低利率降低了对储蓄的吸引力。此时,投资者往往更愿意将资金配置回报率较高的地方,股市就是其中比较好的选择。这也就是为什么我们能看到股市在美联储「放水」时出现强劲反弹的原因。
有人想问了,加息期间,股票是不是完全不能投?
其实,也不完全是。影响股票走势的原因有很多,其中美联储就是一个。
这就要说到美联储擅长的「预期管理」了。
何为预期管理?也就是美联储在执行货币政策之前,提前在市场上透露「风声」。在市场已经「消化」了相对负面的消息后,当美联储真正发布有关经济的公开声明时,市场或许就不会有较多的反应。
这节课到这里就要结束了,让我们再总结一下吧!
美联储是美国的中央银行,能够决定公开市场操作和联邦基金利率,因此,了解美联储货币政策非常重要。
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美联储为何执行货币政策、如何具体实施以及这些政策如何在经济中发挥作用。
从投资的角度而言,货币政策和经济周期有著密不可分的关系。
扩张的货币政策可以给盈利创造机会,而紧缩的货币政策则需要避免投资风险。因此,对货币政策有充分的了解也是发现「市场良机」的关键。
如果觉得从本期课程学会了如何分析美联储,不妨关注我们的宏观解读的「进阶」栏目,查看最新的市场预判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