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菲特指標可能仍然有用,以指示股市整體的非理性狂熱,例如SPAC的出現以及對仍在燃燒資金的公司的高估值(儘管一些公司每個季度的虧損有所縮小)。但巴菲特一直在投資,換句話說,我們又回到了個別股票的估值,關注市盈率(PE)、每股收益(EPS)增長、股權增長、銷售增長等。價值200%的巴菲特指標絕對不是賣出的信號,而是要謹慎且重新審視您持有的股票。不能否認Cathie Wood所說的科技改變了世界,估值方法需要改變,但我個人認為它是關於如何評價未來的增長。它仍然是關於每一家公司的估值,但由於不同的科技影響,變得更加困難。最後但同樣重要的是,在2000年時,巴菲特指標達到150引發了巨大的納斯達克指數調整,但其影響似乎相對較小,而2007年時巴菲特指標達到120引發了全球金融危機。因此,巴菲特指標只是另一個指標 - 在股市中存在許多非理性狂熱的領域,但仍然有好的價值可供選擇,保持持有投資!
已翻譯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