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getti Computing、遊戲驛站、Palladyne人工智能、Phunware和特斯拉:爲什麼這5只股票今天引起投資者的關注
週四,美國股票小幅下跌,S&P 500和納斯達克指數均小幅走低。S&P 500下跌0.04%,報6,037.59,納斯達克下降0.05%,報20,020.3。
特朗普時期社交媒體的未來
錫拉丘茲大學通信副教授詹妮弗·格里吉爾(Jennifer Grygiel)加入了彭博社的沃尼·奎因(Vonnie Quinn)和索納利·巴薩克(Sonali Basak),討論即將到來的政府下社交媒體的未來,以及TikTok在等待最高法院關於其在美國潛在禁令的決定時的命運。他們在「彭博市場」節目中進行討論。
深入了解第一太陽能最近的空頭持倉
第一太陽能(紐交所:FSLR)的可流通股票的開空比例自上次報告以來上升了27.67%。該公司最近報告其開空股票達到810萬股,約佔所有常規股票的9.92%。
特斯拉、比亞迪、小鵬之後廣汽也進場!具身智能賽道擠滿車企
①本次廣汽集團打造的人形機器人融合了四輪足、兩輪足兩種模式。 ②②有觀點認爲,汽車生產車間不缺機器人,但人形機器人進車間仍需加深場景理解,突破更多的技術邊界。
Waymo在美國市場獨領風騷!特斯拉、亞馬遜能否迎頭趕上?
① 2024年,Waymo成爲美國最耀眼的無人駕駛出租車公司,運營着美國唯一的商用無人駕駛出租車服務Waymo One,年內已完成400萬次付費服務; ② 特斯拉和亞馬遜等公司都在無人駕駛技術上押下重注,特斯拉最早將在明年兌現其無人駕駛技術的承諾。
埃隆·馬斯克:波音在新CEO的領導下「處於更好的軌道」
美國早間資訊 看漲 | 比特幣下跌,儘管MicroStrategy意圖發行更多股票
儘管MicroStrategy計劃發行更多股份,比特幣還是下跌了。
埃隆·馬斯克表示他更喜歡莉莉的Mounjaro而不是諾和諾德的Ozempic
美國股票在聖誕假期後可能以低開,但分析師仍然期望在新年之前出現聖誕反彈。
美國股指期貨在週四因週三的聖誕節假期而下跌。所有四個指數期貨在早盤交易中下跌。標普500指數正在邁向強勁的20%增長。
特斯拉還是比亞迪:哪個新能源車巨頭將在第四季度賣出更多電池電動車?
中國電動車巨頭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場外交易:BYDDY)在2023年第四季度超越了其美國競爭對手特斯拉公司(納斯達克:TSLA),成爲全球最大的電池電動車銷售商。然而,特斯拉卻
S&P 500上漲超過1%,聖誕集會啓動,特斯拉和英偉達上漲:貪婪指數仍處於「恐懼」區域
CNN金錢恐懼與貪婪指數顯示恐懼程度進一步緩解,而該指數在週二仍處於「恐懼」區域。美國股票在週二收盤上漲,S&P 500大幅上漲。
特斯拉、豐田和3只股票將在週四值得關注
由於美國股票期貨在週四早晨小幅上漲,今天可能引起投資者關注的股票如下:洪恩公司(紐交所:IH)公佈的凈利潤爲人民幣25.1。
2024年終盤點|特斯拉FSD催熱資本市場 逾十家智駕企業集體奔赴IPO
①共14家智能駕駛相關企業在港交所或納斯達克完成上市或提交上市申請。 ②市場對汽車智能化轉型的需求和高階自動駕駛相關政策的落地,則成爲資本市場接納智能駕駛企業的兩大重要推手。 ③當前行業內部普遍面臨的資金短缺和業績虧損問題,是智駕企業爭相尋求IPO的關鍵因素。
特斯拉第四季度的交付量會推動股價創新高嗎?
特斯拉在平安夜的舉動
2025展望:自動駕駛的關鍵一年,特斯拉股票可能迎來收益?
特斯拉最近激增的一個關鍵因素是投資者對其自動駕駛科技在特朗普有利的監管環境下將迅速進步的樂觀情緒。
『電動車之父』警告不要過於關注混合動力,因爲中國在電動車競賽中領先:『關稅只會讓本土行業變得懶惰』
在全球向新能源汽車轉型的過程中,安迪·帕爾默(常被稱爲"新能源汽車之父")向汽車製造商發出了警示。
特斯拉高管表示:'我們將準備好' 高效生產自動駕駛汽車,因爲上海超級工廠即將竣工。
特斯拉公司(納斯達克:TSLA)高管湯姆·朱在週三表示,該公司的"獨特"優勢在於以加速的速度開發製造業能力。
德銀預測四季度交付低於預期,狂熱的特斯拉鐵粉還在乎嗎?
德意志銀行分析師Edison Yu和Winnie Dong表示,第四季度「是特斯拉的最大交付季度」,但是「到目前爲止,我們認爲交付量略低於」年增長所預期的51.5萬輛——特斯拉能否在第四季度達到這一目標並實現全年增長,目前仍然存在疑問。
崔東樹:1-11月中國汽車進口64萬台 同比下降11%
中國進口車進口量從2017年的124萬台持續以年均8%左右下行,到2023年僅有80萬台。2024年1-11月汽車進口64萬台,同比下降11%。
造車之後再造「人」 超十家車企佈局、已成AI時代必選項?
①理想汽車董事長李想回應是否會做人形機器人時表示,概率上肯定是100%,但節奏不是現在; ②除特斯拉外,中國品牌中的比亞迪、廣汽集團、奇瑞汽車、小米、賽力斯、小鵬汽車、上汽集團、長安汽車和東風汽車,均在人形機器人領域有所涉足。